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yuǎn)遠(yuǎn)的群山飄著片片云煙,連綿的峰巒,棱角都被飛揚瀟灑的煙霧激蕩了。淡霧裊裊的地方,巖石和樹木像水墨畫一般,氤氳成一體,涌向天空。
沿著山路,慢慢走近籠罩在云中的那座山。每靠近一步,云就淡一分。穿越一片片田野,走過一株株看不出年歲的老樹,清清的小溪緩緩地流,從腳下延伸出去,直至渺茫的遠(yuǎn)方。
近了,近了,遠(yuǎn)方的水霧已然不見,換上了水聲。那水聲不響,透著渾厚,恍若蟄伏在大地的懷抱里。從古至今,這聲音從未停息,與大地一樣長久。每一聲響,都是黔西南這片土地的脈搏在涌動,這是滇貴的血管——南盤江的奔騰。
近了,更近了,水聲越來越響。下降到大峽谷地面,來到地心的入口,我看到谷底奔涌著浪潮。馬嶺河,從烏蒙山頂而來,氣勢洶洶掀起片片浪花,像一條飛騰了上萬年的巨龍,沖開巖石,沖開草木,沖開不朽的山體,硬生生沖出了自己的未來,把大峽谷變成了自己的家。
巖壁上,瀑布傾瀉而下,如同飛龍。伴著聲聲雷鳴般的轟響,五十六條晶瑩剔透的白龍,五十六個民族的化身,匯入穿越峽谷而來的馬嶺河。馬嶺河,是所有瀑布的母親;一條飛騰的神龍,是五十六個民族的母親。水花四濺,每一塊巖石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不管是在哪個角落,只要身在谷中,都能聽到山石水木交織碰撞的樂章。如龍吟,如雷鳴,整個山谷似乎一瞬間回到了天地初辟的時刻。水花直沖天穹,飛揚出萬點浪花,銀白的光影彌漫在天幕。
天幕映出一個傳說,這條峽谷的傳說。那是億萬年前的一個雨夜,一場大水吞沒了龍的故鄉(xiāng)。為了家園,為了保護(hù)黔西南這片美麗的土地,神龍們紛紛撞擊山體,試圖開山泄洪??梢韵胂螅裨捴械凝?,是如何挾著電閃雷鳴,帶著一往無前的勇氣和捍衛(wèi)家園的決心,像今天的馬嶺河一樣劈開大山,把洶涌的洪水引入大海。龍鱗飛濺,凝成巖壁上的鈣華;經(jīng)過歲月的打磨和豐滿,織成馬嶺河美麗的衣衫。那永不言敗的氣魄,引水入海的智慧,化為神龍圖騰永遠(yuǎn)流傳了下來。由遠(yuǎn)古至今天,再到未來。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間隔,作為一種永不退縮的精神傳承下去,覆蓋了整個黔西南大地。
瀑布咆哮,傳遞出一種激情,一種信念。馬嶺河在歡騰,黔西南永遠(yuǎn)昂首前行!
夢入萬峰林
萬峰競秀,百泉爭流,黔西南矗立起一片峰林。廣袤的大地上,峰連著峰,泉連著泉,三座小村背靠著納灰河,陽光中,睡得恬靜美麗。輕柔的風(fēng)伴著暖陽拂過,模糊了我的眼,整個人都變得透明恍惚起來。迷離的心,在夢中走進(jìn)了這片山巒——萬峰林……
一片蔥翠的山峰,在納灰村后嚴(yán)陣以待。每一座峰都像鑄劍名家打造的神劍,綠得發(fā)青的劍鞘,絲毫掩蓋不住與生俱來的鋒銳。陽光下,山峰似乎不是石灰?guī)r堆積而成的,反而泛著些許金屬光澤,給人一種堅硬剛強的感覺。遠(yuǎn)遠(yuǎn)望去,成百上千座峰,就是成百上千對天揮舞的利劍,欲刺破天穹,傾倒天河之水于大地。
