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小議中國古代句讀觀

      2017-07-29 08:33李晗菲
      文教資料 2017年14期
      關鍵詞:句讀復句語法

      李晗菲

      (武漢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摘 要: 句讀之學在中國古代歷史久遠,與訓詁并列,受到學者的重視?!熬洹?、“讀”二字均通過音近假借表斷句之義,從而形成“句讀”觀念。學者一般視句、讀為異名而實同,鮮少對其加以區(qū)分,直至《馬氏文通》借鑒西方語法,將句、讀作為語法單位加以區(qū)別,并對其結(jié)構(gòu)和語法功能進行描寫,雖有自相矛盾之處,但仍是中國古代漢語語法研究的一大進步,也為現(xiàn)代漢語語法句法研究提供了思路,具有啟發(fā)意義。

      關鍵詞: 句 讀 句讀觀 《馬氏文通》

      “詳訓詁,明句讀”。句讀是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研究中國古代典籍的基礎,或稱“句斷”、“句絕”。本文擬對“句”、“讀”加以考釋,概述中國傳統(tǒng)小學研究中的句讀觀,并論述《馬氏文通》中所提出的句讀論,以對中國古代句讀觀進行梳理,評述其優(yōu)劣。

      一、句讀釋義

      “句讀”一詞由“句”和“讀”組成,下面分別對二字加以考釋:

      1.釋“句”

      “句”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曲也,從口,丩聲。”段玉裁注曰:“凡曲折之物,侈為倨,斂為句?!犊脊び洝范嘌再凭洹!稑酚洝费再浦芯?,句中鉤。《淮南子》說獸言句爪倨牙。凡地名有句字者皆謂山川紆曲,如句容、句間、句餘、高句驪皆是也。”就段玉裁所言,《禮記·月令》中有云:“是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fā)泄,句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nèi)?!薄痘茨献印つ窘?jīng)訓》載:“草木之句萌銜花戴實而死者,不可勝數(shù)也?!薄读凝S志異·種梨》言:“見有句萌出,漸大,俄成樹,枝葉扶疏。”所謂“句萌”,指的是草木的芽苗,彎者稱“句”,直者稱“萌”。《漢書·趙充國傳》有:“以七月二十二日擊?羌,入鮮水北句廉上?!碧祁亷煿抛⒃唬骸熬淞^水岸曲折而有廉棱也?!庇缮峡芍?,“句”本義應表示彎曲。

      最初用于斷句的符號為“レ”(反亅),表示鉤識,既是表斷句的符號,又是一個有獨立意義的字,但其在正式書面語中所用有限,漸漸廢止,最后以“句”字代之。因為“句”本身表曲折意,稍加引申表“稽留可鉤乙之意”,“句”的本義另造字“勾”表示。如《左傳·哀公二年》:“癸巳,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繹?!薄熬淅[”亦作“勾繹”為古地名,今在山東鄒縣東南。故如段玉裁所言:“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畱可鉤乙之意。古音總?cè)玢^。后人句曲音鉤。章句音屢。又改句曲字為勾。此淺俗分別。不可與道古也?!?/p>

      “句”代“レ”后,引申出一個新的義項,即表示一個完整語義單位,相當于現(xiàn)在所說的“句子”。

      2.解“讀”

      “讀”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為:“籀書也?!倍斡癫米⒃唬骸俺槔[其義蘊至于無窮,是之謂讀?!薄对娊?jīng)·鄘風·墻有茨》有:“墻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讀也。所可讀也,言之辱也?!泵珎髯⒃唬骸白x,抽也?!惫士芍白x”本為抽繹之義,并由此引申出“誦讀、讀書”之義,如《孟子·萬章下》有:“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莊子·天道》云:“桓公讀書于堂上?!薄逗鬂h書·班昭傳》載:“《漢書》始出,多未能讀者,馬融伏于閣下,從昭受讀?!?/p>

