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
- 苔菲與阿赫瑪托娃筆下的同情
立中,發(fā)現(xiàn)了與“同情”理論中“心理距離”“物我合一”之爭相互闡釋的可能。關鍵詞:苔菲 阿赫瑪托娃 同情 心理距離 物我合一俄羅斯白銀時代可以說是“最壞的時代”,也可以被認為是“最好的時代”。正是在這個動亂的時代,一片廢墟的俄羅斯土地上誕生了一大批思想家,作家,詩人,例如舍斯托夫,別爾嘉耶夫,索洛古勃等等。甚至俄羅斯女性作家大量登上文壇,從俄國傳統(tǒng)男性創(chuàng)作筆下的“塔季揚娜”一躍成為文學界的“繆斯”。也正是這個時代孕育出了“俄國幽默‘王后”苔菲,以及“俄國詩歌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3年1期2023-06-07
- 自愛第一性:巴特勒道德原則科學化探究
詞:仁愛;自愛;同情;良心;科學化摘 要:巴特勒的道德哲學從承認人的自然本性出發(fā),分別從人的個體屬性和社會屬性來解釋人的個體行為和社會行為,他認為人的道德行為,作為社會行為并不是對其自然屬性的歪曲或否定。這既和古希臘道德哲學不重視人的自然需求有重要區(qū)別,也不同于霍布斯的自然主義道德論,巴特勒將“仁愛”建立在了“自愛”的基礎上。本文從知識論角度,分析巴特勒的道德哲學較之古希臘、中世紀和霍布斯道德哲學的差異及其對它們的繼承和發(fā)展,論述其科學合理性,闡述其道德原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3年2期2023-05-30
- 論梅國云《拐賣》中的人道主義精神
賣》 人道主義 同情如果從《拐賣》的底本《若水》問世開始算起,梅國云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若水應該早已過了而立之年了。從2008 年初版至今,若水的故事已經(jīng)被人品味了十多年,而在當下這樣一個快節(jié)奏的閱讀語境中,一篇小說和其中主人公能有如此強大生命力是極其罕見的,而2019 年這部小說的再版也證明了若水的故事還一直在吸引著新的讀者,這是一部不斷與時代產(chǎn)生共鳴的小說,而與時代的共鳴則提供給文學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有評論者曾分析《拐賣》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原因,認為其是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7期2022-07-16
- 悲劇主角
失敗卻也能夠博得同情,同情的滋味也不錯。抱這種想法的人都非常善良,他們有豐富的感情,經(jīng)常站在受命運折磨的人一邊,以為別人也會像他一樣。其實雪中送炭的人少,錦上添花的人多,失敗者的冬天是很寒冷的。 志愿的失敗者喜歡欣賞悲劇,幻想自己是悲劇的主角。他忽略了一點:所有悲劇的主角都是經(jīng)過多次的挫折,不斷地奮斗,最后無可奈何才失敗的。人們?nèi)绻?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同情,也只肯同情那種奮斗過的失敗者,那種不甘心不屈服的失敗者。所以享受失敗后的同情,只能算是人生的第二志愿,不可列為第一。
視野 2022年4期2022-03-10
- 讓生命之光照亮課堂
生在語文課上學會同情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捍衛(wèi)生命等。新教學理念的引入,令語文課堂教學生機盎然!關鍵詞:語文課堂;生命整體觀;同情;尊重;敬畏;感恩;捍衛(wèi)語文教育生命整體觀已然成為當下比較流行的教育觀,在很多方面達到了語文教學的新高度,尤其是通過語文教學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同情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捍衛(wèi)生命,珍愛生命……更引起我的關注。的確,語文新課程的編排也體現(xiàn)出了生命整體觀的教育理念,而學生作為課堂生命主體,需要老師引導他們認
三悅文摘·教育學刊 2021年39期2021-11-15
- 對亞當·斯密同情理論的討論