天庭震動了,降下千萬大軍,以山的體質(zhì)出現(xiàn)在大地萬峰面前。先來到大地的是一座小小的石柱,石柱雖小,卻是統(tǒng)帥著千軍萬馬的大將,身著銀甲,手執(zhí)百草之鞭。石柱立在萬劍之前,身后是數(shù)不清的天庭大山。大山向同一個方向昂首挺立,暗淡的甲胄并沒有削減他們的力量,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枝葉,都凜然面對比大山還高的利劍。
萬千群山,在我眼前流動起來,整個世界都充溢著巖石,樹木。我回到了地質(zhì)運動時,見到漫天飛石,巨大的山脈升起又消失,演繹著滄桑變幻……
洪荒時代,終究成為過去,群山的爭斗也塵埃落定。地上的群山刺破天穹,天水傾瀉,大地數(shù)次成為滄海,又?jǐn)?shù)次干涸,成為良田。
稻麥成熟的秋天,不同的麥隴色彩各異,竟然合成了一副八卦圖!這是天然的圖景。當(dāng)年的滄海在如今的桑田留下了一個伏筆,地下水形成的漏斗,完美塑造了一座龐大的八卦圖。
油菜金黃,稻麥紅褐,兩條陰陽魚互相圍繞??諝庵酗h蕩著農(nóng)作物的芳香,流淌出豐收的甘甜。八卦圖上空,飄揚著村民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愉悅。
向遠(yuǎn)方眺望,疊帽峰林上場了。層層山峰互相托舉,互相依靠,紛紛繁繁展開一片蔥蘢。山上草木茂盛。平緩的山坡長滿青青小草,鋪呈一片舞臺,靜靜烘托著上面的舞者——樹木。萬千草木長長的綠色裙裾飄灑在舞臺上,我還似乎聽到了山里傳來的天籟之音……
然而這聲音漸漸遠(yuǎn)去,化作天邊一縷輕輕的云。
萬峰林遼闊的土地漸漸在我眼中淡去,八卦圖也變成了海洋中的一個小浪花。茫茫大地是一片滄海,每一座峰都是一艘巨艦,磅礴的力量沖破海水的阻攔,似乎在前進(jìn),但又看不出方向。遠(yuǎn)古時代,這里還是滇黔古海,巨艦,就如同天外來客降落地球的載體,劃過遼闊的海域;也像中古時代的魚龍,龐大的身軀穿過一片片大海,游蕩,環(huán)伺。
黔西南,是一個神話,是一篇穿越歷史迷霧的史詩。
一陣清風(fēng)吹過,帶來山林草木的氣息,喚醒了沉睡的我。睜開眼,又是恬靜田園,美麗群山。
背簍
走在黔西南布依村莊,隨處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背簍。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背著背簍,從山嶺走向田野,從田間回到屋舍,無論到哪里,背簍總伴隨著他們。
背簍里,有的裝著柴火,每一根木柴里都含著熱騰騰的能量,帶回家給一家人取暖;有的裝著衣裳,是打算去河邊浣洗,讓河水的清澈蕩滌所有污漬;有的裝著藥草,有的裝著大米,還有布織的背袋,背著年幼的孩子。
幾條竹篾繞在一起,便編成了一個大筐。大筐用兩條竹繩拴住,緊緊套在布依人的肩膀上。
一片田野,一望無際地鋪展開去,一直延伸到村子的盡頭。漫步在村里的小路,遠(yuǎn)遠(yuǎn)的田埂上,兩個女孩談笑風(fēng)生,緩緩走來。其中看起來較大的那個,背著一個大背簍,是她的身高的一半。
看到那個背簍,我的好奇心又被吊起來了。
我走上前,向她們打了個招呼。談話中,我知道了她們一個是高中一年級,17歲。另一個是她的妹妹,只有11歲,六年級。
“背簍里面裝的是什么呀?”我問。
“是我和妹妹去我家地里挖的紅薯?!苯憬阏f。
這些紅薯很多,滿滿一筐,藤蔓都漫出了筐壁,但是她看起來背得不累。我想試著也背一背。
“這些紅薯重嗎?”我試探著,“我試著背一下行嗎?”
