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公
近年來,我國慈善事業(yè)快速發(fā)展,慈善組織的數量和規(guī)模不斷擴大?!洞壬品ā肥┬泻?,信息公開則成為確保慈善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在慈善法中設專章規(guī)定慈善信息公開,足見國家和政府對信息公開的重視,同時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
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的必要性
慈善組織的公益性、非營利性,決定了信息公開是慈善組織的必備條件。依法加強信息公開工作,有利于提高慈善組織的透明度,有利于提升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有利于推動我國公益慈善事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
第一,慈善組織信息公開有利于提高慈善組織募集資源。
慈善組織是社會公益組織,接受慈善捐贈、開展社會募捐是慈善組織獲取物質資源的重要途徑。慈善組織要想募集到善款善物,首先要取得社會公眾的信任。慈善組織必須用詳細真實的資料來告知公眾慈善組織是如何開展其職責范圍內的工作,來證明慈善組織是值得托付的,從而使人們樂于將慈善資源投向慈善組織。慈善組織只有做到信息公開,在運作過程中時刻保持高度透明,社會公眾才能隨時了解所捐款物的去向,從而會更積極更深入地參與到慈善活動中來。反之,如果慈善組織信息不公開,公眾對捐贈資源的使用情況、受益人的分布情況、捐款意愿的實現情況等無從知曉,公眾的慈善積極性和慈善熱情就必然會受到挫傷。而慈善組織一旦失信于公眾,不僅其所做的一切公益慈善活動會面臨質疑,甚至累及整個慈善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第二,慈善組織信息公開有利于提高慈善組織的公信力。
慈善組織的公信力是慈善組織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慈善事業(yè)發(fā)達程度的重要指標。而提高慈善組織公信力的根本就是要及時準確地進行信息公開,實現慈善組織的透明運作,進而促進社會公眾積極廣泛參與慈善活動。因此,實行慈善組織信息公開,保持慈善組織公開透明運作,對于提升慈善組織的公信力,促進慈善組織乃至整個慈善行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第三,信息公開有利于公眾監(jiān)督,促進慈善組織健康發(fā)展。
信息公開是社會民主的重要體現,是建設民主法治國家的重要舉措和現實方式。近年來,我國政治體制改革進程不斷推進,在信息公開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斷出臺和完善下,我國公民的民主意識空前高漲,參與社會管理的熱情和能力不斷增強,知情權、監(jiān)督權已經成為公民的基本民主權利,公民對所關注領域信息了解的心理由渴望變成了要求,由被動接受信息變成了主動要求公開信息。
發(fā)展慈善事業(yè)首先要使慈善組織健康發(fā)展,慈善組織的良性發(fā)展是整個慈善事業(yè)得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障。通過有效信息公開,積極展示工作成果,讓更多的公眾知曉慈善組織在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中的積極作用,將會充分證明慈善組織的公益性、非營利性,也將進一步擴大慈善組織的影響力,提高慈善組織的知名度和信譽度。慈善組織的良性發(fā)展也需要社會公眾對慈善組織的監(jiān)督,從而保障社會捐贈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增強慈善組織的社會公信力,進而促進公眾積極參與慈善活動,實現良性循環(huán)。
中華慈善總會信息公開對策
信息公開如何,是決定一個慈善組織社會公信度的生命線。過去總會在這方面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也制定了信息公開的規(guī)定,但現在用《慈善法》的要求來衡量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除對信息公開的內容、規(guī)程、時限一一開列外,還對開展公開募捐、慈善信托等活動的信息公開,提出了更為嚴格的、具體的、分階段的要求,這需要我們高度重視。依據法律要求,結合總會實際情況,對總會現在的信息公開規(guī)定做出修改并嚴格執(zhí)行。最終來提升我們慈善組織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第一,推進信息公開法制化、制度化。2016年9月,《慈善法》正式實施,其中信息公開在第八章設專章,明確規(guī)定了政府、慈善組織等不同的主體不同的信息公開任務。慈善組織應當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信息公開應當真實、完整、及時。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不斷完善,通過法律規(guī)范明確規(guī)定了慈善組織的信息公開義務和公民的知情權利,對慈善組織信息公開形成了剛性約束力,確保了我國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的法制化。中華慈善總會依據《慈善法》及時、完整、真實地進行信息公開,推進并提高中華慈善總會信息公開的法制化水平。同時,總會起草了《中華慈善總會信息公開管理暫行辦法》,目前總會正根據《慈善法》和細則在修改總會信息公開管理辦法。