——聯(lián)系孟子“惻隱之心”與其他當代理論
當·斯密與孟子的同情理論在亞當·斯密的同情理論中,他主要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同情、它如何產(chǎn)生以及我們?nèi)绾?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同情。我們在理解或見證他人的遭遇時感到痛苦,每個人都能同情。通過想象,我們?yōu)榕c面前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有相同的情感而感到興奮。同情尤其源于對激起情緒的情景的了解。(斯密,1759年)這種理解來自理性思考的基礎,而理性是獲取情境以為同情提供基礎的重要工具。(賈,2019)在亞當·斯密的《相互同情的快樂》中,他認為我們喜歡被別人同情。如果我們沒有感受到別人的同情,
長江叢刊 2021年12期2021-11-12
- 西方近代美學視域下的美育式音樂教育
義。[關鍵詞]“同情”效應? 反思判斷力? 美育式音樂教育西方近代美學主要分為兩大流派,即英國經(jīng)驗主義美學和大陸理性主義美學,本文將選取兩大流派中的代表人物,并進一步展開論述美育式音樂教育。英國的經(jīng)驗主義美學1.洛克——唯物轉為唯心的開端作為近代西方第一個將哲學的主要問題明確地確定為“人類理智的研究”的人,洛克首先以人的認識機制為核心,建立了系統(tǒng)的“經(jīng)驗主義”認識論。其中有關美學的部分,他提出了“第一性質”和“第二性質”。關于何為第一性質的問題,其提出第一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1年9期2021-10-09
- 從桑塔格的共情理論看《別讓我走》中三位老師在教育方面的共情與同情
方面體現(xiàn)的共情和同情。借助于蘇珊·桑塔格的相關共情理論,對學生們的生活場景以及監(jiān)護老師在教育方面所持有的理念進行再現(xiàn)和剖析,對于研究此作品具有重要意義。關鍵詞:《別讓我走》;石黑一雄;共情;同情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03-0025-021概述石黑一雄作為1989年布克獎,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在英國文壇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比如,《長日留痕》中借助一個管家史蒂文斯的經(jīng)歷,他感慨世事變遷,指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3期2021-07-11
- 同情與他者
行追問后,找到了同情作為答案。個體有著利己的推動力,有著純粹惡意的動因,但也存在非利己的動因。純粹道德的動因是非利己的,是由純粹同情的力量驅使的。叔本華的這種同情觀念的主要啟示在于,道德理由可以由同情轉化成考慮這個世界上他者的在場。道德理由或許并不在于道德有沒有天然的基礎,而是在于自我與他者是共存的。關鍵詞:叔本華;道德理由;同情;他者立足于道德是可以被解構的這一基點,針對道德懷疑論立場對道德信念的打擊,叔本華給出了他的答案,道德是有實在性根據(jù)的,那就是同
錦繡·下旬刊 2021年1期2021-06-11
- 超越“封閉的自我”
形成正確的判斷,同情則進一步構成連接自我和他人的橋梁,他和范妮之間的愛情便是一個體現(xiàn)。關鍵詞:封閉的自我;同情;仁愛;約瑟夫·安德魯斯十八世紀英國作家亨利·菲爾丁的小說《約瑟夫·安德魯斯的經(jīng)歷》第三卷第三十二章中有一個場景:彼得·龐斯從范妮那里得知牧師亞當姆斯也在場,便下了馬車,想讓牧師過來問候。兩人見面的情形如下:“因為彼得是一個偽君子,亞當姆斯先生總是看不透他,其實亞當姆斯所尊重的是彼得外表的善良,彼得卻以為人家尊重他的財富”(亨利·菲爾丁,1957)
英語學習 2021年1期2021-02-22
- 同情與他者
行追問后,找到了同情作為答案。個體有著利己的推動力,有著純粹惡意的動因,但也存在非利己的動因。純粹道德的動因是非利己的,是由純粹同情的力量驅使的。叔本華的這種同情觀念的主要啟示在于,道德理由可以由同情轉化成考慮這個世界上他者的在場。道德理由或許并不在于道德有沒有天然的基礎,而是在于自我與他者是共存的。關鍵詞:叔本華;道德理由;同情;他者立足于道德是可以被解構的這一基點,針對道德懷疑論立場對道德信念的打擊,叔本華給出了他的答案,道德是有實在性根據(jù)的,那就是同
