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國平 南京市梅花山莊幼兒園
“秦淮文化”背景下的幼兒園中大班主題與區(qū)域活動的實踐與研究
文/馮國平 南京市梅花山莊幼兒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yōu)秀,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p>
我們的家鄉(xiāng)——南京擁有得天獨厚的地方性教育資源:豐厚的文化底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廣闊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我們在充分了解、調查的基礎上,將家鄉(xiāng)的本土資源與幼兒的學習、探索有機整合,篩選和歸納出適合中大班幼兒開展的活動內容,生成有價值的主題線索,并與區(qū)域活動有機整合,讓幼兒充分體驗到秦淮文化的淵源和發(fā)展,從小培養(yǎng)熱愛秦淮文化、熱愛家鄉(xiāng)的純真情感和濃厚的探索興趣。
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秦淮文化”植根于博大精深的祖國文化之中,是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教育資源:南京明城墻、秦淮河、夫子廟、老門東……都是南京地域杰出的代表,它們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南京明城墻,依紫金山和秦淮河而建,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大最古老的城墻,是我國古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具備了豐厚的歷史、文化、美學等價值;南京秦淮河是古老文明的搖籃,是南京的母親河,兩岸盡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飛檐漏窗,雕梁畫棟,畫舫凌波,槳聲燈影;而位于秦淮河畔的夫子廟、老門東,更是南京秦淮風光帶的核心景點,集名勝、建筑、風味小吃、民間工藝等為一體,秦淮燈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主題活動是一種整合性的活動,具有開放性、綜合性、整體性的特點,是一個有機的網絡化結構。區(qū)域活動是實現(xiàn)主題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區(qū)域活動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幼兒的水平和發(fā)展需求規(guī)劃和開展,讓幼兒成為區(qū)域的主人。
中大班幼兒好學、好問,喜愛發(fā)現(xiàn)、探索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事物;同時,活動主動性、目的性、計劃性更加明確,愿意嘗試多種多樣的活動;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作表現(xiàn)能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將主題、區(qū)域與秦淮文化相結合,能更有效地幫助幼兒了解南京的歷史背景、文化淵源,豐富關于家鄉(xiāng)的認知經驗,產生愛家鄉(xiāng)、保護家鄉(xiāng)資源、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意愿。
以下是該主題主要實施過程:
圍繞南京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色,結合我園“十五”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民間文化”課程及“十一五”“十二五”“和合”課程的理念,根據中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整體性、和諧性、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我們挖掘有價值的、與秦淮文化相關的內容作為主題線索,在探討、研究的基礎上,衍生、展開鏈接,有重點、分層次地開展各項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在多方研究、討論的基礎上,這幾年我在中大班分別開展“我愛南京明城墻”“走近秦淮河”“熱熱鬧鬧夫子廟”“老門東里的故事”等主題,將有價值的文化元素:歷史背景、人文典故、文化淵源等進行挖掘、篩選,整合成適合的相關主題線索,如南京著名的明城墻,具備了豐厚的歷史、文化、美學等價值,在大班開展“我愛南京明城墻”主題,將南京的城門城墻線索“串”起來——串景點、串文化、串體驗,通過幼兒與家長的參觀、尋訪、調查等,讓幼兒了解南京各處古老的城門文化及其產生的歷史背景,從而對古建筑產生濃厚的探索欲望。