      “讀”轉(zhuǎn)為句讀之義在于“ヽ”字?!墩f文解字》有云:“有所絕止,ヽ而識之。”即以“ヽ”作為表絕句的符號,但同時,其也是一個具有完整意義的獨立的字。段玉裁注:“凡物有分別、事有可不、意所存主、心識其處者,皆是。非專謂讀書止,輒乙其處也?!倍斡肿ⅰ白x”曰:“漢儒注經(jīng),斷其章句為讀。如《周禮注》‘鄭司農(nóng)讀火絕之?!睋?jù)此看來,“讀”有兩個義項,一為抽繹文義,一為離章斷句,后一義項來自于“ヽ”。對于這一點,黃侃在《文心雕龍札記》中云:“(ヽ)假借為讀,所謂句讀之讀也,凡一言之停駐者用之?;蜃骶渫?,或作句豆,或變作句度,其始皆但作ヽ耳?!睏顦溥_《古書句讀釋例》中解釋:“ヽ,今音之庾切,古音讀如豆,蓋古人以ヽ以為絕句之記號,后人因加籀書之‘讀為句讀之讀,然則ヽ為本字,讀乃假字,以音近通耳。ヽ字古音在侯部,讀字從賣聲,古音在屋部,侯屋二部古音為平入,故可通轉(zhuǎn)?!焙笾劣谔瞥?,天臺沙門湛然在《法華文句記》中曰:“凡經(jīng)文語絕處謂句,語未絕而點分之,以便誦詠謂之讀?!惫省白x”又引申出一個新的義項,即一個完整語義單位。這一說法影響了后人對句讀的看法。

      綜上,“句”本義表示曲折,是“勾”的本字;“讀”字本有抽繹之義?!熬洹奔俳琛哎臁绷x,“讀”假借“ヽ”義,二者均音近而假借,從而表示句讀義。

      二、中國傳統(tǒng)句讀觀概述

      句讀分析觀念在中國古代由來已久?!抖Y記·學記》中有云:“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大,強立而反,謂之大成?!睎|漢鄭玄注:“禮經(jīng),斷句絕。”唐孔穎達疏:“離經(jīng)謂離析經(jīng)理,使章句斷絕?!笨梢娫诋敃r就很重視以句讀符號來鉤識文章,從而使章、段、句等語言單位層次明晰,便于理解。東漢王充《論衡·正說》有言:“夫經(jīng)之有篇也,猶有章句也。有章句也,猶有文字也。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數(shù)以連章,章有體以成篇,篇則句之大者也。謂篇有所法,是謂章句復有所法也?!逼湔撌隽司渥x的分析對象,即字、句、章、篇,表現(xiàn)了漢民族重視綜合的思維模式和漢語缺少形態(tài)變化的特點。此后,劉勰在《文心雕龍·章句》中有云:“夫設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也。局言者,聯(lián)字以分疆;明情者,總義包體;區(qū)畛相異,而衢路交通矣。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边M一步講明了“章”和“句”的深層含義??追f達在《詩經(jīng)·周南·關雎》篇末云:“句必聯(lián)字而言。句者,局也。聯(lián)字分疆,所以局言者也。章者,明也,總義包體,所以明情者也。篇者,遍也,言出情鋪事,明而遍者也。然字之所用,或全取以制義,‘關關雎鳩之類也;或假辭以為助者,‘乎而、只且之類也。”其給篇、章、句、字進行了較為科學的定義。

      “句讀”一詞始見于漢代何休《春秋公羊傳注疏序》曰:“傳春秋者非一,本據(jù)亂而作,其中多非常異義可怪之論。說者疑惑,至有倍經(jīng)任意反傳違戾者。其勢維問,不得不廣。是以講誦師言至于百萬,猶有不解,時加釀嘲辭。援引他經(jīng),失其句讀,以無為有,甚可閔笑者,不可勝記也?!焙髺|漢高誘在《淮南子敘》中寫道:“自誘少時,從故侍中同縣盧君,受其句讀。”可見盧植是十分重視句讀之學的。至元代,胡三省首次提出了“句讀之學”:“每見為句讀之學者,于一句之間,截而分屬上下句,求發(fā)先儒之所未發(fā)者,以見圣賢深意。若文意自來通順,而于一字、兩字或四三字之間劃分句讀,以為新奇,似不必爾。”此外,程端禮在《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中從批點的角度歸納句讀的語義特征和形式特征,是當時句讀之學的綱要。劉因則明確指出:“句讀訓詁不可不通,維當熟讀,不可強解?!庇纱丝梢?,至少在元代,句讀之學已經(jīng)得到相當?shù)闹匾?,是訓詁之學的基礎。黃侃提出:“句讀之學,蓋盛于漢。二鄭之讀《周禮》,句讀既有異同;康城畢生精力萃于《禮經(jīng)》,乃亦有不了之句。今人輕視句讀,以為古章句之流,此大妄也……古人訓詁之作,即為欲通句讀。蓋一字之義不了,即一句之義不明,此所以先訓詁于句讀也?!边@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句讀和訓詁是各自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的不同門類。