錦繡·下旬刊 2021年3期2021-01-28
- 淺析山水田園詩的四重情感境界
活;第三重境界是同情,詩人的情感理想與自然山水同化;第四重境界是無情,詩人在山水田園中悟到自然之道與生活之道,無所謂情、無所謂景,是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關鍵詞:山水田園詩;合情;寄情;同情;無情山水田園詩是中國古典詩詞的精華之一,它寄寓了古代文人的情感理想與風骨操守,也是他們留給后人的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傮w來說,山水田園詩的情感境界,從淺到深大致可以分為四重:合情、寄情、同情與無情。第一重境界:合情第一重境界是合情,是美麗的自然山水與恬淡閑適的田園生活契
考試周刊 2020年90期2020-11-09
- I love traveling 我喜歡旅行
/ n. 憐憫;同情2. epic /epk/ adj. 史詩般的;壯麗的3. paragliding /prɡlad/ n. 滑翔傘運動Ive always wanted to travel ever since I was young. The idea of travel, packing my bags and disappearing to someplace new, lives inside my brain all the time. It
瘋狂英語·讀寫版 2020年10期2020-11-06
- 亞當·斯密論同情與正義的環(huán)境
〔摘要〕?同情在亞當·斯密的道德哲學和政治經(jīng)濟學中舉足輕重,其重要性橫貫了《道德情操論》和《國富論》。對同情的討論可以從規(guī)范性和解釋性兩個維度進行,規(guī)范性的討論強調(diào)同情的道德涵義,而解釋性的討論力圖描述同情在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現(xiàn)象中發(fā)揮的作用。本文從解釋性的維度著重探討了同情的發(fā)生機制,同情與自我的關系以及其所激發(fā)的人們改良自身處境的沖動,并由此引申出斯密對正義環(huán)境(休謨、羅爾斯)的批評?!碴P鍵詞〕?亞當·斯密;同情;自我;社會性;正義的環(huán)境〔中圖分類號〕
社會科學研究 2020年4期2020-09-22
- 淺析豐子愷的絕緣說與同情說
的大同社會。他以同情的眼光欣賞世間萬物,更好地感受事物的美。在他看來,同情與絕緣兩者互相依存,移情共感能達到物與我一體的境界。關鍵詞: 豐子愷? ? 閔斯特伯格? ? 同情? ? 絕緣? ? 共感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馬堡學派和弗萊堡學派為主要代表的新康德主義在西方盛行。二十世紀初,新康德主義傳入中國,影響了朱光潛、豐子愷等一批知識分子。其中豐子愷受弗萊堡學派的閔斯特伯格影響較深,在其“孤立說”的基礎上,形成“絕緣說”和“同情說”的美學思想與人生哲學,接下來
文教資料 2020年1期2020-03-20
- 共情vs.同情?不幸事件后社會公眾的情緒反應與旅游意向研究
帶來機會。共情與同情是促進親社會行為的兩種不同情緒反應,現(xiàn)有文獻缺乏對兩種情緒反應產(chǎn)生條件與影響效果的差異分析。文章基于心理距離與解釋水平視角,通過對九寨溝景區(qū)地震后社會公眾在線評論的文本挖掘與情感分析,探究災后社會公眾共情與同情的產(chǎn)生條件及其對旅游意向的影響差異。結果表明:(1)不同的社會距離和空間距離導致了公眾在面臨不幸事件時共情與同情情緒差異;(2)社會距離是引致共情與同情差異的主要因素,空間距離與社會距離的交互效應顯著;(3)共情、同情在社會/空間
旅游學刊 2020年12期2020-01-03
- 瑪莎·納斯鮑姆的同情思想及其啟示
瑪莎·納斯鮑姆的同情思想是對亞里士多德同情思想的批判性發(fā)展。她認為同情是認知性的,同情產(chǎn)生的充分必要條件是關于尺度的判斷(巨大壞事的發(fā)生)、不應受的判斷(無過錯原則)和幸福論判斷(對我來說整體幸福受影響)。同情的產(chǎn)生還受到嫉妒、羞恥、惡心等不良情感的影響,而這些情感的產(chǎn)生主要是因為人對自身脆弱性和動物性的否定。關鍵詞:同情;脆弱性;認知性;啟示中圖分類號:B82-05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9)09-0118-04瑪莎·納斯鮑姆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9年9期2019-11-04
