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次仁
摘 要:小學班主任是班集體的教育管理者,對整個班集體和學生的后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班主任應拋卻懶惰與懈怠心理,定期開展班委會調查工作;充分利用班會時間解決班級問題,在處理問題時應注重方法,堅持“因人而異”的方針,全面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
小學班主任的基本工作內容是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和學校的發(fā)展需要,組建文明、和諧的班集體,對全班學生實施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導,有計劃的開展班會活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解決班級教育管理中的各種問題,將全班學生培養(yǎng)成品學兼優(yōu)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將從拋卻懶惰,定期進行班委會調查工作;充分利用班會時間,解決班級問題;處理問題因人而異,注重管理方法等三個方面來淺談小學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一、拋卻懶惰,定期進行班委會調查工作
面對工作壓力與生活壓力,不少小學班主任教師深感力不從心,難免會產生職業(yè)懈怠心理和懶惰情緒,對此問題,班主任教師應學會自我疏導與排遣,及時拋卻懶惰心理因素,挑選品學兼優(yōu)的班干部,組織高素質班委會(班委會成員包括班長、副班長、學習委員、文藝委員、體育委員、小組長和各科代表等),并定期開展班委會調查工作,了解班級教育管理問題,如班級紀律、各種學習困惑和學生對集體活動的建議等。而且,班主任教師應認真總結學生所反映的問題和心聲建議,全面制定應對問題的策略,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惑,通過組織靈動、有趣的集體活動來滿足學生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充分利用班會時間,解決班級問題
班會在班級教育活動的作用尤為重要,教師應充分利用班會時間,全面了解和解決班級問題,發(fā)揮集體教育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品德,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小學生年齡小,再加上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難免存在自私自利、判斷能力差和行為舉止不文明、不禮貌等問題,班主任教師可以在班會上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小學生行為規(guī)范》,朗讀《弟子規(guī)》和《中華家訓》,和學生一起唱《咱們從小懂禮貌》,這樣不僅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規(guī)范,而且有助于提高班會的靈動性和趣味性。
其次,班主任教師應采用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導的方式努力擴散班級中的正氣,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對于品學兼優(yōu)、熱愛班集體、維護集體利益、樂于組織和參加集體活動的學生,教師應予以適當的表揚,鼓勵其他學生要向他們學習,勇于參加集體活動,不斷完善自己。
另外,班主任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讓學生自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對于學生行為方面的過失和顯著的缺點,班主任教師不能開門見山地指責學生,應該委婉而有指向性的讓學生聽取自己善意的勸告和批評,并決心改正不良習慣,班主任的態(tài)度應親切、和藹而真誠,能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教師的親和力。某小學班主任教師發(fā)現班里的很多學生在自習課上很不安靜,就在班會時間先為學生播放了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問學生這首樂曲好聽嗎,學生紛紛點頭稱贊,教師接著說再播放一首《課堂交響曲》,所謂的《課堂交響曲》就是學生們在自習課上的聊天錄音,有尖叫、呼喊的聲音,有嘰嘰喳喳的聊天聲,也有同學之間互相呼喚的聲音,聽完《課堂交響曲》以后,班主任教師并沒有說什么,同學們自己覺得很慚愧,從此以后,在自習課上靜心學習,再也不會大聲喧嘩,擾亂紀律。該案例說明班主任教師在批評學生不良行為時應該注重講究藝術性,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
三、處理問題因人而異,注重管理方法
班主任教師在處理問題時理應堅持“因人而異”的方針,注重優(yōu)化管理方法,特別是在進行后進生教育管理問題時,班主任教師不能放棄對他們的教育,應通過講明道理、因勢利導、疏通思想和循循善誘的方式積極引導他們正視自己的錯誤,樹立正確的辨別意識和價值取向,克服自身缺點,勇于改正錯誤,并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點與特長,對學生所表現的細微的進步,教師應予以適當地表揚,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某小學四年級一男生不喜歡聽課,作業(yè)也不按時交,考試成績特別差,班主任教師發(fā)現該學生非常喜歡畫畫,就問他想不想當畫家,學生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成為畫家。班主任教師因勢利導,對他說:“想要成為畫家,就要努力考取清華美院,學好文化知識”,學生聽了這話,從此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yè),學習態(tài)度從之前的散漫轉變?yōu)槎苏?、認真,成績也大幅度提升。后來,班主任組織了“繪畫小組”,讓該男生擔任組長,學生在繪畫活動中更加自信和友善,樂于指導其他同學作畫,在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最終從后進生轉變?yōu)槠穼W兼優(yōu)的學生。這個案例說明班主任在處理問題時應注意管理方法,正確使用“因人而異”和“因勢利導”的方針。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班主任在執(zhí)行教學管理工作時要注意采用有效的處理方法以發(fā)揮小學教育的積極功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班主任教師必須拋卻懶惰與懈怠心理,定期開展班委會調查工作;充分利用班會時間全面了解和解決班級問題,在處理問題時應注重方法,堅持“因人而異”的方針,全面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成長與發(fā)展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張云鑫.淺談參加“2010年‘知行中國小學班主任教師培訓項目”學習感想——網絡學習,大勢所趨[J].新課程學習, 2011(06).
[2]劉效東,閆林德.“國培計劃”有效實施的思考及建議——以蘭州市小學班主任培訓現狀的調查為依據[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6).
[3]張含,孟偉偉.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
[4]趙萍,袁雪梅.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藝術[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