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薇
老舍文學作品之淺析
——《月牙兒》
◎鄭薇
老舍的《月牙兒》引起了我的無限感慨。作品描述了處于生活底層的母女倆相繼走上暗娼的道路。通過分析《月牙兒》,揭示作品所描寫的黑暗社會,從而重新反思社會。
《月牙兒》 生活 社會的黑暗 人性
《月牙兒》讓我看到了人性的丑惡、社會的黑暗,一個什么都沒有的人仿佛就要被這個世界所吞沒,甚至要被全世界拋棄。淺析《月牙兒》,并非要為自己生活在和平時代而竊喜,也不單單為舊社會的人而悲憤,只想喚起人們內(nèi)心的真善美,讓我們共同營造和諧的社會,讓“她”的那句“在我的經(jīng)驗中,世界比這兒(監(jiān)獄)強不了許多”[1]的歷史不再重演!
黑暗社會往往有黑暗的代表,但在《月牙兒》當中,作家并未試圖塑造出典型的黑暗勢力或者惡人代表。[2]《月牙兒》這部小說產(chǎn)生的背景,表面上是老舍不愿全部重寫被戰(zhàn)火焚毀的《大明湖》,因此只選取其中一條故事線索而著成;而深層則是抒發(fā)了作者郁積于心的復(fù)雜情感,即對窮人的同情,作為滿族人的民族傷痛,以及初戀的傷情。
《月牙兒》中的她,父親死了,唯一的依靠就是母親。而當家中的一切被當盡,母親養(yǎng)不起兩個人的時候,“餓”,使母親改嫁。她被迫踏入那個社會,為她免去費用的校長換人了,她上街找事做,卻不合心意。校長侄兒誘騙她失身,后去飯館應(yīng)征女招待,因不愿與客人打情罵俏而被辭,最終走上了暗娼這條路。我有對她的同情,但是也有對她的怒火,我不止一次想過:“如果她再堅持一會兒會怎樣?她遠走他鄉(xiāng)會怎樣?她的心靈再強大點會怎樣?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結(jié)局?”可是這種無意義的假設(shè)有時連我自己都會苦笑。我站在了我的高度去評價她,看待她,殊不知,那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所以后來我對她的同情都轉(zhuǎn)化成了一種憤怒,為什么社會黑暗的罪要讓她來背!
《月牙兒》的亮點不僅僅在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上,還有就是那個極富特色的月牙兒上。月牙兒所代表的是一種不完美,一種殘缺,也許這就是文中“她”的真實寫照。“她”就是擁有不完整的人生,不完整的愛,像她坎坷的命運一般。在文章的最后,她說:“在這里,在這里,我又看見了我的好朋友,月牙兒!”[1]就這樣的一個遠在天邊的月牙兒,靜靜地,冷冷地掛在那里,卻成為了她的“好朋友”。每當她孤寂、傷心、難過時,總能看到那清冷的月牙兒。在那樣的一個社會里,她的身邊沒有人,無人愛,無人疼,只有自己在黑暗里無盡地打滾,而那微弱的月光,就成為了她的安慰,同時又是她無限哀思的一種寄托。
月牙兒的每次出現(xiàn),都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調(diào)和不同的形象,它是映照人物凄苦、寂寞、希望、失望和絕望的不同遭遇時的心態(tài)的一面明鏡。月牙兒既是自然界的客觀景物,又烘托了人物的心境。[3]
在那個黑暗的社會里,人們沒有了自尊,人們沒有了追求,人們沒有了真善美,剩下的只有那為了填飽肚子而沉淪靈魂的各種“智謀”!老舍的這部文學作品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它就像一杯苦茶,剛開始品嘗的時候有點苦,有點澀,甚至是難以下咽,但是,當你真正去正視它,沉下心了解它時,你會發(fā)現(xiàn),《月牙兒》帶給你的不僅僅是一段血腥黑暗的歷史,更多的是對社會的一種反思與考量。
[1]老舍.月牙集[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05).
[2]龔婕.一曲生命的悲歌——《月牙兒》主題解讀及創(chuàng)作探由[J].文史雜志,2015(01).
[3]王一彬.淺談老舍《月牙兒》的悲劇情調(diào)[J].大同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4(06).
(責任編輯 劉冬楊)
鄭薇,女,碩士,淮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