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青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134-02
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是教師的一大任務。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傾向性的差異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在環(huán)境、教育等的影響下形成的。分析那些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缺乏學習動力因而成績很差的學生情況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在困難→不感興趣→成績差→更不感興趣→成績更差的軌道上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所以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筆者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進入高中以后,對學科的興趣開始出現(xiàn)分化,而且日趨明顯, 90%的學生明確表示自己"最喜歡的課"與"最不喜歡的課",最喜歡數(shù)學的占35.5%,最不喜歡外語的占29.5%。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但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這種全新的教育理念貫穿于基礎教育的全過程。針對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現(xiàn)狀的矛盾,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必須轉變滯后的、阻礙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發(fā)展的教育觀念、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嶄新真實的語言教學環(huán)境,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由于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難度比其它學科更大一些,可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智力潛能。課堂上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俗話說:"親其師而信其道。"科任老師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關系。中學生"親師性"較強,但他們的逆反心理也強。如果他們佩服、喜歡科任老師,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反之,如果他們討厭某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意學這位老師授的課。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充滿愛,多表揚,少批評,并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心理情緒的變化,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環(huán)境。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做到熱愛、尊重、關心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在課堂上展示風采的機會。在這過程中,尤其要善待后進生,要特別注意給們們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把合適差生回答的問題留給他們解決。這樣,他們就覺得教師喜歡他們,增強了差生的自信心,學英語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教師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樹立師生平等觀念,《走進新課程》中指出:"民主平等是現(xiàn)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
2.分散難點,降低坡度,減少學生學習英語的障礙
由于使用英語的民族與我們漢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英語與漢語有著很大的區(qū)別;英、漢文字在音、形上迥然不同;在詞義、詞性上也不能完全對等;英語的詞序、語序與漢語也有所不同;英語動詞時態(tài)、語態(tài)是漢語中所沒有的,這就給中國學生學英語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要讓學生排除母語的干擾,學會地道的英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一方面讓學生多讀、多聽、多模仿來培養(yǎng)英語語感,另一方面讓他們把握住英語與漢語的區(qū)別。然后再讓學生反復操練,加深理解,掌握英語的習慣表達法,在備課時我反復琢磨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英語動詞的時態(tài)是學生最感困難的,我就用學生熟悉的行為動詞造一些簡單易懂的句子,先讓學生聽懂、會講,然后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不同的時態(tài)的句子,讓學生理解時態(tài)的意義,最后再歸納所學過的時態(tài)在結構上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這一做法歸納起來就是: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精講多練,及時歸納;融匯貫通,舉一反三。這個做法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記憶單詞是學生最頭痛的事,這中間有學生怕吃苦的因素,也有學習方法問題。因此,研究教學方法,教會學生求知的本領,既能使學生學好,又不使學生感到太累。
3.采用形式多樣的新課導入
Well begun is half done。使用單一教學法的課堂是乏味的課堂,即使是一個好方法,也會失去它的魅力。要想把英語課上得有特色,一個吸引學生的與眾不同的好開頭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導入能先聲奪人,引人入勝,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利用圖片。充分利用每篇課文的插圖和與課文有關的具體實物等,開展聽說活動,從而引出課文的主題。
(2)問題導入。教師可根據(jù)文章的內容,提出有關切合學生實際又能體現(xiàn)課文內容的問題,使學生在體驗自己的生活中進入新課學習。
(3)學生演講。教師可要求學生在預習新課的基礎上寫一篇與自己生活相關的演講稿,使學生自覺地把演講內容和課文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自覺鉆研教材的積極性。
