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國 林忠旭 石治鵬 朱雪成 徐印印 邢丹英
摘要:擬篩選富集硒能力強的棉花品種,探索硒源施用的合適濃度,為硒在棉花栽培中的應用奠定基礎。以5個棉花品種為材料,施用5種外源硒肥,每種硒源選用2個濃度,采用隨機區(qū)組試驗設計,在棉花性狀表現最充分的結鈴盛期取功能葉測定葉片硒含量。結果表明,試驗棉花品種中,GY5、鄂抗13、新陸早38能更好地利用外源硒。試驗外源硒中,亞硒酸鈉在棉花葉片中的富集極顯著優(yōu)于其他外源硒。鄂抗13-亞硒酸鈉棉花葉片硒含量最大,為 0.322 7 mg/kg,顯著高于其他組。棉花葉片對不同濃度硒源的富集試驗中,大多數組合間差異不顯著,只有10 mg/kg亞硒酸鈉在棉花葉片中的富集效果最優(yōu)。由結果可知,不同硒源、不同硒濃度在不同棉花品種葉片中的富集效應有一定的差異。[JP]
關鍵詞:棉花;硒;富集作用
中圖分類號: S562.037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10-0062-03
硒(Se)是對動物和人體十分有益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科學工作者對糧食作物、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等進行了硒肥試驗。結果表明,硒具有增加作物產量與增進作物品質的效果[1-5]。
植物中硒的含量變幅很大,因植物種類而異,從幾μg/kg到幾千mg/kg。根據不同植物積累硒能力的不同,可把植物分為聚硒植物和非聚硒植物。聚硒植物可作為硒指示植物,如黃芪屬(Astragalus Linn.)植物,硒含量為1~10 g/kg[6]。大部分農作物屬非聚硒植物,含硒量不超過30 mg/kg,且不同作物對硒的吸收和富集能力又有很大差異。一般作物中,十字花科植物對硒的積累能力最強,其次是豆科植物,谷類植物最低,谷類中以小麥對硒的積聚能力最強,其含硒量排序是油菜籽>大豆>小麥>蠶豆,蠶豆、豌豆、玉米和甘薯的含硒量均低于 0.05 mg/kg,卷心菜也有較多的硒積累[7]。
硒能夠改善棉花的纖維品質[8],增加棉花早期產量[9],但是棉花對硒吸收和富集能力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試驗用5個棉花品種,采用5種硒源,設置2個濃度,初步研究棉花葉片對硒的富集作用,以期為棉花富硒研究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選用棉花品種鄂抗13、DP410B、GY5、新陸早38、TM-1,相關特性和來源見表1。
試驗于湖北省荊州市李埠鎮(zhèn)進行,試驗地土壤為壤土,土壤基本理化性狀為pH值7.3,有機質含量19.52 mg/kg,有機
質堿解氮含量50.86 mg/kg,速效磷含量5.22 mg/kg,速效鉀含量101.00 mg/kg,全硒含量0.22 mg/kg。
供試硒源:亞硒酸鈉(分析純);AB肥(南京綠農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硒含量500 mg/kg);富硒寶(黑龍江省農業(yè)科學院土壤肥料與環(huán)境資源研究所,硒含量250 mg/kg);硒代蛋氨酸(分析純);硒礦粉(恩施眾惠富硒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硒含量1 000 mg/kg)。
1.2試驗設計
鄂抗13、DP410B、GY5、新陸早38、TM-1這5個棉花品種(編號A1~A5)處理相同,設亞硒酸鈉(B1)、AB肥(B2)、富硒寶(B3)、硒代蛋氨酸(B4)、硒礦粉(B5)5種硒源,每種硒源設5、10 mg/kg 2個水平(以硒計),以不施硒為對照。每個品種11個處理,每個處理3個重復。硒礦粉以基肥形式一次施入,其他硒肥均在苗期分3次噴棉花葉片(2015年5月15日、5月25日、6月5日)。試驗設計見表2。不同硒源各設置2個濃度并設空白對照,處理序號見表3。
棉花各品種4月15日育苗,5月1日移栽,行距1 m,株距0.5 m,每小區(qū)10株,小區(qū)面積5 m2,9月15日取功能葉(主莖葉倒4葉),測葉片硒含量。
1.3硒含量測定
硒的測定過程中所用試劑均為優(yōu)級純,硒含量的測定采用(HNO3+HClO4)混合酸(體積比為4 ∶[KG-*3]1)消煮,HCl還原,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10]。
