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宏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生活中必備的能力之一。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充分重視口語交際教學,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yǎng)。因此,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擺在教師面前。本文結合自己近年來的課改實踐,談談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幾點體會。
一、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營造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良好氛圍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大膽進行口語交際的重要前提。只有在寬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才敢張揚個性,在探索未知的同時,釋放出巨大的潛能。因此,教師應把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放在首位,使學生心情愉快,樂于思維,敢于表達,在無拘無束中進行口語交際。
1.多一些“民主與平等”
許多學生上課不敢說,特別是農(nóng)村的孩子上課不發(fā)言,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礙:怕說話不當、舉止失措而當眾出丑,被老師指責批評。這些問題成為不少學生口語交際中的心理陰影。因此,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肯說,關鍵是要增進教學民主,消除學生在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摒棄“師道尊嚴”的想法和做法,走向、親近學生,可以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與學生進行沒有心理距離的開放式交流,從而建立師生之間民主、平等、信任關系,營造出自由的氛圍,萌發(fā)學生的表達愿望。
2.多一些“和諧與融洽”
學生之間的相互關系也是不可忽視的教育因素,如果一個學生在說時,其他學生冷眼旁觀、竊竊私語甚至進行人身攻擊,那么就會導致他失去自信而產(chǎn)生瞑說的心理,這不利于創(chuàng)設寬松自如的課堂氣氛。所以,教師要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尊重別人發(fā)言的良好習慣,要鼓勵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使學生既能清楚明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也懂得尊重別人的發(fā)言,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學會補充和幫助,從而能在和諧、融洽、健康的集體心理氛圍中輕松地進行學習。
3.多一些“興趣與情感”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強教師與學生情感交流,是促進認知發(fā)展的動力。長期以來,語文課堂只是教師的“講壇”,學生習慣了做忠實的聽眾。在聽講和繁瑣的一問一答中,學生慢慢地丟失了表達的欲望,口語交際的能力就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學生的嘴巴,就要淡化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表現(xiàn)欲。教學中可以多介紹一些古今中外富有口語才能的領袖、將軍、文學家等能言會道的例子,有效地借助榜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由此生發(fā)對口語交際的情感。
4.多一些“贊賞與鼓勵”
當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并且真誠地贊揚學生時,將會給他們增添無窮的動力。根據(jù)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發(fā)言,要給予肯定、表揚或獎勵,就是說得不好的,也不訓斥,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我在教學時,對學生贊賞的話是常掛在嘴邊的,紅星、小書簽、卡通圖片等小禮物更是我時常獎勵給孩子們的。對說得特別好的小朋友還會得到老師奇特的獎勵,如當一天班長、讓老師抱一抱,稱他為“說話小能手”等。同時,我還十分重視引導孩子們用贊許的目光去看同學。如鼓掌法——如果同學說得好就為他鼓掌。這樣,發(fā)言的學生感受到的就是正面的評價,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語言表達的勇氣。
二、立足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口語交際訓練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主陣地。教師要充分利用好這塊陣地,強化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在語文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有意識地設計師與生、生與生的口語交際實踐。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首先要依托語文教材。人教版低年級教材,在口語交際方面,每單元都設置了專門的口語交際課,其訓練內(nèi)容富有童趣而且貼近兒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際話題。但每單元只須一至兩課時,這樣必定會使訓練面有限。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語交際話題。
(1)從課文插圖入手。低年級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插圖,直觀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fā)學生觀察、聯(lián)想和表達的興趣。這些插圖不僅濃縮了課文內(nèi)容,而且將觀察方法、思維訓練隱含其中。可請學生先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插圖,再進行說話練習。然后對照課文,看課文是如何描寫的。學了課文后,還可通過插圖來幫助學生有條理地具體地復述課文。也可憑借課文內(nèi)容,觀察插圖,展開想象,說說插圖上課文中所沒有寫到的內(nèi)容。
(2)從課文的對話人手。課文中常有不少的對話段落出現(xiàn),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語言優(yōu)美的文章,學生在模擬對話的過程中,能受到典范語言的潛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在教材中,童話、寓言、故事都是有人物或擬人化的角色活動,都有對話。課堂上,可將教材演變成現(xiàn)實生活情境,讓學生扮演角色,分小組進行對話訓練。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我讓學生分組扮演角色,把小蝌蚪的心情由失望到欣喜的變化,鯉魚、烏龜、青蛙媽媽的慈祥,表演得活潑而富有童趣。從具體的對話語言中,學生領悟到了對話的應答性,體驗到了人物對話由于情境、身份、說話內(nèi)容的不同,而變換語氣、語調(diào),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3)從補白課文內(nèi)容人手。教材中的許多課文有很大的開放度,以課文內(nèi)容為基礎拓展,會生發(fā)出許多學生感興趣的交際話題。如二年級上冊《我要的是葫蘆》一課的結尾寫到葫蘆一個一個地落光了,我讓孩子們編故事“假如你們是他的鄰居,會說什么呢?”孩子們把自己也融入到文章具體角色中,各抒己見,既明白了道理,又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彭澤縣東升中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