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蓁
故事七:強行要求分享欣欣有個“寶柜”,里面存滿了小零食。住在隔壁的小朋友燕燕來做客時,隨意翻欣欣的玩具,還發(fā)現(xiàn)了“寶柜”,并從中拿出了一塊軟糖要吃。欣欣見到后馬上沖過去搶回了糖,于是燕燕開始放聲大哭。欣欣爸爸和欣欣的爺爺奶奶都指責欣欣不對,讓欣欣把糖給燕燕,只有欣欣媽媽當時沒有強迫欣欣,想拿別的糖給燕燕。但燕燕堅決不干,就要那塊糖,哭著跑回家了。媽媽怕這件小事傷了兩家和氣,所以事后給欣欣講了很久的道理,說服欣欣把那塊糖送去給了燕燕。
家長的擔心:我覺得女兒不該為了一塊糖這么小氣。但我更害怕礙于大人的面子,最后讓欣欣送出那塊糖傷害了她的安全感。
專家點評:其實父母并沒有真正地理解,孩子在意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那顆軟糖嗎?不,孩子在意的是她感覺到自己被侵犯了!可怕的是,她的“寶柜”在不被允許的情況下被人翻了,她去保護,大多數(shù)家人居然還說她做得不對!家人的態(tài)度恐怕對這件事才是雪上加霜。幸好,當時還有欣欣媽媽捍衛(wèi)了女兒的權利。我們總說要理解孩子,那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孩子自我防御的行為是應該鼓勵和贊許的,當然,在處理這件事的方式方法上可以再做些引導。
我不知道最后媽媽怎么說服女兒的,但如果方法得當,讓孩子覺得安全:她的界限是被尊重的,她保護界限的行為也是被媽媽理解的。那么這顆糖實際上對孩子來講,本身并沒有多大的意義。
媽媽也可以試圖跟她講一講:“燕燕很難過,你們經(jīng)常在一塊玩,如果是你這么難過,我覺得燕燕肯定也會來安慰你的。我們把糖當禮物去安慰她吧!”但不要強迫,只給孩子搭建這樣一個情景,讓孩子自己來決定。用這樣的方式,反而能把這件事變成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讓孩子學習從他人的視角看問題,更具同理心。
故事八:分離小米兩歲半,父母都是上班族,只有晚上和周末照顧孩子,平時白天由爺爺奶奶照顧,祖孫感情深厚。一般周五兩位老人都會暫時離開小家庭回到自己家中休息兩天,但是最近小米每周五從早上就會開始情緒不佳,等爺爺奶奶要走的時候會哭鬧很久。
家長的擔心:我們得讓老人有自己的休息時間。但是如果堅持讓老人回家,會不會傷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呢?
專家點評:在這個事件里,父母可能先要看看:最近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嗎?因為這種改變的出現(xiàn)似乎有點不同尋常,所以我們先要了解和探索一下,究竟發(fā)生了什么,讓孩子變得焦慮了起來?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有一個階段,在他的世界里“唯我獨尊”,認為所有人都是圍著自己轉的。但是在他慢慢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逐漸意識到,身邊的大人除了照顧自己外,也有各自的生活。
所以,父母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如果孩子只是不想讓爺爺奶奶走,可以引導他體諒爺爺奶奶要回家休息,要做些自己的事等,讓孩子慢慢學著用別人的視角看事情,這也有助于讓孩子從完全自我中心的角色里漸漸擺脫出來,認知到自己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另外,每個孩子的一生中,都要面臨著很多次分離,我們可能要幫助孩子學會緩解這種分離帶來的焦慮,讓孩子習得情緒的不同、多元解決方案。學會處理情緒,會讓孩子從內心具有安全感,而不是什么事情都必須依靠別人的陪伴。比如可以讓孩子試試周末早上給爺爺奶奶打電話,晚上用視頻聊天等方式緩解分離時的失落情緒等。
故事九:父母陪伴的缺失楠楠小時候爸爸媽媽工作忙,居住條件不好,只能把孩子讓爺爺奶奶帶回老家。等他們條件好一點后,孩子也快四歲了,才把他接了回來。當他們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后,卻看到很多書里都說孩子三歲前才是安全感培養(yǎng)最關鍵階段。
家長的擔心:安全感培養(yǎng)是不是錯過了就沒辦法彌補了?我們的孩子是不是已經(jīng)沒有很好的安全感了?
專家點評:孩子的安全感確實從一出生就開始建立了,但是并不一定是爸爸媽媽才能給予的,如果主要照顧人跟孩子的關系非常好,孩子也會有安全感的。所以在這個案例中,如果孩子的爺爺、奶奶對孩子照顧得特別到位,他的安全感也沒有問題。
我覺得父母應該擔心的,是把孩子接回來后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這就要求父母做好照顧人轉換之間的銜接和過渡,這點很重要。比如是不是突然把孩子接走的,如果是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受到傷害。可以考慮接爺爺、奶奶和孩子一起回來住一段時間,讓孩子和父母熟悉之后再回去。
另外,還要看原來孩子由爺爺、奶奶帶的時候的具體情況,比如爸爸媽媽有沒有經(jīng)常回去看他,或者即使沒有經(jīng)常回去,是不是能經(jīng)常和孩子保持聯(lián)系,有心理上的連接。爺爺、奶奶又是如何向孩子解釋父母托管行為的,是告訴孩子“父母根本不管你”還是“要理解爸爸媽媽,他們是在忙,是在為給你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而努力”。這都會讓孩子與父母的心理連接不一樣,需要過渡和適應的時間也不一樣。讓孩子覺得生活中沒有太突兀的改變,這一點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來說,非常重要。
故事10:看害怕的書籍檸檸十分喜歡閱讀繪本,但僅限于看那些情節(jié)溫和、場面溫馨的繪本。所有涉及妖怪、兇猛動物,或者畫風稍顯凌厲一些的繪本,他都統(tǒng)統(tǒng)拒絕??墒牵趮寢尶磥?,那類繪本更能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呀!
家長的擔心:讓檸檸看他“害怕”的繪本,會影響他安全感的建立嗎?還是確實應該讓孩子博覽群書?
專家點評:不同的孩子,喜好本身就不一樣。比如同樣是女孩子,有的就喜歡小公主類的,有的可能喜歡科技類的,我們不可能強求所有孩子都喜歡同樣的東西,也不可能強求孩子看他不喜歡的東西。如果孩子只是喜歡溫情脈脈的、比較夢幻式的繪本,那就讓他看這類好了,何必逼迫他做不喜歡的事情呢?
想象力這件事固然很重要,但沒必要非要用害怕作為代價。我們成人看書難道沒有自己偏好嗎?干嗎要求孩子一定什么都看!所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他的選擇就好了。在閱讀這個話題上,還是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比讓孩子看什么書更重要。
(摘自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編輯/紫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