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萍
廣西南寧市第二中學
英語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有效的學習策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他們的終生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培養(yǎng)獨立學習意識,讓教與學和諧
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加之高中教材中還有很多的內容是需要學生課后去完成的,知識的鞏固、內化,聽說讀寫技能的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都要求學生必須學會獨立學習才能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自身的潛能去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實現“教”與“學”效益的最大化。意識引領行動,獨立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是學習能力獲得的重要條件。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讓學生了解英語學習的內容和要求,因為只有讓學生知道自己在學習什么,如何學好,他們才會有學習的欲望和動力。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英語學習的特點就是學習英語是為了運用,所以必須在用中學,學中用,比如要學好詞匯和語法,就必須學會在語境中學習和運用;其次,要讓學生了解高考就是要考查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比如學了單詞hospital,就要學會在語境中恰當地運用它。2016年課標卷III中就考查了這個詞。語境是Just before September, Miller was struck by a car and lost his right arm. I went to see him after he came back from 24. He looked 25, but he didnt cry.A. school B. hospital C. vocation D. training根據語境正確答案為B. hospital,句意:就在9月前,Miller被車撞了,失去一條手臂,他從醫(yī)院回來之后,我去看望他,他臉色蒼白,但沒有哭。而考試結果顯示:有62301考生選了A. school,這就說明了學生“學了”卻不會“運用”。第三,讓學生了解教材的編排內容及各部分的作用,讓學生知道不僅要學習課本知識,還要通過學習課本知識,發(fā)展技能,逐步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引導學生立足課堂,夯實基礎
課堂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教材是學生在學校學習英語的最基本的語言材料,它承載著學生需要學習和掌握的重要的語言和文化信息,因此,使用好教材,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在高一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課型要求,通過“學案導學”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讓學生初步了解要學習的新內容和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和期待進入課堂,以《A night that the earth didnt sleep》為例,可提出如下要求: 1. 學習課文中黑體詞的讀音及在語境中的意思;2. 文章體裁是什么?各段落大意是什么?;3. 想想這次地震為何造成那么大的傷害?……,這樣的預習目標明確、具體,學生堅持做就會逐步轉化成一種自學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上要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問題,同時經常檢查學生的課堂筆記本,教會他們記錄好課堂講解的重點,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后要引導學生整理筆記,學會歸納、總結;督促學生高質量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達到鞏固和內化所學知識;常讓學生做學習小結,幫助學生架構系統(tǒng)的英語知識體系。
三、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教學效益
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學習成功的保證。教師要在課堂上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課下組建學習互助小組,讓學生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要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反思和學習經驗交流會,讓學生互相學習,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如:教會學生如何記單詞,如何閱讀,背誦經典句式:引導學生安排好學習活動;學會使用英語字典;學會做錯題收集,爭取題不會第二次錯;學會體會語法規(guī)則;學會觀察語言現象;學會進行聽說讀寫的全方位練習;學會使用好參考書及相關資料等,幫助學生成為會學習的人。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