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習(xí)俗大同小異,嫦娥奔月的故事家喻戶曉,那你知道中秋節(jié)與道教文化之間又有何淵源?
據(jù)《淮南子·覽冥訓(xùn)》曰:“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妲娥(羿妻)竊之奔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庇謸?jù)《五經(jīng)通義》說:“月中有兔與蟾蜍何?月,陰也;蟾蜍,陽也,而與兔并,明陰系于陽也?!背梭蛤芡?,又有一兔。據(jù)《擬天問》曰:“月中何有?白兔搗藥?!笨梢娫轮性峦靡褳楫敃r人們達成共識。到了唐代,又有吳剛伐桂之說。于是月亮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為神仙境界,中有雄偉的月宮,美麗的嫦娥,可愛的白兔,高大的桂樹,英俊的吳剛。后來道教吸收了這一信仰,將其與太陽、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并為“十一曜”,稱其神為“十一太曜星君”。封月神為“月府素曜太陰皇君”,俗稱“太陰星君”。
民間信仰以月為月神,稱月神、月姑、月亮姑娘。道教尊稱月神為“太陰星君”,其圣號全稱為“月府結(jié)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宮闕為垣下、素曜大宮。農(nóng)歷八月十五為太陰圣誕。是月夜月升時,道教宮觀要設(shè)壇祭月。
此后,太陰星君就較普遍地為民間供奉。我國古代男女熱戀時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禱太陰星君。有些分離的戀人也拜求太陰星君祈求團圓。
在太陰星君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了光亮,月色朦朧,又會使人產(chǎn)生許多遐想,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因此產(chǎn)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個?!渡胶=?jīng)》《搜神記》等古籍中都記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