“這個,可能會背不動的?!苯憬阈χ卮?,但還是蹲下來,一側(cè)身卸下了背簍。
我用一只手握住了背帶,一種粗礪的感覺傳到手上。背簍的帶子也是用毛竹制成的,手摸上去有些疼。我忍著毛糙的刺痛,向上提背簍,背簍絲毫不動。我又加上了一只手,使上全身的力量,才勉強把背簍提離地面,卻怎么都無法背上。這背簍至少得有五十斤。我暗自想。
這是一個普通的背簍重量,一個沒有我高的布依女孩都能背起來,但我卻背不動。她經(jīng)常要背著這么重的背簍,往返在田野和家之間,這就是她的日常家務(wù)。
她的妹妹,才六年級,就開始幫著家里挖紅薯。而我,六年級的時候在干什么呢?我身邊的同齡人又在干什么呢?很多人的手都只接觸過光滑的鍵盤和鼠標(biāo)。平時所做的家務(wù),不外乎疊被子,整理房間,最多就是做個菜。而我還總是認(rèn)為我做的那些家務(wù)都該受到很大贊譽,此刻回想起來,心里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臨別時,姐姐說要送我一個紅薯。我有些慚愧,沒好意思拿。她笑了笑,重新把背簍背上,揮手向我告別,還請我有空去作客。我也揮揮手,目送姐妹倆消失在遠(yuǎn)方的田埂上。
這裝滿紅薯的沉重背簍,早早就落在她們瘦弱的肩膀上,但是姐妹倆愉快地承擔(dān)了下來。這就是布依族人的擔(dān)當(dāng)。
小小背簍,挑起了布依村寨,挑起了布依族生活的辛勞與甘甜。
布依篝火
黔西南,漫漫群山中,有幾絲微微的火光在跳動,越燒越旺。
小小的村落,圍著深夜里的篝火,歡騰著,綻放著,每一朵火花都是布依姑娘美麗絕倫的舞姿。
火一般的氣氛,蔓延到長竹竿上。一聲聲有節(jié)奏的輕響,火光映出躍動的音符。素雅美麗的身影,穿梭在一根根竹竿間,靈動如身附雙翼。
越來越旺的火,似天上墜落的星辰,亮堂堂的光,縫進(jìn)了布依姑娘的盤帕,閃亮了活潑的臉龐;鍍上了布依老人的長衫,長長的胡須流動一片金黃;照亮了勒尤,聲徹云霄;照亮了香包,濃郁芬芳;更把遠(yuǎn)道而來的我們,也照得熱騰騰的。
絢爛的火堆,迸飛出漫天的火花,每一片,都是飛揚的一片夢想,一片希望。
醇香打凼
暖暖的陽光溫著小池,波光漲溢著,像小村里溫著的那一鍋酒,清亮,醉人。
河面,被白鵝的紅掌劃出一道輕輕的波紋,蕩開了,浸潤層層疊疊的小草,沿著莖脈慢慢流向小村,注入它永遠(yuǎn)的酒窖。
菜蔬翠綠閃亮,擠擠挨挨的,舞蹈在層層梯田。每一級梯田,醞釀著綠的芬芳。晴空下,田野如一缸美酒,醉了菜園,醉了池塘,醉了村民,更醉了我們的心。
水漾著酒,山疊著樹,一棵千年古榕傲立在風(fēng)雨歲月中。每一根枝丫,都為小村送來祝福;每一片樹葉,都為小村遮風(fēng)擋雨;每一綹根須,都訴說著小村的故事。樹下,祭祀的酒香中,老人說,這是一棵神樹,打凼村的守護(hù)神。
村里的人家,向祖先和自然遙望,沉醉在青青田野中,暢享山山水水恩賜的幸福。
與自然共生,在大山里成長。千年村寨,延著神樹的根系,帶著醇酒的濃香,伸出了群山,伸向了世界。
樂運紅綢
一踏上樂運這片土地,我就看到了那條紅綢帶。
厚厚的質(zhì)地,濃烈的色彩,我的眼睛立刻被它吸引了。
紅綢,被風(fēng)吹起,如一團(tuán)火苗,躍動向遠(yuǎn)方。
跟著火苗,沿著紅綢,前進(jìn),走向樂運。
紅綢,化作崎嶇的赤紅土路,蜿蜒曲折,繞向巍巍大山。我看到,紅綢繞過一座紅色的墳丘——紅軍墓。
無碑,唯有一捧紅土,靜臥墳頭。土紅得發(fā)亮,凝聚在一起,燃燒成一朵小小的火花。赤紅的火焰,訴說著紅軍長征的往事,重現(xiàn)了曾經(jīng)的烽火硝煙。一點燭火,燃燒著茫茫暗夜,深深埋進(jìn)每一個布依人的心。
八十年光陰荏苒,旭日升出地平線,溫暖的光照亮了玉水金盆,一點星火,靜臥叢中笑。
紅綢,引燃火燭,歡舞起來。
紅綢飛跨竹橋,躍過紅水河,一伸手就攬住了小村。
紅水河浸潤紅綢,火,沿著綢帶,飛散出點點流光。大紅,洇染無邊田野,田野氤氳稻谷收獲的清香,日子紅紅火火;赤紅,撒向一片屋舍,好客的主人,吹響迎賓的嗩吶長號,熱情似火。
紅綢,揮灑出一片金紅。
金紅,漫過遠(yuǎn)處的群山,飛上村邊的高架橋,躍出層層峰巒,直奔遠(yuǎn)方。
紅綢,舞動樂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