消化:稱取1 g樣品置于100 mL高筒燒杯中,加20 mL混合酸(硝酸、高氯酸體積比4 ∶[KG-*3]1)蓋上表面皿。待反應緩和
鹽酸并進行超聲波振蕩。
配制標準工作溶液:分別取0.01、0.02、0.03、0.05、0.10、0.20 mL的0.5 μg/mL硒標準工作液于5 mL離心管中,加1 mL鹽酸并進行超聲波振蕩。
測定:按照表4中的參考條件設置熒光參數。待儀器穩(wěn)定后,連續(xù)用標準系列的零管進樣,待讀數穩(wěn)定后測試標準工作溶液,繪制標準曲線。儀器自動計算結果,在試樣參數界面輸入試樣質量、稀釋體積,按標準曲線測定標準工作溶液。先用試樣空白消化液進樣,進入空白值測量狀態(tài),讓儀器取其平均值作為空白值,再進樣待測液,測試完畢之后儀器自動扣除空白值并自動計算結果。
1.4數據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棉花品種葉片硒含量差異分析
由表5可以看出,試驗所用5個棉花品種中,GY5、鄂抗13、新陸早38棉花葉片硒含量差異不顯著,DP410B和TM-1棉花葉片硒含量差異不顯著;GY5、鄂抗13、新陸早38和DP410B、TM-1之間棉花葉片硒含量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可見GY5、鄂抗13、新陸早38能更好地利用外源硒。
2.2不同外源硒在棉花葉片中富集的差異性分析
由表6可知,不同的外源硒在棉花葉片中的富集效應不同,葉面施用亞硒酸鈉的富集效果最好,極顯著優(yōu)于其他外源硒;其他4種外源硒之間的富集效應差異不顯著。
2.3棉花品種與不同硒源的互作效應分析
對不同棉花品種施不同的外源硒,并對棉花葉片中富集硒的含量進行測定,由圖1可知,不同棉花品種葉片硒含量為0.126 0~0.322 7 mg/kg,T1處理棉花葉片硒含量最高,為 0.322 7 mg/kg,且顯著高于其他處理;T11處理與T1、T22、T7、T8、T9、T10、T25、T23、T24處理間均有顯著性差異,與其他各處理無顯著差異;T15處理除與T1、T23、T24、T25處理間均有顯著性差異外,與其他各處理無顯著差異;T17處理除與T1、T23、T24處理有顯著性差異外,與其他各組無顯著差異;T14處理除與T1、T24處理均有顯著性差異,與其他各處理無顯著差異;T4處理除與T1處理有顯著性差異外,與其他各處理均無顯著差異。棉花品種與外源硒間的互作效應比較復雜,不同處理組合間棉花葉片硒含量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其中鄂抗13-亞硒酸鈉(T1)這個組合棉花葉片富集硒的能力較強,顯著高于其他組合。[FL)]
[FL(2K2]2.4不用硒源與試驗濃度的互作效應分析
由圖2可知,M1處理棉花葉片硒含量最高,為 0.342 9 mg/kg,且顯著高于其他處理;M4處理棉花葉片硒含量與M1、M14處理差異顯著;M14處理棉花葉片硒含量最低,顯著低于M1、M4處理;其他各處理間葉片硒含量差異不顯著。棉花葉片對不同濃度硒源的富集中,大多數組合間差異不顯著,其中10 mg/kg亞硒酸鈉在棉花葉片中的富集效果最優(yōu)。
2.5品種相同、硒源相同棉花葉片硒含量差異分析
由圖3可知,亞硒酸鈉處理后的鄂抗13葉片硒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外源硒,其他4種外源硒之間差異不顯著;其余4個品種不同外源硒在棉花葉片中的富集效應沒有顯著差異。不同的硒源在不同棉花品種葉片中的富集效應有差異,本試驗棉花品種中,DP410B、GY5、新陸早38、TM-1對外源硒種類反應不敏感,只有鄂抗13施亞硒酸鈉棉花葉片硒含量顯著高于其他外源硒。
由圖4可知,同一硒源在不同棉花品種中表現不一,AB肥處理后的不同棉花品種間的葉片硒含量無顯著差異;亞硒酸鈉處理后的鄂抗13棉花葉片硒含量顯著高于其他4個棉花品種,其他4個棉花品種間沒有顯著差異;富硒寶處理后的GY5與TM-1棉花葉片硒含量差異顯著,其他品種間無顯著差異;硒代蛋氨酸處理后的鄂抗13和GY5與TM-1差異顯著;硒礦粉處理后的GY5棉花葉片硒含量顯著高于DP410B和TM-1。
3討論與結論
Asher等用75Se示蹤法和色譜法證實植物體內轉移的硒是硒酸根形態(tài),用亞硒酸鹽供給植物,在根部被吸收并轉化為硒酸鹽和未知形態(tài)的硒化合物后向地上部運輸至葉片,在那里由無機硒轉化為有機硒[12]。本研究顯示,鄂抗13-亞硒酸鈉棉花葉片硒含量最高,為0.322 7 mg/kg,顯著高于其他組。棉花葉片對不同濃度硒源的富集中,大多數組合間差異不顯著,只有10 mg/kg亞硒酸鈉在棉花葉片中的富集效果最優(yōu)。結果表明,在棉花中施用硒,要選擇合適的棉花品種,施用合適的外源硒,才能有效提高棉花葉片硒含量。
