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西
手表及其他東西
文丨西西
字桌。
我有一張桌子,那是一張飯桌子。本來是一張四方的飯桌,連同幾把椅子聚在一起,占了屋子的四分之一。有一位老朋友專程到我家來拜訪屋子的墻壁、地板、天花板它們,給我意見道:此桌過大,換個(gè)小桌,當(dāng)有較寬裕之空間。我做了??墒俏业臄?shù)學(xué)不好,桌子不錯(cuò)是移了出去,搬了新的進(jìn)來。卻仍舊是張大桌子,唯一的不同,是方桌子變了圓桌子。
不管是方桌子還是圓桌子,我一見是桌子,即抖開一張四四方方的桌布。每次去逛工藝品公司,我的腳自自然然會把我?guī)У酱汤C的部門,而我的手就會揚(yáng)起一張繡花的桌布:十字線的綴花,拼貼的剪補(bǔ)花,鏤空抽紗的織繡,我見了都要說:呀!所以,我的桌子有許許多多花衣裳。
桌子鋪上桌布,書本放在桌上就可以放心了,一定不會讓書本變成抹桌布了??磿吹闷>霑r(shí),只要把視線從書緣掉下去,就會看到一朵水粉紅的荷花?;ò甑念伾钌顪\淺,花蕊的顏色又要深一些,花的中央綴滿密密麻麻的珠點(diǎn)兒。纖巧極了的針步,真是細(xì)致的刺繡呀。
有時(shí)候不小心打翻了茶、濺了墨,桌布一下子成了花斑臉。洗來洗去還是花斑臉,只好搬出縫紉機(jī),選一組粗紋樣的花模,把茶斑墨跡給縫掉。遲早有一天,我會有一批古怪的百結(jié)刺繡桌布,而且厚得像地毯。
好像沒有什么人在寫字桌上鋪一塊繡花的桌布,寫字桌上常常出現(xiàn)的是一塊冰涼的凍玻璃?;蛘撸覜]有想過要去找一張寫字桌,是因?yàn)椴淮蛩愫鸵粔K冰涼的凍玻璃做朋友。
把手臂平放在繡花的桌布上,我總是覺得又寧靜又安詳,心平氣和而溫暖,所以,我常常不久就在桌面上睡著了。或者,我沒有睡著,只不過伏在桌面上胡思亂想:到底我喜歡的是桌子還是桌布上的刺繡還是刺繡里的荷花?到底我剛才的感覺:纖巧極了的針步,真是細(xì)致的刺繡呀,指的是桌面上的荷花,還是桌面上書本里的文字?連我也給弄糊涂了。還有關(guān)于抽屜,到底我喜歡的是抽屜,還是抽屜里的唐三彩陶馬?而唐三彩陶馬,到底我喜歡的是唐,還是三彩,是陶,還是馬?
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找一張寫字桌,但搖椅就不同了,一直希望家里有一張搖椅。不過,每次見到搖椅,只能嘆一聲:搖椅??!因?yàn)榧依锔緵]有地方放得下一張搖椅。搖椅又不是一個(gè)枕頭,總不能放在床上;搖椅又不是一盞燈,難道可以掛在天花板上?所以我沒有搖椅。
家里放不下?lián)u椅,只能說:那是因?yàn)槲葑有?,那是因?yàn)閾u椅的體積大,所占的空間比普通的椅子多,那樣地?fù)u起來,總得有一個(gè)大圓圈的框框。不過,沒有地方放搖椅,不能怪搖椅,也不能怪屋子,得怪自己喜歡搖椅喜歡的程度不夠深。如果真要喜歡搖椅喜歡得像阿黛兒,難道不可以把床拋掉,把冰箱扔掉,把電視扔掉?
