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江漢平原早熟大豆新品種適應性研究

      2017-07-15 18:52鄧軍波楊芳陳艷黃昌武周家華李洪
      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7年12期
      關鍵詞:早熟江漢平原適應性

      鄧軍波+楊芳+陳艷+黃昌武+周家華+李洪菊+韓秀秀+羅冬玉

      摘要:引進18個近年新育成的早熟大豆(Glycine max)品種在江漢平原進行了適應性試驗。結果表明,鄂2074不倒伏,產量最高,適應性最強;油春14-3和油春16-332產量高,輕度倒伏;鄂2077產量較高,不倒伏,適應性較好;油春316、油春337和油春15-3產量高,倒伏較重;貢827、油春11-1和油春327產量表現(xiàn)一般,輕度倒伏或不倒伏,均不推薦種植;中豆40和鄂2066產量中等,倒伏嚴重;油春314、油春11-6-1、衡春9451、湘春豆26、天隆1號和油春14-1等品種產量表現(xiàn)較差,均不宜在江漢平原種植。

      關鍵詞:大豆(Glycine max);早熟;適應性;江漢平原

      中圖分類號:S5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12-221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2.004

      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of New Early Maturing Soybean Varieties in Jianghan Plain

      DENG Jun-bo,YANG Fang,CHEN Yan,HUANG Chang-wu,ZHOU Jia-hua,LI Hong-ju,HAN Xiu-xiu,LUO Dong-yu

      (Jingmen (China Valley)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Jingmen 448000,Hubei, China)

      Abstract: Adaptability of 18 new early maturing soybean varieties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 2074 had the strongest adaptability,with no lodging and the highest yield. Youchun 14-3, Youchun 16-332 and E 2077 had stronger adaptability. Youchun 14-3 and Youchun 16-332 had negligible lodging and better yield, and E2077 had higher yield without lodging. You chun 316, You chun 337 and You chun 15-3 had more serious lodging and high yield. Gong 827, You chun 11-1 and You chun 327 had no lodging or negligible lodging and average yield, so they could not be recommended for planting. Zhongdou 40 and E 2006 had medium-yield and serious lodging, and other varieties such as You chun 314, You chun 11-6-1, Heng chun 9451, Xiang chundou 26, Tianjiangyihao and You chun 14-1 had poor yield. They are not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is area.

      Key words: soybean(Glycine max); early maturity; adaptability; Jianghan plain

      大豆(Glycine max)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也是植物油的主要來源[1]。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高品質植物蛋白的需求越來越多,大豆已成為不可替代的戰(zhàn)略性保障物資[2]。2016年農業(yè)部《關于促進大豆生產發(fā)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發(fā)展大豆生產的主要目標就是擴大大豆的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提高品質、提高效益。荊門市作為中國“豆腐之鄉(xiāng)”,巨大的豆制品加工生產能力帶動了大豆生產的大面積發(fā)展[3]。但我市大豆品種老化、品種資源少、產量低下,不能滿足加工需求,也不利于打造大豆全產業(yè)鏈。為鑒定近年新育成的早熟大豆品種在江漢平原大豆產區(qū)的豐產性、適應性、品質及利用價值[4,5],從中篩選出適宜當?shù)匕l(fā)展的高產、優(yōu)質、多抗、廣適的早熟大豆新品種[6-8],為江漢平原地區(qū)大豆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技術支撐[9],以荊門市大豆院士工作站為依托,開展了18個早熟大豆新品種的適應性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于2016年在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qū)團林鎮(zhèn)雙碑村荊門(中國農谷)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基地進行,試驗田為黏士,前茬為空閑田,多年未種植過大豆。

      1.2 供試材料

      參試品種共18個,分別是油春11-1、中豆40、油春11-6-1、衡春9451、貢827、鄂2077、鄂2066、鄂2074、油春14-1、油春14-3、油春15-3、油春16-332、油春327、油春316、油春314、油春337、天隆1號和對照品種湘春豆26(CK),全部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供種。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設18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6.0 m2,行長3 m,每小區(qū)5行,行距 0.4 m、株距0.08 m,密度31.2萬株/hm2,試驗田四周設5行保護行。

      1.4 田間管理

      2016年5月1日旋田整地,整地時施45%(15-15-15)氯基復合肥375 kg/hm2作基肥,5月13日雙粒穴播,噴施精喹禾靈、氟磺胺草醚除草;5月26日噴施高效氯氟氰菊酯殺地老虎。6月14日定苗。6月16日人工鋤草,6月24日(開花期)追施尿素112.5 kg/hm2。6月29日噴施多菌靈、啶蟲脒、四氯蟲酰胺、四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防治葉斑病、蚜蟲、豆莢螟等。