試驗所用的外源硒不同,在棉花葉片中的富集效應不同,葉面施用亞硒酸鈉效果最好,說明棉花對亞硒酸鹽反應敏感,這與其他作物硒研究中大多使用亞硒酸鈉的結果一致[13-14]。棉花葉片對不同濃度硒源的富集中,大多數組合間差異不顯著,不過10 mg/kg亞硒酸鈉在棉花葉片中的富集效果最優(yōu)。這可能與硒元素的存在狀態(tài)有關,合適濃度的亞硒酸鹽能夠很[CM(25]好地在葉片中富集,而其他形態(tài)的硒元素在棉花葉片中的[CM)]
富集效果較差。
參考文獻:
[1]Poblaciones M J,Santamaria O,Garcia-White T,et al. Selenium biofortification in bread-making wheat under Mediterranean conditions:influence on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parameters[J]. CropandPasture Science,2014,65(4):362-369.
[2]梁春紅,康云艷,柴喜榮,等. 硒營養(yǎng)對菜心(菜薹)植株生長、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廣東農業(yè)科學,2014,41(7):33-37.
[3]寧嬋娟,丁寧,吳國良,等. 噴硒時期與濃度對紅富士蘋果果實品質及各部位全硒和有機態(tài)硒含量的影響[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3,19(5):1109-1117.
[4]江枝和,盧翠香,肖淑霞,等. 硒鑭復合作用對巴西蘑菇產量、重金屬和各類氨基酸含量的影響[J]. 應用與環(huán)境生物學報,2014,20(6):1011-1015.
[5]秦冰,谷勛剛,王雅楠,等. 外源硒肥對茶樹葉中硒代氨基酸形態(tài)及含量影響的研究[J]. 土壤通報,2013,44(4):956-963.
[6]吳軍,劉秀芳,徐漢生. 硒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J]. 植物生理學通報,1999,35(5):417-423.
[7]馬友華,轉可欽,丁瑞興. 硒對農作物的效應[J]. 中國農學通報,1999,15(1):44-46.[HJ1.7mm]
[8]長江大學. 硒在改善棉花纖維品質中的應用:CN101113112[P]. 2008-01-30.
[9]鄒源芾,邢丹英,李志新,等. 硒礦肥對棉花主要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 湖北農業(yè)科學,2009,48(11):2699-2701.
[10]茍體忠,唐文華,張文華,等. 氫化物發(fā)生-原子熒光光譜法測定植物樣品中的硒[J].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2,32(5):1401-1404.
[11]Tang Q Y,Zhang C X. Data processing system (DPS)software with experimental design,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data mining developed for use in entomological research[J]. Insect Science,2013,20(2):254-260.
[12]Asher C J,Butler G W,Peterson P J.Selenium transport in root systems of tomato[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1997,28(103):279-291.
[13]王粉蓮,蘇利民,王萍,等. 葉面噴硒對小茴香產量與品質的影響[J]. 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11(1):54-55.
[14]楊文秀,王萍,楊曉宇,等. 葉面施硒對油菜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1(3):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