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首富:財富多到連皇帝都感嘆
某次,唐玄宗忍不住召見王元寶,問其家財?shù)降子卸嗌?。王元寶自信地答道:“臣請以一縑系陛下南山一樹。南山樹盡,臣縑未窮?!碧菩诼牶蟾锌卣f:“我是天下的貴人,王元寶是天下的富人?!?/p>
靠販賣琉璃發(fā)家、財富多到連皇帝都感嘆,而且三番五次的被皇帝召見,也只有大唐首富王元寶(如圖)才有此魅力
如果有一個時代,各類稅費大幅減少,國有壟斷行業(yè)放開,民間自由經(jīng)營,同時嚴禁官員經(jīng)商,這該是怎樣一片歡騰的民營企業(yè)天堂。王元寶就出生在這樣一個時代——盛唐,他也被稱為唐代第一款爺。
雖然盛唐的風氣兼容并包,但本質(zhì)上仍然沒有擺脫歷史上輕商的偏見,商人被稱為賤類,他們雖然有錢,政治地位卻低下,載入史冊的商人也為數(shù)不多,名垂青史的更是有數(shù)。作為唐代首富,王元寶既能得到當時的統(tǒng)治者唐玄宗的認可,又能獨善其身,可想而知,一定具備過人之處。
王元寶,開元時期長安商人,史書對其生平記載不多,只有一些事跡現(xiàn)于《獨異志》及《開元天寶遺事》。對于王元寶的發(fā)跡史,流傳最廣的說法頗具神話色彩,唐代李亢在《獨異志》中記載:開元間,有長安販夫王二狗者,嘗往返淄郡販絲,微利也。一日,孤館遇盜,財物盡失。二狗嘆曰:“天不助我?!彼鞈伊河员M。冥冥中見一老者,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須,溫文爾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寶”,高祖賜封財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爾當大富貴,豈可輕生!不聞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寶一枚,乃去。二狗遂販琉璃,成長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賜,易名元寶。
對于這類傳說,神話色彩濃厚,真假可想而知。不過對于王元寶的發(fā)家,說法最廣的就是靠琉璃起家,這一方面到是與神話傳說有所契合。唐代,琉璃已經(jīng)是非常稀有的建筑裝飾材料,販賣琉璃能產(chǎn)生多大利潤,聰明人一目了然,王元寶正是其中一員,慧眼識到了琉璃的投資價值。可以說王元寶的發(fā)家經(jīng)驗概括起來就是:掌握稀有資源,奇貨可居,依靠一點點的積累壯大,實現(xiàn)發(fā)家致富。
隨著財富的不斷積累,王元寶一點點地走上了唐朝首富的“位子”,他的財富究竟有多少呢?不單是我們好奇,連統(tǒng)治者唐玄宗也感到好奇。
某次,唐玄宗忍不住召見王元寶,問其家財?shù)降子卸嗌?。王元寶自信地答道:“臣請以一縑系陛下南山一樹。南山樹盡,臣縑未窮?!痹诠糯?,衡量一個人的財產(chǎn),除了金銀珠寶田地外,布帛的數(shù)量也是一個重要標準。在當時,一匹絹可以兌換十石粟。一縑即一匹絹,南山即終南山,用縑系完終南山所有的樹,王元寶家中的縑還有剩余。用今天的詞語套用一下,就是說,“我能在大興安嶺的每一棵樹上掛一個iphone7(蘋果手機),樹都掛滿了,我的iphone7還沒有用完!”唐玄宗聽后感慨地說:“我是天下的貴人,王元寶是天下的富人?!?/p>
炫富的故事在歷史上并不鮮見,但大多都散落在羸弱的朝代里,而在盛世以財富受到帝王認可的人著實不多。
王元寶家有一把神奇的寶扇,極涼且能自轉(zhuǎn),每逢熱天請客吃飯時,他便讓家人將扇子拿出來放在座前,并在上面灑些新水,這時扇子則颯然風生,巡灑之間,客人感到冷了,就讓人撤下扇子。玄宗聞聽后感到好奇,就命人把這把扇子借去觀賞,稱贊道:“此龍皮扇也!”王元寶當然是聰明之人,連說要送給皇上,但玄宗此時又顯然出其非凡的姿態(tài),堅決不受,賞完后又物歸原主。
財富多到連皇帝都感嘆,而且三番五次地被皇帝召見,也只有大唐首富王元寶才有此魅力。王元寶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了財富,并且擁有了良好的聲譽。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感嘆,王元寶生對了朝代,遇上了明君,唐玄宗一代明君,不但對他的炫富毫不在意,反而對他贊賞有加。
和當代富豪一樣,王元寶也偏愛實業(yè)投資,對房產(chǎn)的投資可謂“煞費苦心。史料記載,王元寶的宅府時人稱之為“王家富窟”,極為奢華,據(jù)說他家的房子以金銀疊為屋壁,宅中的禮賢室以沉檀為軒檻,以碔砆甃地面,以錦文石為柱礎(chǔ),并把銅錢當?shù)匕宕u,鋪在后花園的小徑上,稱這樣可以防滑。他的床前有用檀香木雕的兩個童子,手捧七寶博山爐,自暝便焚香至曉。王元寶家中的器皿寶物,比王公大臣的還要好得多,四方之士盡仰慕之,以結(jié)識他為榮,他也非常好客,經(jīng)常接待四方賓客,最大程度滿足客人的喜好需求,客人沒有不所至如歸的。
王元寶的例子有力說明了,創(chuàng)造財富在于方法,不一定要靠體力,獲取利潤的關(guān)鍵是審時度勢發(fā)現(xiàn)商機,不一定要親自耕種獲得。另一方面,歷史上能夠像唐玄宗這樣包容商人的帝王并不多,而且富人沒有財富不安全感,沒有藏富的考慮,對于財富只需以義取之,隨心享用。生活在這樣的年代里,對商人而言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幸運。
(《投資與理財》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