      1.5 測定指標及方法

      1.5.1 生育期測定 按大豆田間觀察記載規(guī)范執(zhí)行,分為播種、出苗、開花、成熟4個階段。

      1.5.2 生物學性狀測定 按大豆田間觀察記載標準執(zhí)行,從結莢習性、株型、裂莢性、落葉性、倒伏性、花葉病毒病6個方面進行測定。

      1.5.3 產量性狀測定 收獲時取試驗小區(qū)中間2行生長正常,無缺株的連續(xù)10株為考種樣本,調查株高、主莖節(jié)數(shù)、有效分枝數(shù)、單株莢數(shù)、單株粒數(shù)、百粒重、單株產量。3個小區(qū)各取1次,計算平均值。收獲時去掉邊株但不去邊行,收獲5行,計產行長2.5 m,計產面積為5.0 m2,計產時,統(tǒng)計小區(qū)所有子粒產量,曬干揚凈后稱重。

      1.6 數(shù)據(jù)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和SPSS1.9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大豆品種的生育期比較

      由表1可知,所有參試的18個大豆品種生育期在82~98 d,在試驗地均能正常成熟。其中對照湘春豆26生育期最短,為82 d;鄂2077、中豆40、鄂2066、油春314和天隆1號為88 d;油春11-6-1和油春327為90 d;衡春9451和油春15-3為91 d;油春11-1、鄂2074和油春316為92 d;貢827為94 d;油春337、油春14-3和油春16-332為95 d;油春14-1最長,為98 d,較對照晚熟16 d。

      2.2 不同大豆品種的生物學性狀比較

      2.2.1 株高 從表2可以看出,株高最高的大豆品種是油春11-1為108.7 cm,其次是中豆40為94.6 cm,衡春9451為86.8 cm,天隆1號為85.6 cm,貢827為84.6 cm,油春316為82.5 cm,油春314為80.1 cm;最矮品種是鄂2074為44.4 cm,其次是鄂2077為49.0 cm,鄂2066為55.7 cm,油春14-3為59.7 cm,油春11-6-1為60.2 cm,油春327為62.0 cm;包括對照湘春豆26等其余品種株高為65.0~78.3 cm。

      2.2.2 裂莢性 從表2可以看出,全部18個品種都不裂莢。

      2.2.3 倒伏性 從表2可知,油春11-1、衡春9451、鄂2077、鄂2074、油春14-1、油春327、油春314等7個品種不倒伏;貢827、油春14-3、油春16-332等3個品種輕度倒伏;天隆1號中度倒伏;中豆40、油春11-6-1、鄂2066、油春15-3、油春316、油春337和對照湘春豆26共7個品種重度倒伏。

      2.2.4 病毒病 從表2可以看出,所有品種均未表現(xiàn)出花葉病毒病癥狀。

      2.3 不同大豆品種的產量性狀分析

      2.3.1 單株有效莢數(shù) 由表3可知,在18個供試大豆品種中,單株有效莢數(shù)最多的是油春14-3為39.9個,其次是油春337為39.3個,貢827為37.5個,油春16-332為35.7個,油春11-1為35.5個,油春15-3為35.1個;最少的是鄂2066,為23.5個,其次是油春11-6-1,為23.6個,天隆1號為24.8個;包括對照湘春豆26等其余品種單株有效莢數(shù)為26.7~34.2個。

      2.3.2 單株粒數(shù) 由表3可知,在18個供試大豆品種中,單株粒數(shù)最多的是油春316,為87.1粒,其次是油春337、鄂2077和貢827,分別為83.9、82.0和80.2粒;最少的是鄂2066,為29.4粒,其次是油春14-3、天隆1號和油春11-6-1,分別為50.5、53.8和53.8粒;包括對照湘春豆26等其余品種單株粒數(shù)為60.1~79.7粒。

      2.3.3 百粒重 由表3可知,在18個供試大豆品種中,百粒重最高的是油春11-6-1,為25.43 g,其次是鄂2074、油春16-332和油春314,分別為24.07、22.92和22.80 g;最低的是貢827,為16.40 g,其次是對照湘春豆26、天隆1號和衡春9451,分別為17.50、18.00和18.87 g;其余為19.05~21.59 g。

      2.3.4 單株產量 由表3可知,單株產量最高的是鄂2074,為16.34 g;其次是油春316、油春337、油春14-3、油春15-3和鄂2077,分別為16.21、16.20、16.12、15.67和15.58 g;最低的是天隆1號,為9.20 g,其次是對照湘春豆26、中豆40、鄂2066、油春14-1、貢827、油春11-6-1和衡春9451,分別為10.65、11.52、11.73、11.85、12.29、12.57和12.88 g;其余為13.06~14.87 g。

