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avia
七年前的那個春天,現為英國華威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的巴克斯(Peter Backus)還是一名31歲的博士四年級學生。孤獨的他發(fā)出了一聲天問:為什么我沒有女朋友?
前來拯救他的不是上帝而是德雷克方程,也就是天文學家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條用來推測“可能與我們接觸的銀河系內外星球高智文明的數量”的公式。換句話來說,用這個公式可以算出地球人遇見外星人的概率。
類似地,巴克斯把找到女朋友看作是一系列獨立事件同時發(fā)生的后果,包括適齡單身女性、居住在倫敦、大學畢業(yè)、彼此吸引。如果找到女朋友的概率為單個事件概率的簡單相乘,那么全英國大概有26名女性符合他的要求,而晚上出門碰見她的概率大概是1/285000。
不要被數字打消了約會的積極性,這個理論至少告訴我們,只要眼界足夠開闊,男/女朋友總是存在的。相親約會網站可以幫我們完成初步篩選,但科學家建議你別相信他們的配對算法,也別把要求寫得太詳細。愛看什么電影、聽什么歌?有什么業(yè)余愛好?這些統(tǒng)統(tǒng)不重要。
原因也很簡單:Garbage in, garbage out. 戀愛這件事是徹底的實踐出真知,絕大多數人在遇見對的人之前,永遠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相親網站雖然可以通過用戶自己填寫的偏好來算出任意兩個人的合拍指數,但無效輸入決定了輸出的一定是垃圾數據。約會網站OkCupid的跟蹤調查表明,配對分數高的人也許初次見面會聊得很開心,但維持長期關系的概率跟低分情侶沒什么不同。
跟問卷調查相比,肢體語言透露出的信息或許更加可靠。比如正在研究“無意識同步”的西北大學心理學教授芬克爾(Eli Finkel),她希望通過分析一段線上約會視頻計算出,這兩個人有多大概率在一起。
OkCupid告訴我們的另一件事情是,雖然上傳靚照可以提高被約的概率,但一張存在爭議、并不完美卻略有個性的頭像可以幫你在魅力值接近的人中勝出。原因在于,當對方意識到部分人因為某些原因而不喜歡你,他們會覺得自己少了許多競爭對手,因而更有勇氣向你發(fā)出邀請。
多數人習慣于遮丑,比如超重就藏起啤酒肚,禿頂就挑戴帽子的照片。恰恰相反,勇敢亮出你的文身、雀斑和小肚子才是你應該做的:被你吸引的人不會在乎這些小問題,而走開的那些注定只是你生命中的路人甲。
假設你已經成功脫宅,那么在一系列理智的、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中,如何保證你有最大機會獲得未來幾十年的幸福婚姻?計算機科學家的答案是:37%。
這是一類被稱為“最優(yōu)停止問題”的通用答案,可以應用在包括訂酒店、租房、找車位等事務的操作上。具體到談戀愛,就是無論感覺如何,必須跟前面37%的戀人分手,然后與碰到的第一個優(yōu)于前37%的戀人好好地走下去。假如你打算從20歲開始談戀愛到30歲結婚,那么從24歲開始就應該認真對待。
此為遇上哪個是哪個,和篤信后面總有好的、以至于熬到剩下之間的最佳平衡,最倒霉的情況不過是談到30歲才發(fā)現還是初戀最好,而TA已經結婚。雖然理論建立在不能回頭的假設上,但這里應該有個修正項,那就是如果你未娶我未嫁,重修舊好也可以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