      在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研究中,“句”和“讀”二者基本上異名而同實,皆言文詞之所止,二者區(qū)別僅在于停頓時間的長短,如唐釋湛然曾言:“凡經(jīng)文語絕處謂句,語未絕而點分之,以便誦詠謂之讀?!庇袑W者則認為這種說法不妥,清代武億《句讀敘述》中有言:“句訓為止,讀作逗,亦訓為止,并言文詞有所住,如疏家對文則異,散則俱同之例。若以語未絕而點分之謂之讀,此村校書所為,不可為義?!秉S侃指出古代沒有“句”和“讀”之分:“或謂‘句‘讀二者之分,凡語意已完為‘句,語意未完、語氣可停者為‘讀,此說無征于古。檢《周禮·宮正》注云:‘鄭司農(nóng)讀火絕之,云禁凡邦之事蹕。又《御史》注云:‘鄭司農(nóng)讀言掌贊書數(shù),玄以為不辭,故改之。案:康成言‘讀火絕之,是則語意已完乃稱為讀。又云‘不辭,不辭者,文義不安之謂;若語勢小有停頓,文義未即不安,何以必須改破?故知‘讀亦‘句之異名,連言‘句讀者乃復語,而非有異義也?!?/p>

      綜上,句讀觀念在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研究中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反映了中國人重綜合的思維特點和漢語少形態(tài)變化的語法特點。在傳統(tǒng)句讀觀念中,“句”和“讀”差異僅在于停頓,基本上是異名而實同。

      三、《馬氏文通》句讀觀述議

      《馬氏文通》是我國古代語言學史上的第一部語法學專著,其例言中寫道:“是書本旨,專論句讀,而句讀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讀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從其類,類別而后進論夫句讀焉?!笨梢娖鋵⒕渥x作為整個語法體系的基礎,一方面吸收了西方語法的描寫方法和規(guī)范,另一方面從中國傳統(tǒng)小學中汲取營養(yǎng),故書中所提出的句讀觀雖沿用了句讀之名,但和傳統(tǒng)語言學研究中的句讀存在較大的差異。

      首先,《馬氏文通》將句和讀視作兩個不同的語法單位加以論述,而非傳統(tǒng)句讀觀中的異名實同;其次,運用起詞、語詞等概念對句讀進行定義,較之傳統(tǒng)語言學更具科學性和嚴謹性;再次,將句、讀與相應的語言結(jié)構(gòu)相聯(lián)系,從而賦予了句讀新的內(nèi)容,使整個語法體系更具系統(tǒng)性。下面將分別對《馬氏文通》中的“句”、“讀”加以概述。

      1.說“讀”

      《馬氏文通》將“讀”定義為:“凡有起、語兩詞而辭意未全者曰讀?!奔淳邆渲髡Z和謂語,但表意尚未完全、不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從界說看,“讀”與“句”的區(qū)別在于辭意是否完備,能否獨立運用。對于“讀”,《馬氏文通》主要論述了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

      (1)讀之記

      即“讀”的形式標志可概括為三類:

      ①接讀代字,標志詞有“者、所、其”,例如:

      天下諸侯,宜為君者,唯魯侯爾。(《公羊傳·莊公十二年》)

      ②起語兩詞之間參以“之”字,即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例如:

      北宮黝之養(yǎng)勇也,不膚撓,不目逃。(《孟子·公孫丑上》)

      ③弁讀之連字,標志詞有“以、為、若、即、如、使、雖、縱、曾”等,例如:

      故誠能勿失其柄,天下雖有不順,莫敢觸其鋒。(《漢書·梅福傳》)

      (2)讀之位

      即“讀”與外部的關系,復句中的分句如何連接,可概括為三類:

      ①讀先乎句而有助字為殿者,例如:

      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史記·扁鵲列傳)