      2.4 不同大豆品種產量比較

      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大豆品種的折合產量在2 593.7~3 710.6 kg/hm2。其中,鄂2074產量最高,為3 710.6 kg/hm2,較對照湘春豆26增產41.3%;油春316次之,為3 571.2 kg/hm2;往后依次是油春337,為3 563.7 kg/hm2;油春15-3為3 536.7 kg/hm2,油春14-3為3 473.8 kg/hm2,油春16-332為3 338.8 kg/hm2,鄂2077為3 304.3 kg/hm2,貢827為3 280.4 kg/hm2,油春11-1為3 223.4 kg/hm2,油春327為 3 125.9 kg/hm2,中豆40為3 028.5 kg/hm2,鄂2066為2 958.0 kg/hm2,油春314為2 899.6 kg/hm2,油春11-6-1為2 764.6 kg/hm2,衡春9 451為2 632.7 kg/hm2,均比對照湘春豆26的2 626.7 kg/hm2高,只有天隆1號的產量為2 593.7 kg/hm2,低于對照1.3%。

      3 小結與討論

      3.1 不同早熟大豆品種的適應性表現(xiàn)

      影響大豆生產潛力的產量性狀主要有單株莢數(shù)、每莢粒數(shù)和百粒重[10]。鄂2074、油春316、油春337、油春15-3、油春14-3、油春16-332、鄂2077產量均在3 304.3 kg/hm2以上,比對照湘春豆26的2 626.7 kg/hm2高25.8%以上,差異達極顯著水平。以上品種生育期為88~95 d,其中油春316、油春337、油春15-3倒伏嚴重。故鄂2074適應性最強,其次是油春14-3、油春16-332和鄂2077。

      3.2 異常天氣對試驗產生的影響分析

      試驗期間,由于6月中下旬雨水頻繁,正值大豆開花期,尤其是6月30日至7月19日的連續(xù)暴雨,可能對不同品種大豆的生育期及開花結莢存在影響,故矮稈品種表現(xiàn)較好。貢827、油春11-1、油春327產量表現(xiàn)一般,輕度倒伏或不倒伏,可繼續(xù)試驗觀察。

      參考文獻:

      [1] 何杰升,丁艷鋒.作物學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萬寶瑞.振興我國大豆產業(yè)的根本途徑[J].求是,2010(9):30-32.

      [3] 吳 旻,郭紅俊.鐘祥大豆種植之調查[J].經濟研究導刊,2010, 36(8):46-47.

      [4] 張勇躍,劉志堅,張仙美,等.大豆區(qū)試中品種的豐產性、穩(wěn)產性及適應性分析方法比較[J].雜糧作物,2002,22(2):90-93.

      [5] 李衛(wèi)東.河南現(xiàn)代大豆品種及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6] 余永亮,梁慧珍,楊紅旗,等.河南夏大豆區(qū)試新品種豐產穩(wěn)產性評價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9):99-104.

      [7] 王連錚,王彬如,翁秀英.大豆高產品種選育的研究[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1980(1):15-16.

      [8] 李國臣,丁春利,馬 琳,等.大豆高脂肪、高蛋白、高產品種篩選試驗[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15):93-94.

      [9] 何艷琴,邱 強,高士波,等.北方春大豆晚熟區(qū)品種適應性鑒定[J].吉林農業(yè)科學,2013,38(6):25-27.

      [10] 趙雙進,張孟臣,楊春燕,等.栽培因子對大豆生長發(fā)育及群體產量的影響Ⅱ.肥水、生長調控措施對產量的影響[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3,25(2):48-51.

      猜你喜歡
      早熟江漢平原適應性
      谷子引種適應性鑒定與篩選初報
      基于江漢平原貨運鐵路的運營管理模式研究
      健全現(xiàn)代金融體系的適應性之“點論”
      從互生到共興:民國晚期江漢平原的垸與市鎮(zhèn)——以湖北省松滋縣為考察中心
      寒地西瓜早熟高效栽培技術
      江漢平原地區(qū)草莓栽培技術研究
      大型飛機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適應性研究
      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與慢性丙肝的研究進展
      潢川县| 吉首市| 眉山市| 崇义县| 从化市| 雅安市| 盐城市| 朔州市| 崇州市| 江山市| 根河市| 柞水县| 鹤峰县| 玉屏| 肥西县| 孟村| 泰和县| 玛沁县| 阳新县| 武强县| 库尔勒市| 收藏| 平江县| 虎林市| 尼玛县| 察隅县| 寿宁县| 合川市| 庆城县| 航空| 布拖县| 云霄县| 治多县| 太湖县| 大关县| 惠来县| 汾阳市| 罗源县| 宣恩县| 积石山|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