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
民進黨最近在一連串議題上搞得灰頭土臉,在“立法院”丟水球的在大陸上學臺生終于讓他們找到出氣對象。全黨上下口徑一致,拼命給其戴“紅帽子”甚至“共諜”的帽子。《中國時報》嘲諷道,“說這名學生是共諜?拜托,又不是丟炸彈,共諜就這樣丟個水球就曝光了?這也未免太不符合常理了!”
據(jù)臺灣《中國時報》26日報道,應“立法院”要求,接收韓姓臺生實習的中時電子報發(fā)表三點聲明稱,該實習生不可能是“共諜”,他就讀于中國傳媒大學,曾參加以服務社會為目的的“志愿者協(xié)會”,之后退出,并未參加共青團;此事和“國家安全”完全無關(guān),丟水球完全是年輕人一時興起的意外之舉,不應該被無限上綱;而當天丟水球事件,是大人做了不好的示范,不應該追殺學生。
韓姓學生說,他很早就到大陸就學,每年寒暑假才會返臺,對島內(nèi)政治不太了解;那天他和同伴進入議場后,看到氣氛熱烈,情不自禁就做出丟水球的舉動,他對藍綠政治人物并無特別的好惡。直到風波擴大,他才知道自己的無心之失已造成各界困擾,他感到非常抱歉,“一定會引以為鑒,保證不會再犯”。針對有人指稱他是大陸共青團組織成員,他澄清說,學校早有明文規(guī)定,港澳臺學生不宜參加共青團活動,他之前參加的是“志愿者協(xié)會”,這是以服務社會為目的的組織,后來退出了。至于他所拿的綠營口中的“統(tǒng)戰(zhàn)獎學金”,一般港澳臺學生憑成績就可以申請,相當平常,并無特殊目的。此前,民進黨“立委”邱議瑩等人把這一單純事件描繪得“充滿陰謀”,稱該獎學金吸收滲透長達十年之久?!傲⑽惫鼙塘嶙苑Q在混亂中聽到“標準華語”口音,該生“潛伏”進來,很有目的。親綠的三立新聞臺還稱,他“竟然是中共青年協(xié)會干部,直屬共青團指揮,疑似遭到吸收”。
連日來,韓姓臺生在島內(nèi)得到不少聲援。北京大學國際關(guān)系學院臺籍博士生王裕慶稱,補貼金額因人而異,要看學業(yè)成績高低、發(fā)表多少論文而定,“不是每天歌頌祖國偉大就可無條件領(lǐng)取”。他反問,“拿美國、日本獎學金的臺灣留學生,是否也要深入調(diào)查是否已被美日統(tǒng)戰(zhàn)?”臺灣作家王豐說,從外觀而言,水球只不過是一個裝了水、軟趴趴的像玩具的東西,民進黨若干人卻把它當成溺死前可以緊抓的一塊浮木,他們幻想著這塊浮木不但可以拯救渙散的民意支持度,更可以把砸水球硬掰成“中共陰謀”,硬扯砸水球者是“大陸特務”,從中可看出民進黨政客詭詐與“戒嚴”心態(tài)。有分析人士提到,既然臺生都是蔡當局口中“潛伏的匪諜”,綠營許多親朋好友在大陸做生意、賺人民幣,又該如何處置?像“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的岳父投資山東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園區(qū),“立委”林昶佐的母親是中國人民大學博士,民進黨“立委”葉宜津的丈夫在上海復旦大學念EMBA,“自己人就是知彼知己,別人就是統(tǒng)戰(zhàn)通匪”。一名資深司法官直言,丟水球不足以造成人的傷亡,不構(gòu)成傷害罪;實習生唯一可能構(gòu)成的犯罪,就是“莫須有罪名”。
《中國時報》規(guī)勸道,民進黨若有心成為民主、進步、平等的政黨,就應該摒除對大陸人民的刻板印象及歧視,更不用說韓姓學生還是在臺出生的臺灣人,“民進黨竟可以為了丟水球事件,追殺同胞至此,還給人強扣紅帽子,堂堂執(zhí)政黨做到如此格局,真是可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