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誠
“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這恐怕是很多新生兒在爸媽眼里的寫照,面對呱呱墜地的小生命,年輕的爸媽在高興之余難免會產生手足無措的感覺。新生兒由于不會表達,媽媽總是會擔心寶寶是不是餓了,是不是沒有吃飽,導致寶寶一哭就喂奶,不停地讓寶寶吃東西,生怕寶寶餓著。寶寶在幼兒期不會表達自己吃飽了,從而不停地被喂養(yǎng),這種做法不知道害苦了多少小寶寶。
可能有很多寶媽寶爸會問,喂孩子吃東西也有錯嗎?飽點總比餓著強吧。其實,由于新生兒胃容量很小,每頓只需要吃很少的東西就飽了,如果不停喂寶寶吃飯,寶寶甚至會被喂出病來。
喂多少合適
新生寶寶到底該喂多少合適呢?這就要根據新生兒胃容量來判斷每次進食需要多少了。
一般剛出生的嬰兒胃容量只有7ml~13ml,胃里并不能容下太多東西,3~6天嬰兒的胃容量會發(fā)展到30ml~60ml,從第6天直到6個月內,嬰兒的胃容量會保持在60ml~90ml左右,六個月后,嬰兒胃容量會快速發(fā)展,從90ml慢慢發(fā)展到480ml,如果期間的喂養(yǎng)一直超出嬰兒本身的胃容量,嬰兒就難以吸收,會導致消化不良等一系列其他病癥。
間隔多久喂一次
新生兒剛出生會比較貪睡,懶得睜眼睛,很多寶媽就會等寶寶睡醒再進行喂奶,其實這是不對的,新生兒出生半小時就要進行第一次哺乳,此刻寶寶的吮吸反射是最強的,這時就要給寶寶進行第一次哺乳,能很好地鍛煉孩子的吮吸能力,第一次哺乳要以母親的初乳為最佳。
新生兒喂養(yǎng)時間不固定,一般間隔兩個小時左右喂養(yǎng)一次,每次喂養(yǎng)15分鐘~20分鐘左右。3天以后可保持每次5分鐘~10分鐘。一周左右開始保持每次10分鐘左右,每次間隔2.5小時~3個小時。按需喂養(yǎng)最重要,不要過于頻繁。
寶寶喂過之后還是哭怎么辦
很多寶媽對寶寶是一哭就喂,以為是寶寶沒吃飽,就繼續(xù)喂,這樣很容易造成喂養(yǎng)過度。新生兒由于不會表達自己語言,常以哭鬧來解決,所以嬰兒哭不一定是因為餓了,也有可能是困了,尿布濕了或其他地方不舒服。這時寶媽可以檢查寶寶是不是過冷過熱、衣物是不是有浸濕來區(qū)分寶寶哭的原因,一般問題解決后,寶寶就會變得很乖,不會再哭鬧。
怎么判斷寶寶是不是餓了
嬰兒哭鬧會是表達餓了的一種方式,但寶寶餓了有時候不一定會哭,那這時候該如何判斷呢?在幼兒時期,寶寶身體發(fā)育會很快,可以通過檢測寶寶體重有沒有正常增長來判斷寶寶是不是每次都吃飽了。如果發(fā)現寶寶開始不停蠕動,嘴巴一張一合,伸舌頭或者舔自己的雙手,那一定是寶寶餓了,這時就可以進行喂養(yǎng)了。千萬不要寶寶一哭就喂,這樣很容易造成喂養(yǎng)過度。
過度喂養(yǎng)害處多,不僅會導致嬰兒肥胖,還會引發(fā)嬰兒消化不良等其他消化系統的疾病,不僅苦了孩子,也會苦了寶媽,嬰幼兒喂養(yǎng)一定要堅持按需喂養(yǎng),吃飽的寶寶就不要再喂食了,切勿一哭就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