- 同情和共情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
嘉摘要:為了探討同情、共情和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采用共情和同情量表(MES)、親社會行為量表(PTM)在線下和網(wǎng)絡對868名大學生進行測量。結果表明:女生在同情、情緒共情和親社會行為上顯著高于男生,男女生在認知共情上無顯著差異;同情、共情和親社會行為三個變量在年級、是否獨生子女和生源地上無顯著差異;同情、認知共情和親社會行為兩兩之間顯著相關;情緒共情和同情、認知共情呈顯著相關,和親社會行為之間無顯著相關;同情在認知共情和親社會行為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結論
現(xiàn)代交際 2019年14期2019-10-22
- 淺析《道德情操論》
情操論》中,“論同情”這一節(jié),不少句子是原文改寫。我們先來搞明白,什么是“同情”?一個人總是存在這種本性:把別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幸福,雖然除了高興之外,一無所得;為他人的悲傷而傷感,盡管我們并未受到真正的直接傷害。簡而言之,“同情”就是“感受別人的感受”(我們?nèi)粘5恼Z境可能會讓我們把“同情”等同于“憐憫”,但其實“同情”不是只指同情別人的不幸,還有同情別人的快樂)。這次討論的主要問題:看到別人“高興”或“悲傷”,我們會分別產(chǎn)生何種程度的“同情”?別人輕度的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2019-10-21
- 簡論私利和公益之間的矛盾
的正義規(guī)則論通過同情聯(lián)結自私和公益。一是因利己,人們才有建立正義規(guī)則的想法,自私是建立正義的最初動機;二是同情讓人產(chǎn)生正義感和道德上的區(qū)分,使公共利益成為正義的基礎。休謨用同情調(diào)和私利與公益之間的矛盾,如果這個觀點正確,那么必須要有所有人都適用的一個同情,并用一個標準來贊美或譴責那些行為,否則,便無法作出道德判斷。關鍵詞:正義;私利;公共利益;同情人因自私和有限的慷慨,以及自然物品不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從而在人為措施下產(chǎn)生了正義。為了鞏固正義規(guī)則,休謨從
錦繡·中旬刊 2019年9期2019-10-21
- 亞當·斯密的同情理論及其與道德問題的思考
唐彤彤摘 要:同情理論是亞當·斯密倫理思想的出發(fā)點和核心。研究斯密的倫理道德問題需要從同情入手,對斯密同情思想進行全面評析,并論述其理論特色、缺陷,將理論運用于解決我國當前現(xiàn)實中同情心遭遇的道德問題,提出改善不良道德狀況、提高人們道德水平的現(xiàn)實解決途徑,即從個人主觀努力層面和社會機制構建方面著手,為社會良好道德氛圍的形成提供可靠的形成和保障機制。關鍵詞:同情;道德;公正的旁觀者;現(xiàn)實途徑作為18世紀的道德哲學家,亞當斯密在其著作《道德情操論》中對人類道德
青年生活 2019年16期2019-10-21
- 淺析蔣兆和作品的美學特征
端,真實、典型、同情是其作品的主要特征,以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直面民族、社會的苦難,在中國繪畫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關鍵詞:蔣兆和;真實;典型;同情蔣兆和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水墨人物畫大師,其藝術作品,著眼在現(xiàn)實生活中,勾勒出時代背景下人物的本真,是以民眾生活作為研究和表現(xiàn)主體的寫實性繪畫,對藝術思想詮釋有直觀的感染力,以其真實性而使人信服,引起人們的主體性情境共鳴。一、真實典型蔣兆和處于當時社會大環(huán)境中,忙碌奔波于底層人民的生活里,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有深刻的
