張麗芳
摘 要:閱讀理解是小學語文試卷得高分的關鍵,要想做好閱讀理解,首先閱讀才是最主要的步驟,其次才是理解。因此在閱讀的時候我們不能盲目地讀一篇文章,要做到“有效閱讀”,使閱讀為我們解題所服務。掌握四個“讀清”,把一篇文章讀清、讀透,這樣我們下筆答題時才能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關鍵詞:讀清 標題 題干 文本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236-01
閱讀題在小學語文試卷中所占的比分是相當大的,因此做好閱讀題就成了得到高分的關鍵。那么要想做好閱讀理解,首先閱讀才是最主要的步驟,其次才是理解。而往往有些學生因為圖快忽略了閱讀這一步,使之成為“理解閱讀”,反其道而行之,這是不對的,沒有閱讀基礎如何理解文章內涵。雖然瀏覽的閱讀方式在生活中經常用到,但是在想要解答好閱讀題,逐字逐句的讀才是正確的方法。當然在讀的時候也不能盲目的讀,有的學生一篇文章讀下來都不清楚它講了什么事或者表達什么情感,那么這樣的閱讀就是“無效閱讀”。要做到“有效閱讀”必須掌握閱讀方法,要做到四個“讀清”。
1 讀清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因此讀好標題是讀好一篇文章的基礎。標題往往會最直觀的告訴我們許多有用的信息。第一,文章的性質。小學生的閱讀題一般以記敘文為主,包括寫人、寫景、狀物、敘事。因此,在看到標題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在腦中形成第一印象,它是一篇什么性質的文章,只有搞清楚文章的性質我們才能有目的的去閱讀。如《竹子》這是一篇狀物的文章,看到這種文章首先要明確文章的內容肯定會從物體的外形、結構、功能等方面入手,因此在讀的時候要重點關注。其次有的作者喜歡借物喻人,特別是梅蘭竹菊這四君子,從古至今包涵著無數作者對其品質的贊賞,所以看到這種題目尤其要關注其品質。不同性質的文章寫作的重點不同,因此在閱讀的時候側重點也要不同,寫人的文章要關注人物及其品質,敘事的文章要關注事情的梗概及作者的情感。不能把一千篇文章當作一篇讀,分清文章的性質最重要。第二,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的標題往往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使我們通過讀標題就能對文章的主要內容一目了然。如《媽媽的腳步聲》,這是一篇敘事的文章。一讀標題我們首先就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就是媽媽和“我”,而“我”就是敘事者。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寫媽媽的腳步聲,當然這個腳步聲不可能只是一次腳步聲,肯定是多次的腳步聲。其次要明確既然是寫媽媽的腳步聲而不是其他人的腳步聲,那這個腳步聲肯定對“我”來說與眾不同,到底哪里不同就是我們接下來在閱讀中要重點挖掘的。最后要明確所有敘事的文章都是為了闡明作者觀點或者抒發(fā)作者情感的。第三,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標題會直接把整篇文章的主旨揭示出來,如《不要等到比原來還少》。這也是一篇敘事的文章,但一看標題我們就能知道這篇文章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要抓住眼前的機會,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
標題具有高度概括性。讀一個標題往往是等于讀了半篇文章,因此學生在做題目是千萬不能為求快而忽略了這最重要的內容。
2 讀清題干
讀清題干是做好題目的保障。如何“讀清”也分兩步,第一,要讀完整題目。現在的大部分學生都存在求快和粗心的毛病,因此前面的基礎或課內閱讀都能做的很好,而一遇到課外閱讀就一塌糊涂了,原因就在于沒有讀完整題目要求就急著答題了。如《爸爸教我動動腦》這篇文章中有這樣一道題:“課文只寫了小作者的四種假想,你能開動你的腦筋,說一說金魚可能還剩幾條?為什么?(不能重復文章中的)”其實這道基本等于送分題目,只要你不答文章中的四個答案且言之有理都有分,而部分學生就是沒有看清括號中的提示語,寫重復了,結果白白丟了分。第二,要明確答題要求,不要盲目找答案。如《銀杏樹》這篇短文中有這樣一題:“‘假如把大地比作一張弓的話,那么這棵銀杏樹就是一支射向藍天的長箭。這句話運用了___修辭手法。把___比作___,突出地描寫了銀杏樹的___。”有部分學生看到這種題目就好像胸有成竹地急于找答案,寫成“把大地比作一張弓”而他卻忽略了逗號后面的“突出地描寫了銀杏樹的___?!边@就是雖然讀了題目但是并沒有弄清題目要求就開始答題的結果。所以其實閱讀理解不光考察的是學生的理解和解題能力,也考察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及心里素質。只有沉著冷靜的心理才能幫助學生讀清題干。
3 讀清文本
文本是文章的主體,也是我們閱讀的重點內容,讀文本也要講究方法,切不可瀏覽性的閱讀。首先,第一遍閱讀很重要。整篇閱讀的信息量很大,也是學生最花費考試時間最多的一部分。如果反復的讀文章勢必會影響后面寫作文的時間,因此在第一遍閱讀的時候要逐字逐句的讀,讀不通的地方還要多讀一遍,這樣當你在做答時就能很快找到題目相應答案的地方,而不需要把文章從頭到尾再讀一遍。但有的學生本末倒置,先讀題目然后盲目的從文章中找答案,這是不可行的,這樣就會浪費更多時間一遍遍讀文章,偷雞不成蝕把米。其次,讀書筆記很重要。在讀文章時不光要仔細讀,更要在讀的時候做上記號。如文章的中心句、過渡句、總結句,情感、品質等,這樣當你做到“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文章告訴我們什么道理?”等這類題目就能不假思索的答題了。
4 讀清重點詞句
小學階段的閱讀理解特別是三四年級的是相對簡單的,大部分的答案都在文中,有的是原句直接寫下來,有的只要稍作語句上的修改就行,有的是聯系上下文答題,因此讀清關鍵詞句就成了答題的關鍵。如《竹子》一文中有這樣一道題目:“作者
從___、___、___等的用途寫出了竹子‘全身是寶。”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就有答案所在的句子,“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紙的原料。竹皮可以編織竹器,竹瀝和竹茹可供藥用。竹筍味道鮮美,助消化,防便秘?!奔毿牡膶W生能找到相應的答案“竹竿、竹皮、竹瀝、竹茹、竹筍”。但我也遇到有的學生寫了“建筑的材料、造紙的原料、編織竹器”,這就是沒有仔細讀清關鍵句就草草作答。
綜上所述,想要做好一篇閱讀理解就離不開一個“讀”字,只有把四個“讀清”貫徹到底,才算正真讀好文章,讀透文章。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效閱讀”,下筆自然如行云流水,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