在主題活動“走近秦淮河”中,我們綜合考慮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求,把涉及的有價值的活動,如實踐活動:“暢游古城秦淮河”,交流活動:“我的秦淮河之旅”、秦淮河上的橋、“印象秦淮”等一一羅列出來,進行深入的研究,建構出主題框架。
以下以“走近秦淮河”主題為例,圍繞“秦淮河知識知多少”“暢游古城秦淮河”“我愛南京秦淮河”三大線索,從幫助幼兒尋找南京母親河的源頭——天生橋入手,分別開展調查、尋訪、交流、實驗等活動,從而了解秦淮河的歷史背景、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等,產生熱愛南京母親河、保護秦淮河水資源的強烈愿望,產生作為“金陵娃”的自豪感。
1.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融合秦淮特色,凸顯文化之韻。
環(huán)境既是幼兒課程的呈現(xiàn),也是彰顯幼兒園特色的的窗口。我們從主題墻的創(chuàng)設、區(qū)域活動的設計、個性化項目的創(chuàng)建、與幼兒的互動等多角度與秦淮文化相融合,凸顯文化內涵,給幼兒豐富的、多維的刺激與體驗。 如“我愛南京明城墻”主題環(huán)境,凸顯南京各大明城墻歷史背景、建筑特色、用途等,呈現(xiàn)幼兒、家長圍繞“南京各大城門城墻”線索開展尋訪、測量、交流、創(chuàng)作等精彩活動掠影。
2.區(qū)域規(guī)劃滲透民俗情趣,盡顯傳統(tǒng)之魅。
區(qū)域的規(guī)劃與開展要根據主題的進展和深入適時地調整、拓展,以進一步深化主題內涵,顯現(xiàn)民俗民風,如中班“熱熱鬧鬧夫子廟”主題,幼兒在走訪、調查、交流南京夫子廟特色的基礎上,利用過道、走廊開辟“東西市長廊”,開展調查、收集、制作民間工藝品:紙扇、傘、青花創(chuàng)意、雨花石、剪紙、京劇臉譜等,幼兒在濃濃的文化藝術氛圍中盡情地想象與創(chuàng)作,體驗民間藝術之魅;“秦淮風味小吃一條街”:在優(yōu)美的古樂聲中做做、玩玩、嘗嘗,感受南京民間傳統(tǒng)小吃的獨特風味。
◎例:圍繞大班“我愛南京明城墻”線索,開辟如下主題墻飾:
《綱要》中指出:“應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和社區(qū)資源,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敝黝}和區(qū)域的有機融合、相互滲透,凸顯了秦淮文化的深刻內涵,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而活動內容的持續(xù)深入,離不開社會資源、人文資源的依托。
1. 挖掘家長、社會資源,拓展活動空間。
幼兒園家庭、社區(qū)、社會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是幼兒生活、學習的活教材,應充分地加以挖掘并有效利用,使其協(xié)調一致地對幼兒成長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如每一次主題、區(qū)域活動的開展,都需要家長與幼兒共同收集相關的資料、背景,全程參與活動過程;充分利用周邊社區(qū)、社會資源、人文資源,切合時機開展相應的、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與區(qū)域活動,如踏青周邊的濕地公園,了解七橋甕橋的特征,采集秦淮河的水樣,訪問秦淮河周邊生活的老人,了解秦淮河的歷史典故。結合“我愛南京明城墻”主題,利用家長、城墻周邊工作人員資源,以探訪、調查、收集、記錄、表現(xiàn)等多種形式讓幼兒感受南京各大城門城墻的特征,感受古城墻民間建筑的外形、特點、用途。開展親子參觀,測量玄武門的高度:用各種自然的測量工具,如竹竿、魚竿、氫氣球、繩子、軟尺等,親手驗證南京玄武門的雄偉與壯觀。結合“老門東里的故事”活動,幼兒園邀請《東方娃娃》雜志社的老師,和小朋友共同尋找“老門東”里各處有特色的老門,在欣賞、比較的基礎上進行精美的藝術創(chuàng)作“門扣藝術”……人文資源、社會資源的有效利用,為深入課程實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物質、文化資源、拓展了活動空間。