藝術大觀 2019年19期2019-10-12
- 論《伊豆的舞女》中的平等與愛
等;親情;愛情;同情《伊豆的舞女》是日本現(xiàn)代作家川端康成的早期作品。這篇短篇小說是作者川端根據(jù)自己20歲那年的經(jīng)歷而寫成的一篇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也廣為人知。主要寫了一位孤兒出生的大學預科生“我”為擺脫因孤兒的乖僻性格造成的抑郁心情而獨自去伊豆旅行,在伊豆與一群江湖藝人邂逅,“我”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在當時處于社會底層的他們,而藝人們互相之間的親情之愛以及小舞女薰子的純真善良也讓“我”抑郁的心情一掃而光。盡管小說始終蘊藏著哀婉的情致,但卻是真情流
雨露風 2019年2期2019-09-10
- 后人類身體的文學迷思:以《人們叫我動物》為例
事再度檢閱創(chuàng)傷與同情在后人類主體中的構建作用。后人類身體建構推動人類積極面對挑戰(zhàn),實現(xiàn)新的人文學科規(guī)劃,引領文學研究和學術探索走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后人類未來。關鍵詞:后人類身體;人們叫我動物;創(chuàng)傷記憶;同情;后人文主義一、后人類境況中的人類身體變異與危機我們已經(jīng)處于一個后人類的時代①。人類身體發(fā)生變異甚至產(chǎn)生與機器的重組,人類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自由人文主義的主體觀念、人類中心主義建構與所有他者的二元觀念受到質疑與消解。這也是學者福山深感不安的地方,因為“當前
美與時代·下 2019年10期2019-09-10
- 別讓同情泛濫
對他人悲傷的同情常出現(xiàn)于我們的生活中,但同情者與被同情者之間的錯位往往使同情成為一件麻煩事。因此我認為,我們需要警惕同情的泛濫。一直以來,同情都被視為人必備的美德。孟子的“性善論”告訴我們“惻隱之心”乃人之四端之一,是人與生俱來的美好品質。魯迅先生曾說“無窮的遠方,無數(shù)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觀念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關注身邊的人,并將對他人的關愛、同情視為評價一個人品質的重要標準。不少人甚至認為,不對悲傷者施以同情,簡直和禽獸沒什么兩樣。于
作文通訊·高中版 2019年8期2019-08-12
- 在理解的基礎上同情
悲傷者往往會產(chǎn)生同情,這種同情的情感普遍而又強烈。但是有時,旁觀者眼里的悲傷未必是被同情者內(nèi)心真正的悲傷。在這種情況下,同情雖也有慰藉的作用,但終究無法直擊悲傷者內(nèi)心深處。因此我認為,在表達同情的同時,也應去真正理解他人的苦楚,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三字經(jīng)》中有言:“人之初,性本善?!边@種對悲傷者的同情可以說是人與生俱來的,是一種天性。它往往可以給悲傷者以慰藉和希望,使他們重新振作。這樣一來,既可以大幅降低悲傷者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概率,減少消極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
作文通訊·高中版 2019年8期2019-08-12
- “同情”與“趣味”
——論簡·奧斯汀的文化內(nèi)涵
在奧斯汀小說中,同情是趣味的根基,沒有對同胞情感的敏感性和感受力, “趣味”也無從談起。埃爾西·米奇(Elsie B. Michie)認為金錢的力量造成了奧斯汀小說中女繼承人的粗鄙,并且這個傳統(tǒng)也為弗朗西斯·特羅洛普(Frances Trollope,1779—1863)、安東尼·特羅洛普(Anthony Trollope, 1815—1882)、瑪格麗特·歐麗梵(Margaret Oliphant,1828—1897)和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