      ②讀先乎句而有起詞為聯(lián)者,例如:

      宋穆公疾,召大司馬孔父而屬殤公焉。(《左傳·隱公三年》)

      ③讀先乎句而無起詞為聯(lián)者,例如:

      出因其資,入用起寵,饑食其粟。(《左傳·僖公十五年》)

      (3)讀之用

      即“讀”的語法功能,亦可歸納為三點:

      ①讀用如名字,其下細分為三:

      a.用為起詞者,例如: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b.用為止詞者,例如:

      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論語·公冶長》)

      c.用為轉(zhuǎn)詞者,例如:

      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孟子·滕文公上》)

      ②用如靜字者,其下亦分為三:

      a.煞以助字者,例如:

      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左傳·隱公元年》)

      b.綴以靜字者,例如: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c.有接讀代字者,例如:

      天之所廢,必若桀紂者。(《孟子·萬章上》)

      ③用如狀字者,其下亦三分:

      a.讀之記處者,例如: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wèi)靈公》)

      b.讀之記時者,例如:

      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史記·李將軍傳》)

      c.有以記舉止之容者,例如:

      楚子聞之,投袂而起,履及于窒皇,劍及于寢門之外,車及于蒲胥之市。(《左傳·宣公十四年》)

      2.論“句”

      《馬氏文通》中“句”的定義為:“要之起詞、語詞兩者備而辭意已全者曰句?!奔淳邆渲髡Z和謂語、表意完全且能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

      《馬氏文通》從結(jié)構(gòu)上將句分為兩大類:一是與讀相連者,一是舍讀獨立者。與讀相連者與上文“讀之位”中相同,在此不做贅述。所謂舍讀獨立者,“非謂句之前后皆無讀也,唯句與句或自相連屬,而前后之或有讀焉,亦不若句讀錯置若犬牙者然也”,可分為四類:

      (1)排句而意無軒輊者

      《馬氏文通》:“凡有數(shù)句,其字數(shù)略同,而句意又相類,或排兩句,或疊數(shù)句,經(jīng)籍中最習用也?!贝蟛糠窒喈斢诓⒘袕途?,例如:

      戎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先者見獲必務進,進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則無繼矣,乃可以逞。(《左傳·隱公九年》)

      (2)疊句而意別淺深者

      《馬氏文通》:“疊句有似排句,其格式相似,其字數(shù)略等。所謂意別淺深者,先后句意,或判輕重,或相比較之謂也?!备骶湓诰湟忾g相互關聯(lián),層層遞進,相當于遞進復句,例如: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隱公元年》)

      (3)兩商之句

      《馬氏文通》:“大致皆先之以讀,以為兩設者也。”即表示選擇,假設可能結(jié)果,大致相當于選擇復句,例如:

      敝邑之往,則畏執(zhí)事,其謂寡君而固有外心;其不往,則宋之盟云。(《左傳·昭公三年》)

      (4)反正之句

      《馬氏文通》:“反正之句者,即前后句意義相背,中假連字以捩轉(zhuǎn)也。捩轉(zhuǎn)而不用連字者亦有焉,然不概見也?!奔幢硎巨D(zhuǎn)折,大致相當于轉(zhuǎn)折復句,例如:

      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則不時,不得地氣也。(《考工記》)

      由上可見,《馬氏文通》將“句”與“讀”的觀念分開,在結(jié)構(gòu)和語法功能上對二者分別進行闡釋,可以發(fā)現(xiàn),“句”和“讀”存在語法單位的層次關系,比照現(xiàn)代漢語語法體系,所謂的“句”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所說的“句子(sentence)”,既包括單句,又包括復句,而所謂的“讀”則是子句、分句、從句等。

      但是不可否認,《馬氏文通》的句讀論本身存在矛盾。首先,在“句”與“讀”的界定和實例中存在交叉矛盾,在界說中,《馬氏文通》明確指出,“句”和“讀”皆具有起詞和語詞,即具備主語和謂語,應為主謂句或主謂結(jié)構(gòu),但在實際結(jié)構(gòu)描寫中,“讀”包括主謂短語、“者所”結(jié)構(gòu)、主從復句中的從句(clause)、包孕句中的字句及其他相當于一個詞或主謂短語以外的其他短語,這顯然與“讀”的界說自相矛盾;而“句”則包括多種復句,在“舍讀而獨立”的句子中,也不乏“讀”,例如:“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逼浯?,以主謂結(jié)構(gòu)框定“句”、“讀”值得商榷,誠然主謂句是漢語中能夠完整表意、獨立運用的典型形式,但并非唯一形式,漢語中存在眾多流水句,不僅存在于現(xiàn)代漢語中,而且古代漢語亦然,如何歸置解釋這一現(xiàn)象,需要將句讀觀念進一步明確和細化。