第二,明確信息公開的重點。《慈善法》第七十二條明確規(guī)定,慈善組織應當向社會公開組織章程和決策、執(zhí)行、監(jiān)督機構成員信息以及國務院民政部門要求公開的其他信息。上述信息有重大變更的,慈善組織應當及時向社會公開。慈善組織應當每年向社會公開其年度工作報告和財務會計報告。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的財務會計報告須經審計。第七十三條,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應當定期向社會公開其募捐情況和慈善項目實施情況。一般來說,慈善組織應當最大限度地公開所掌握的公共信息。其中,資金管理的規(guī)范、透明至關重要。換言之,財務信息是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的重點?;I款用途、項目實施效果、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等公開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全國慈善會高度重視信息公開,中華慈善總會每年召開兩次理事會,會長做理事會報告,對上一階段的工作進行總結以及下一階段的工作做好計劃和部署;副會長做財務報告,對同期接收和支出社會捐贈款物等相關情況做匯報。中華慈善總會每年出版《中華慈善年鑒》和《中華慈善總會年報》,將中華慈善總會以及全國慈善會每一年度的接收和支出社會捐贈款物、慈善項目和活動的實施情況以及總會的審計報告等向社會公開。
第三,構建信息公開的網絡化平臺。中華慈善總會積極探索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的方式,通過自有媒體《慈善》雜志、《慈善公益報》《人民政協(xié)報·慈善周刊》報道日常新聞、創(chuàng)辦專欄、開展活動等;與主流媒體建立密切合作關系,依托慈善項目、重大事件、典型個案,組織理論研討會議、慈善文化推廣、先進人物宣傳,開展別具特色的系列活動,有力地進行了慈善活動的信息公開。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顯現。通過網絡,公眾可以與慈善組織進行互動交流,而且可以快捷、方便地查閱或復制公布的信息資料。中華慈善總會積極構建信息公開的網絡化平臺,設立中華慈善總會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平臺,實現慈善組織“網上透明”“網上曬賬單”??倳倬W設置“總會概況”“新聞資訊”“慈善項目”“災難救助”“會員網絡”“我要捐贈”“信息公開”“政策法規(guī)”等主要欄目。將總會的概況,慈善項目種類、簡介、實施情況,以及慈善項目、專項基金等籌募方式和現場捐贈、郵政匯寄、銀行轉匯、在線捐款等捐贈渠道進行了公開。其中還專設“信息公開”,在下設欄目中公眾可以看到在線捐贈、線下捐贈公示、審計報告、數據報告、總會年報、慈善年鑒、專項公示。微信公眾平臺以公眾喜聞樂見、生動易懂的形式公開信息,打造了可監(jiān)督、可查詢、可參與的多功能服務平臺,定期發(fā)送總會新聞資訊、項目實施等新聞,傳遞慈善信息,做好慈善組織信息公開的及時準確,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
第四,建立慈善信息公開的監(jiān)督機制。為了保證慈善組織公布的信息真實、準確,作為中華慈善總會的主管部門,民政部是中華慈善總會信息公開的重要監(jiān)督主體。中華慈善總會按照民政部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依法依規(guī)報批文件。同時,中華慈善總會設立理事會監(jiān)事會,理事會監(jiān)事會分別是總會的最高決策機構和內部監(jiān)督機構,由總會機關和部分團體會員單位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組成。監(jiān)事會履行監(jiān)督、調研、咨詢、建議和其他交辦事項及協(xié)助部室業(yè)務工作等職責,重點監(jiān)督財務,同時對重大慈善項目和一些敏感問題全程監(jiān)督,并可主持或參與對問題的查處工作。每年召開理事會監(jiān)事會會議,相關負責人進行上一年度工作情況通報、上一年度年財務工作匯報,提出了監(jiān)事會下一年度工作要點和落實措施等。
慈善組織的信息公開,需要政府、公眾、媒體和慈善組織的共同努力,需要從法律保障、政府監(jiān)管、行業(yè)自律、社會輿論等多方面促進,需要在較長的時期內進行不斷地調適和完善。慈善組織作為慈善事業(yè)的核心主體,也要從自身的生存發(fā)展、社會責任等方面考慮,充分認識信息公開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突破現有的諸多障礙,主動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信息公開辦法、做好信息公開。只有這樣,慈善組織才能在新的發(fā)展形勢下,不斷自我突破、乘勢而上,在公開募捐、提升公信力、樹立品牌形象、服務社會困難群眾等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