名作欣賞 2019年21期2019-07-12
- 當代神經(jīng)科學視域下的同情問題
】文章對歷史上的同情概念進行了梳理,并且將神經(jīng)科學引入這一概念的研究當中,得出了神經(jīng)視域下同情這一概念所具備的特征。文章認為對于同情這一概念進行辨析,不僅能夠使我們對這一概念更加清楚,而且對社會科學來說也至關重要?!娟P鍵詞】同情;神經(jīng)基礎;特征;鏡像神經(jīng)系統(tǒng)同情(sympathy)的概念最早是蘇格蘭學派為了分析人類天性的基礎,探求不同的人之間關系而提出的。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同情”所關注的核心問題是:在正常的情況下,人不會是以個體的形式存在,而是往往生活在
教育界·中旬 2019年4期2019-07-08
- 知遇的代價與同情的質疑
”之殉是有質疑和同情的,這與陶淵明內(nèi)心的儒玄思想矛盾有關,儒家之積極入世精神使陶淵明肯定“三良”之忠義,道家之隱世養(yǎng)真精神卻使他對“三良”入世喪命的悲劇表示質疑。所以,陶淵明對“三良”之殉并非只是簡單的同情與肯定,而是兩者的交織,其中寄寓著詩人對儒家思想的質疑,表現(xiàn)出其安身立命的矛盾根源的一個側面。關鍵詞:《詠三良》 同情 質疑春秋時,秦國三良(子車奄息、仲行、針虎)深得秦穆公賞識,穆公死時卻以“三良”殉葬,國人哀之,為其賦《黃鳥》之詩,對他們的死報以無限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9年2期2019-04-15
- 施暴者道德感不健全發(fā)展問題探析
缺陷有關,體現(xiàn)為同情機能的不足和理性判斷的缺乏。因此,道德感的培養(yǎng)和塑造是暴力行為防控的重點。關鍵詞:施暴者;道德感;合理化;同情;理性隨著白銀市連環(huán)強奸殺人案的真兇高承勇的落網(wǎng),人們逐漸開始關注施暴者可以同時兼顧看似沉默忠厚甚至有些“善良”的普通人和面對傷害與殺戮毫無顧忌的惡魔的雙重身份的社會現(xiàn)象。絕大部分犯罪緣于犯罪人的道德感缺乏。在駭人聽聞的暴力事件中施暴者往往對被害人毫無歉疚以及對輿論指責毫不覺羞恥,于是人們將施暴者理解為毫無道德情感的怪物,但施暴
犯罪研究 2019年1期2019-04-15
- 不科學的安慰會傷人
。安慰別人時,有同情和共情之分。同情是一種自戀,而共情是一種能力。同情,并沒有心與心之間的連接,只是一個自戀的體驗和過程。共情是與他人一起感受的能力。要做到共情,你需要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而且對對方的情緒不做評判。共情就像是你掉進一個黑洞,然后對方下來跟你待在一起,讓你知道你不是孤單一個人;同情你的人會覺得你很可憐,他站在洞口向你喊道:“你為什么不爬上來呢?”所以同情你的人通常會希望你能夠樂觀向上一些。比如你說“我的婚姻糟糕透了”,他說“你好慘,但你可以選
啟迪與智慧·上旬刊 2019年8期2019-01-19
- 初中語文教學中小說主題的多元解讀
鍵詞:多元解讀;同情;批判;呼喚一、引言小說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由于小說自身具有多義性、開放性等特點,讀者對于同一文本的解讀往往會因為自身知識儲備、個人經(jīng)歷、審美情趣等的不同而出現(xiàn)差異?!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時,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所以,在初中小說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從多元解讀的角度來闡釋和理解小說的主題?!犊滓壹骸愤@篇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在封建科舉制度下,苦讀一生也未能進入仕途的“失敗者”的縮影。讀完整篇小說,最
語文教學之友 2018年12期2018-12-29
- 同情與悲憫
