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然從同學的作品集里發(fā)現了一篇很“神奇”的文章,文章這樣寫道:
考試成績出來了,教室里充滿了同學們的悲傷,窗外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似乎也在為我們哭泣……雨越下越大了,風呼嘯著,樹葉驚恐地搖晃著,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我即將面對母親期望的眼神,我恨不得把這張試卷撕了……我望了望窗外,雨不知什么時候已經停了,雨水順著樹葉滴落,花兒又挺直了身軀。我那善解人意的母親,又一次原諒了我。
蔡婷婷
這位是雨神??!一傷心就下雨,一高興就天晴。老師,你確定你讀的是一篇作文,而不是玄幻小說?
晏濡稔
不僅雨像安了開關,就連花兒都“挺直了身軀”。本文的景物完全是作者表達情緒的道具,毫無真實性。
邱添一
作者肯定是把自己當成蕭敬騰了。我知道,作者這樣做,是想襯托他的心情。不過,文章的情景交融要自然,強扭的瓜不甜。
王姊
下小雨→下大雨→雨停,這套路大家都能猜得出來,實在太俗了!其實,不同時節(jié)的雨都有自己的特點,可以試著寫出它們的不同。
沈佳雯
那么,怎樣寫雨景,才能真實自然又不落俗套呢?
魏思軼
配合度如此之高的天氣顯然不合常理。若真要以景襯情,不妨順其自然,比如寫天氣雖然還是不好,“我”的心情卻安穩(wěn)了很多:窗外,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著,但是風波之后,我的心中卻似風吹云散,透出了幾縷陽光。
史若璠
我覺得可以改成:雨依舊淅淅瀝瀝地下著,一陣風兒拂過樹梢,水珠紛紛滴落,仿佛漸漸洗凈了我心中的陰霾。這樣一來,“我”的心情和雨勢能夠較好地結合到一起。
珂珂
仔細想想,為什么非要下雨呢?在大晴天,老師就不發(fā)成績單了嗎?“我”就不會考差了嗎?不僅是這篇作文,還有一些作文中的天氣,我也是看不懂。傷心必下小雨,出走必下偏東雨,爸爸來接我,必然是暴雨,半夜看病不用說了,必然是特大暴雨。難怪有些省份降水量少,原來,全國一年的降水全降到有些同學的作文里了。
徐潔
浙江省寧波市興寧中學語文教師
在很多文章里,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雨神”:一場大雨,隨心而下,隨心而停。天氣可隨“我”的心情隨機變化,剛才還是雷雨交加,轉眼就可能雨過天晴??墒?,這“神力”越強,文章卻顯得越假。描寫雨景,怎樣才能寫得真實自然又清新脫俗呢?
如果真在下雨,沒必要硬讓它停下來。天氣描寫往往是情緒鋪陳的有益補充。不過,很多同學寫雨景都是千篇一律,試問春雨、秋雨、細雨、急雨、白天的雨、晚上的雨,是一樣的嗎?
張愛玲在《秋雨》中寫道: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
貼切而形象的“蛛絲”與“蛛絲網”,寫活了秋雨的沉悶、蕭索與連綿不絕的情態(tài),真實而自然地表達出了作者壓抑、郁悶、悲傷的心情。
如果沒下雨,就沒必要硬讓老天下雨。爸爸接我,不一定非得在狂風暴雨中;離家出走,不一定非要飛沙走石。營造氣氛不一定非要靠極端天氣。畢竟我們不是雨神,走哪哪下雨。
七堇年在《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中寫道:
校園里的白樺黃了又綠了,在明亮的窗外窸窸窣窣地抖動,釉質飽滿的碎小葉片將陽光折射得充滿了年少無憂的歡快。金黃色的陽光被教室的窗欞切割成規(guī)則的形狀,灑落在貼滿了標準答案和高考信息的白色墻壁上。知了的叫聲被熱風吹得一浪高過一浪,白襯衣在風扇的吹動下隨翻飛的試卷和書頁一起不安分地鼓動著。靜靜停在教學樓下的自行車,坐墊被烤得好燙。天真無知的蜻蜓懵懂地停在窗臺上,很快又索然無味地離去。
七堇年描寫的是畢業(yè)后的感懷,沒有下雨,沒有陰郁,有的是陽光明媚,歲月靜好,反而讓人看出了物是人非的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