家里放不下?lián)u椅,是既成的事了。最近,忽然發(fā)覺屋子里竟然沒有一點(diǎn)空白的墻壁可以掛一幅月歷。比起來,月歷的面積比搖椅當(dāng)然小了,而且月歷又不會搖頭擺尾。那天,我坐在靠背椅上把屋子打量了一番,我家除了朝西有幾個(gè)窗,屋子共有三面墻。第一堵墻邊擺了一臺冰箱和一張床,第二堵墻邊擺了一個(gè)衣櫥和另一張床,剩下的一堵墻靠著兩個(gè)書櫥,別說掛一幅月歷,連墻也幾乎看不見了。這倒是一件令我難過的事。唉,我如今看不見自己家里的墻了。唉,我如今也不大看見自己地球的皮膚了。唉,我還是把這些勞什子的搖椅和月歷忘掉的好。
家里雖然放不下?lián)u椅,幸虧還可以擠些椅子。最近因?yàn)閾Q了桌子,所以也換了椅子。仍是些靠背椅,仍是沒有什么椅子的歷史可供追溯,也沒有椅子的故事。由于椅子新,覺得很陌生。不過,家里仍有一張凳是我的好朋友,它可不是靠背椅,而是張黑鐵腳、防火膠面的圓折凳,凳面上有些七彩花,很香艷的樣子。這折凳是我的患難知己,因?yàn)樗鋵?shí)不是我的凳子,而是我的桌子。我家的首席桌子就是那張圓飯桌,其次是一張平日折著站的麻將臺,它們都喜歡看電視。碰巧我母親要看電視,或者我兄嫂中拉隊(duì)前來雀戰(zhàn),而我又想看書寫字,我就會帶了我的老朋友折凳躲到廚房去。這時(shí)候,折凳就變了我的桌子,另外一張很矮的板制木凳才是我的凳子。在廚房里,我還有一位朋友,復(fù)姓垃圾,單名一個(gè)桶字。因?yàn)檎鄣实牡拭妾M,一些字典、書本和稿紙簿常要坐在垃圾桶上面,我的垃圾桶就是我書本的椅子。
鑒賞:
作家西西,原名張愛倫,1930年代末出生于上海,后移居香港。雖主要活躍于香港,但西西的許多小說和散文集都在臺灣出版。作者對各類文學(xué)體裁均有涉獵,包括小說、散文、詩歌等等,有的作品也被譯成英文出版。西西的文風(fēng)細(xì)膩,描寫細(xì)致,善于以小見大,把日常生活寫得有滋有味。
在這一篇《手表及其他東西》中,作者從日常使用的物品出發(fā),展開聯(lián)想,寫的雖都是小事,背后卻隱含了更深入的思考,讀起來頗有幾分哲學(xué)意味。文章按物件分為不同部分,手表、桌子、椅子分別是三個(gè)小節(jié),總結(jié)了作者生活中的不同方面,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作者的生活狀態(tài)。好幾次讀著讀著,有種在讀弗吉尼亞·伍爾芙的錯(cuò)覺,因?yàn)槲魑鞯乃季w總在自由發(fā)散,從一件物品寫到另一件物品。明明在寫桌子,卻寫到了桌布的刺繡、花紋,明明在寫椅子,卻寫到了看不見自家的墻壁,當(dāng)你意識到作者似乎走偏了的時(shí)候,又猛然醒悟,文章的精神并沒有變,寫的不只是物品,更是生活,是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閑適,安樂。趴在溫柔的桌布上小憩,不要手表便可看書直到饜足,從這些細(xì)節(jié)處,讀者能在腦海中勾畫出西西的輪廓,或許看不清五官身材,但你一定知道她的神態(tài),帶著某種返璞歸真的快樂與寧靜。她不太在意世人的目光,有自己的小世界,內(nèi)心溫柔自足,因此獲得更單純的快樂。
寫著寫著,西西也會加入自己的思考,為何要放棄關(guān)注時(shí)間,為何沒有寫字桌,為何沒有搖椅,她用一種隨意的口氣寫自己的態(tài)度和做法,并沒有一些成功學(xué)作品中居高臨下或者熱血澎湃的意思,并不打算勸說任何讀者追隨她的腳步,但這樣的心態(tài),反而更讓人愿意花時(shí)間像她一樣審視自己身邊的小物件,獲得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