區(qū)域名稱 活動內容 活動情境 活動資源“東、西市”長廊好看的工藝品、美麗的雨花石嘗試用陶泥、剪紙、繪畫等創(chuàng)作和表現(xiàn)夫子廟各種民間工藝品:龍舟、彩燈、傘、紙扇、青花、雨花石、剪紙、京劇臉譜等,感受民間工藝的魅力。各種平面、立體的紙扇、傘、彩燈、剪紙、中國結、京劇臉譜等;各種雨花石、水彩筆、水粉顏料、陶泥。各種不同的秦淮小吃、陶泥、各種玩泥工具等;鍋、爐灶;一次性筷子、碗、紙杯等?!扒鼗葱〕砸粭l街” ★“做做”秦淮小吃★“嘗嘗”金陵美味嘗試用陶泥、彩紙、筷子等制作秦淮小吃:鹽水鴨、鴨血粉絲、臭豆腐等。
2. 與“非遺”傳人零距離,提升活動品質。
通過訪問、邀請等形式讓“非遺”傳承人與幼兒零距離接觸,讓幼兒從小接觸優(yōu)秀的民間藝術,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活動品質。如幼兒園園慶當天,邀請秦淮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到幼兒園與孩子零距離接觸,傳授剪紙、風箏、花燈等技藝,讓幼兒從小感受秦淮文化的豐富內容與特色,產生熱愛民間藝術的自豪感;在“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這些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中,班級邀請奶奶、媽媽到幼兒園包粽子、做香囊、品嘗綠豆糕。美食是南京的特色,更是幼兒的興趣點,南京的夫子廟、老門東、“南京大排檔”都有著獨特的飲食文化。結合“熱熱鬧鬧夫子廟”“老門東”等活動,我們制作、品嘗形色各異的傳統(tǒng)風味小吃:鴨血粉絲湯、湯包、臭豆干,端午節(jié)帶幼兒到“南京大排檔”與民間大廚共制作、同品嘗,體驗民間小吃的特色……
豐富的、開放的教育活動蘊含著巨大潛能,帶給孩子的是一種直接參與式學習、體驗式學習、開放式學習,從而使幼兒更廣泛地接觸社會、融入社會,進一步豐富了對秦淮文化的社會經驗、提升了活動品質。
“走近秦淮河”主題墻
幼兒、家長制作的城門城墻
夫子廟調查、游記本
家長用自然材料測量玄武門
收集“七橋甕”秦淮河水
游戲:“秦淮小吃”一條街
在充分開展各類主題活動的基礎上,區(qū)域游戲緊密圍繞秦淮文化內涵,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表達、體驗、創(chuàng)作等活動,并不斷拓展活動外延。如大班開展“我愛南京明城墻”主題活動后,班級區(qū)域活動產生黃泥塑組雕:我心中的城門城墻,并生成新的內容:探索各種各樣特性的土。中班“走近秦淮河”主題:收集秦淮河各河域段水樣,科學區(qū)繼而延伸出新的內容:探索并記錄各種讓水質變干凈的方法:沉淀法、過濾法、消毒法。幼兒在“秦淮劇場”表演創(chuàng)編的童謠:“我是金陵娃、秦淮是我家”,接著,生成“我是小導游”游戲內容:小朋友找來導游帽、導游旗,穿上藍印花布服裝,向游客介紹起“班級里的秦淮河”。在開展“熱熱鬧鬧夫子廟”“老門東”主題活動基礎上,建構區(qū)的小朋友嘗試用各種材料:大型積木、雪花片等建構“夫子廟”“老門東”牌坊、各種各樣的橋;在尋找老門東各種有特色門的基礎上,科學區(qū)派生出新的線索:探索“各種各樣的門”:造型、材料、制作方法……在美工區(qū),幼兒用廢舊的紙杯、蛋撻托、貝殼、果殼等鋪成青磚黛瓦、舊街老巷……豐富多彩的活動不斷產生新的聯(lián)想,延伸出新的線索,生成新的鏈接,使幼兒更全面、更深入地體驗到金陵文化的精髓,由內而發(fā)地產生愛家鄉(xiāng)、保護家鄉(xiāng)資源的濃濃情感。
“用家鄉(xiāng)悠久的人文歷史、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豐富的物產資源浸潤孩子的人生,讓孩子們從小了解家鄉(xiāng),激發(fā)孩子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p>
從小讓幼兒多方位地感受南京獨特的地域素材,體驗秦淮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活動中領悟文化精髓、提升活動內涵、拓展文化外延,全面發(fā)展幼兒的綜合素質,這正是我們開展“秦淮文化”背景下教育活動的宗旨和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