      綜上所述,《馬氏文通》將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研究中的“句”、“讀”概念明確化,并將其作為語法單位加以分析,從其論述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將“句”、“讀”視為基本語言單位,“讀”可組成“句”,而“句”既可以是單句,又可以是復句。如此說來,暫不考慮“句”、“讀”皆具備主謂結(jié)構(gòu)的設定,“讀”所處地位與趙元任所提出的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零句”和“整句”概念相類似。由此可見,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雖表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在基本單位的選擇上應有相通之處,這有利于解決漢語語法中多流水句等問題。

      四、結(jié)語

      句讀觀是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句”本義為曲折,“讀”本義為抽繹,二字皆通過音近假借,從而表斷句之義。句讀之說早已有之,最遲至元代已成為一門顯學。其與訓詁并列,受到學習者的重視。但是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并不明晰,學者多以其為分析經(jīng)籍的工具未加細分,認為二者雖名稱不同,但意義相同。直至《馬氏文通》將其作為語法單位進行分析,明確了“句”、“讀”的概念、結(jié)構(gòu)和語法意義,并借鑒西方語法對其進行了描寫,提出了一套相對完整的句法體系,雖存在矛盾,但仍是中國古代語法研究的一大進步。從句讀觀念的發(fā)展可以看出漢語句法研究體系的形成,其對現(xiàn)代漢語句法研究中的單句、復句等概念及句法分析基本單位的選擇都具有啟發(fā)意義。

      參考文獻:

      [1]陳佩弦.馬建忠句讀論的得失[J].古漢語研究,1999(2):60-64.

      [2]季永興.《馬氏文通》與句讀之學[J].古漢語研究,1999(2):54-59.

      [3]蔣文野.《馬氏文通·論句讀卷》述評[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5(3):71-73.

      [4]劉柏林.《馬氏文通》句讀芻議[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68-70.

      [5]劉子瑜.論《馬氏文通》的句讀[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3):89-92.

      [6]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7]邵靄吉.《馬氏文通》句法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8]沈錫倫.論《馬氏文通》的句讀論[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2):111-118.

      [9]孫建元.《馬氏文通》的句讀論[J].古漢語研究,1991(2):58-63.

      [10]汪柏江.釋“句讀”[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1(4):60-62.

      [11]王復強,壽永明.《馬氏文通》句法觀[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1992(4):53-55.

      [12]王海棻.《馬氏文通》句讀論述評[J].語言研究,1985(2):149-161.

      [13]于峻嶸.立足“本旨”,辨明瑕瑜——《馬氏文通·論句讀卷》述評[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5(5):25-27.

      [14]鄭奠.古漢語語法學資料匯編[G].北京:中華書局,1964.

      猜你喜歡
      句讀復句語法
      連動結(jié)構(gòu)“VP1來VP2”的復句化及新興小句連接詞“來”的形成
      漢語復句學說的源流
      韓國語復句結(jié)構(gòu)的二分說
      短句(主語+謂語)
      跟蹤導練(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語法鞏固練習
      復句內(nèi)部不應當用句號
      《〈曹劌論戰(zhàn)〉句讀解惑》商榷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是賓語前置句嗎?
      清远市| 兴安盟| 青阳县| 克山县| 格尔木市| 太康县| 安徽省| 晋州市| 永川市| 岚皋县| 宜城市| 清水河县| 霍林郭勒市| 奈曼旗| 仁布县| 星子县| 兴仁县| 谷城县| 海阳市| 栖霞市| 陵川县| 灌云县| 珠海市| 广汉市| 平潭县| 永川市| 滁州市| 从化市| 河西区| 永泰县| 达孜县| 江川县| 合山市| 五大连池市| 丰都县| 民和| 赤水市| 沙雅县| 徐汇区| 天等县|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