唐惠忠同情與悲憫的情感使人的生命更加高貴美麗,人在珍愛個人生命的同時,應該珍愛一切生命。你是怎樣思考這個問題的?請以“同情與悲憫”為話題寫一篇作文。(50分)要求: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600字?!?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同情與悲憫”既可以指向弱者,也可以指向強者;既可以指向人,也可以指向動物、自然;既可以指向朋友,也可以指向對手。圍繞“同情與悲憫”,我們可以講述故事、抒發(fā)情感、發(fā)表議論。比如敘述一個人的悲慘經(jīng)歷,表達對他的同情與悲憫——關鍵要寫出同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7年42期2018-01-16
- 題目二 同情
關于“同情”,著名作家茨威格有兩句名言,一是“通過同情去理解并且經(jīng)受別人的痛苦,自己也會內(nèi)心豐富”,二是“同情是把兩刃刀,不會使用的人最好別動手”。請以“同情”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除詩歌外,文體自選;(3)不少于600字?!緦懽魈崾尽窟@是一道范圍寬泛的作文題,你可以敘述一個人悲慘的故事,表達你對他的同情,關鍵是要寫出你的惻隱之心,還有你同情他、幫助他的行為。也可采用編述故事的寫法,借某一故事表達你對“同情”的理解。當然,還可以寫成議
作文評點報·中考版 2017年4期2017-03-06
- “同情”是一時的感情沖動嗎
徐賁同情必須包含理解,因為同情并不就是我對他人的一時情緒沖動有一篇《我們不停捐款,難道是為了讓他生到兒子為止?》的文章,說的是一對雙盲夫妻,此前因為他們6歲小女孩很懂事,得到過不少善心人士的同情和捐助。后來他們又不斷生孩子,因此引起網(wǎng)友的怨憤,“既然已經(jīng)有兩個女兒了,大女兒還因為養(yǎng)不起被其他家庭領養(yǎng),為什么還要生第二個第三個?”這雖然不過是一則社會八卦,但卻也讓我們見證了人類情緒的不穩(wěn)定性。人并不是純理智的動物,而是無時無刻不受情緒的影響,變化不定的情緒影
南方周末 2016-08-112016-08-11
- 同情
想起茨威格的話:同情有兩種。“一種同情怯懦感傷,實際上只是心靈的焦灼”。“另一種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無感傷的色彩,但富有積極的精神。這種同情對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決心耐心地和別人一起經(jīng)歷一切磨難,直到力量耗盡,甚至力竭也不歇息”。
讀書文摘·經(jīng)典 2015年8期2015-05-30
- 同題演練——同情
范本是刀爾登的《同情》。古今中外,無數(shù)哲人曾為同情心作以先天性的假設。而與之相反,亦有種種理論弱化、取消了同情心賴以存在的理性基礎。文章一開頭,作者為我們引述了三件納粹所為的殘忍行為,讓人思考人性,也不禁讓人感慨同情心的珍貴。周琰開篇就談到表達同情的方式,這是我們生活中不經(jīng)常注意,卻需要留心的。由同情的方式慢慢深入到同情要觸及靈魂,簡單的憐憫有損人的尊嚴這一程度。有層次感,有說服力。王蕖齊揭開了社會上的一道難看的疤,有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欲望,不惜假借同
作文與考試·高中版 2014年7期2014-03-12
- 話題作文“同情”導寫
要求作文。關于“同情”,著名作家茨威格有兩句名言,一是“通過同情去理解并且經(jīng)受別人的痛苦,自己也會內(nèi)心豐富”,二是“同情是把兩刃刀,不會使用的人最好別動手”。請以“同情”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600字。【提示】這是一道范圍寬泛的題目,可以敘述一個悲慘的故事,表達你對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同情——關鍵要寫出你的心理和行動;可編述故事,借某一事件表達你對“同情”的理解。當然,也可寫成議論文,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比
作文成功之路(初中) 2008年12期200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