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敏
她只依靠她的舞蹈
孕育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芭蕾是一種幾乎被白人壟斷的藝術(shù),在一個專業(yè)的芭蕾劇團里,幾乎看不到黑人舞蹈演員的存在。但英格里德·席爾瓦(Ingrid Silva)女士是其中的異數(shù)之一。
席爾瓦是一個從巴西里約熱內(nèi)盧走出來的黑人女孩,生于1989年的她沒有殷實的家境和舞蹈背景,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從小在貧民窟過著潦倒窘迫的生活。席爾瓦患有先天性支氣管炎,為了減緩病癥,她間歇地嘗試游泳、體操等運動,8歲的時候,母親鼓勵她去跳芭蕾,她一跳就是十幾年。
不論是在1990年代末期還是今天,學習芭蕾舞花費都高于其他舞種,學芭蕾的孩子也基本上來自中產(chǎn)、精英家庭。黑人中產(chǎn)階級比白人中產(chǎn)階級少很多,而對于一個貧民窟里長大的黑人女孩來說,更是課堂上的少數(shù)派。席爾瓦的天賦也并不出眾。從小游泳、體操練成的寬肩膀和壯碩身材相較于其他芭蕾舞者,甚至稍顯笨拙。還好,無論是先天種族、家境的因素還是后天身體素質(zhì)的短板,都沒有令她放棄舞蹈之路。
2007年,在一個幫助貧民家庭孩子學習芭蕾項目的資助下,她從巴西搬到紐約,獨自一人在陌生的城市繼續(xù)她嚴格的學習計劃。克服了沒有朋友親人的孤獨和語言障礙,在無數(shù)次腳尖與地面的反復摩擦下,她通過了嚴苛的考核,終于實現(xiàn)了她的夢想——成為美國著名的芭蕾舞團——哈萊姆舞蹈劇院(Dance Theatre of Harlem,DTH)的一位專業(yè)芭蕾舞蹈演員。這一年,她18歲。
2008年,19歲的席爾瓦被譽為“世界上最杰出的芭蕾舞者之一”。她的表演越來越多,在意大利、以色列、美國等各地輾轉(zhuǎn)演出。然而,令她遺憾的是,最初鼓勵她踮起腳尖的母親,因為簽證問題,至今沒看到過她在舞臺上翩翩起舞。
“如今我站在這里,沒有依靠種族優(yōu)勢或家庭背景,我只依靠我的舞蹈。”學舞之路的艱辛,或許只有席爾瓦自己最清楚?,F(xiàn)在,28歲的席爾瓦還在繼續(xù)她的夢,同時也向往著大學生活,“在學校里我不僅可以學習知識,更可以看清自己?!蔽磥恚M约旱奈璧改軌虬l(fā)揮更大的價值,治愈更多人的心靈。她還準備學習心理學,并嘗試將心理學與芭蕾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靈魂舞蹈。
“18 歲離開家去追求夢想;一邊從事喜歡的工作一邊環(huán)游世界;激勵別人和我一樣去追夢。”這是席爾瓦認為自己的最大的三個成就?,F(xiàn)在的她,不再是舞團里那個唯唯諾諾的小女孩,即使現(xiàn)在還有人歧視她的膚色,她只是笑笑,“種族歧視對于芭蕾舞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恥辱,芭蕾應該屬于所有人。”
要練習多久才能成為職業(yè)舞者?答案是一輩子;要用多久才能打破種族壁壘?答案是很多代人。從前,在世界的很多芭蕾舞團里,沒有一個黑人女性舞者;傳統(tǒng)的芭蕾舞鞋也只有淡粉、淡金色,因為這樣的淺色可以讓鞋與腳背的線條相連,對于白人來說更為協(xié)調(diào)好看。剛開始學習芭蕾的小席爾瓦不服氣,用棕色鞋油把它涂黑,依然用足尖勾勒出屬于自己的、屬于黑人的芭蕾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