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在這樣的乍暖還寒時節(jié),一個滿月的日子?;氐阶约旱淖√帟r,月亮已經(jīng)升起來了。床畔的小書桌上,通常放著一杯白開水。室內(nèi)似明非明,我起身取水杯的時候,發(fā)現(xiàn)杯壁上晃動著迎春枝條般的鵝黃光影。心想月光大約太喜歡玻璃杯了,在它身上作起了畫。喝過這杯被月光點化過的水,無比暢快。
回床的一瞬,我有意無意地望了一下窗外,立時被眼前的情景震住了:天哪,月亮怎么掉到樹叢中了?我見過的明月,不是東升時蓬勃跳躍在山頂上的,就是夜半時高高吊在中天的,我還從沒見過棲息在林中的月亮,仿佛伸伸手就能捉到。那團月亮也許因為走了一夜,被磨蝕得不那么明亮了,看上去毛茸茸的,但皎潔而不耀眼,清澈中散發(fā)著溫熱,更像一盞掛在樹梢的燈。那些還未發(fā)芽的樹,原本一派蕭瑟之氣,可是掖在林間的月亮,把它們映照得流光溢彩,好像樹木一夜之間回春了。丫杈的樹枝上有如開滿了粉白的鮮花,而圓月、樹林、斜枝、光影像隨意潑灑點染的一幅畫,又如意境幽雅的一首詩。
看過了這樣的月亮,我再回到床上時,又怎能不被美給驚著呢!雖然接著睡了,可是瞇上一段時間,又惦記著什么似的,醒來了。只要睜開眼,朦朧中會望一眼窗外——啊,月亮還在林間,只不過更低了些。再睡,再醒來,再望,也不知循環(huán)往復了多少次。月亮終于沉在林地上,由燈的形態(tài),變幻成篝火了。這是那一夜的月亮,留給我的最后印象。
第二天徹底醒過來時,天已大亮,哪還有滿月時的圣景。消盡了白雪而又沒有返青的樹,看上去是那么的單調(diào)。雖然尋不見月亮的蹤跡,但我知道它因為燃燒得太忘我了,動了元氣,此后的半個月,它將一點點地虧下去。待它枯槁成彎彎的月牙兒,才會真正復蘇,把虧的地方,再一點點地盈滿。
(選自遲子建《燃燒的月亮》,有刪節(jié))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初中版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