(4)展開想象。教師給出課文標題,讓學生們展開想象,然后可將自己的想象與課文內容相比較。這樣既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又可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5)介紹背景。如果課文是某個故事的簡寫或片斷,那么介紹這個故事的文化背景,主要內容,或者作者生平就能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
(6)開展游戲。游戲是英語教學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管什么年齡的學生,做游戲總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在游戲中學習和掌握知識,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4.善于總結,并在授課中加入快樂元素
詞組記憶中的樂趣:以往有些學生不愿背詞組,認為太花工夫而往往不見實效。我想語言還是要靠一定的積累的??扇绾尾拍茏儥C械的記憶為有趣的背誦呢?如當學生在背catch a cold (患感冒)時,我有意請學生猜一個謎語Heat or cold ,which runs faster?(冷和熱,哪個跑的更快?) 此時,學生往往聽懂了謎面,但總是猜不出謎底,可是這時興趣卻被激發(fā)起來了,這時我拋出了catch a cold 這個詞組,我想聰明的學生稍加思索就可以結實了。因為我們可以catch a cold ,但我們從不曾catch a heat,所以謎底應該是Heat runs faster .這種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也發(fā)出了會心的微笑。我想他們會永遠記得這個詞組。
詞組記憶的舉一反三:學生學過be filled with(被…… 注滿),該詞組的構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引導的好,學生可以按次規(guī)律記憶更多的詞組。Be + p.p + with 是這一類詞組的基本公式,學生利用他們學過的知識,在老師說中文引導的情況下,類推了be crowded with(被……擠滿),be lined with (被…….排滿) ,be stocked with(被……堆滿), be covered with(被……蓋?。?等等一系列的詞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詞組記憶中的同音異義:學生在記住太陽和刮風時,總是在動詞的正確時態(tài)上犯錯,我就用了諧音使之巧妙相連。上課時我出其不意地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 What is the colour of the sun and what is the colour of the wind? 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象給出任何答案,而課堂氣氛也因此活躍起來。我就在這一片討論聲中給出正確答案。我的解釋:The sun is rose and the wind is blue.(太陽是玫瑰色的,而風是藍色的) 學生正常的反應當然是問為什么是這個答案。我的解釋是在英語中rise (升)這個詞的過去式rose 和玫瑰色rose 同音同詞的,"刮風"blow 這個詞的過去式blew和藍色blue 是同音不同形。這么一來,學生又是高高興興,輕輕松松地學會了一個知識點。
詞組記憶中的近義聯(lián)系:知識是靠平時點滴積累的,學生要善于作一個有心人,把知識點擴充到知識面,這樣一來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個的平面,而不是一個個互相脫離的臺階了。如談到tired(疲倦,厭倦) 這個單詞時,我還要求學生記住相關的一些詞組。如 be tired of 厭倦…… , be tired with/from 因…….疲倦, be tired out 筋疲力盡等等。其他的近義詞組,如be exhausted 筋疲力盡,也可放置其中,還有be tired of 的相關詞組,如be bored with ,be sick of ,be fed up with, 因他們共同的解釋而成為一個知識團。這樣一來,讓學生在詞組的運用中可以揮灑自如,有一定的余地。
5.適時給與學生鼓勵和贊賞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鼓勵和贊賞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因素。教師通過適當?shù)墓膭詈唾澷p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實踐當中,學生覺得教師在關注他,就會自覺的參與,還能直接讓學生分享成功的喜悅,增添了學生的成就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隨之而來的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會漸漸提高,同時喚起更高水平的需求。如在課堂上,我會用不同的語言對學生表示肯定。如,Good/Excellent/Great/Well done/You are clever./That's agood idea./ You are a boy full of imagination!/ What a beautiful sentence!/ What an amazing idea!/ 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Your deion is beyond praise. I like it./ You really have a gift for English./ How nice your presentation is!/ 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teamwork.等,從而不斷強化學生參與的信心。當學生因為緊張而回答不出來時,我會說Take it easy/Try your best./ You are thebest./Believe yourself 等等,并適時送上一個微笑給與鼓勵。
6.開展競賽,激發(fā)學習興趣
高中學生具有進取心和榮譽感,尤其在市場經(jīng)濟競爭的熏陶下,學生的競爭意識更加激烈。將競爭機制引入英語課堂教學中來,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們可以將日??陬^操練用語變化成競賽用語;問答可以來一個"搶答";拼讀學詞,來一個拼"單詞大王"競賽,以及書寫比賽,猜謎語大賽,傳悄悄話競賽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再用積分法給予鼓勵,這樣效果更好。課堂上適當?shù)母傎?,學生樂于參與,樂于爭先,樂于學習,這就調動了全體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應切實轉變教育觀念,重視人的發(fā)展性和主體性,采用正確的方法和策略,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促進每個學生健康、主動地發(fā)展,從而真正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7.結尾留懸念
電影界的"懸念大師"希區(qū)科克,總是在電影結束時留下一個懸念,讓人們去細細回味、思考,使得人們對他的每一部影片都印象深刻。我們在英語授課方面也完全可以采用這樣一種方式,每堂課結尾時留下一點懸念,讓學生在課下去翻閱相關的資料,自己去探索。如在講 soccer 快結束時,我讓學生課下去查閱與 soccer 相關的一些知識,到了下次上課時,學生們搜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從 FIFA 到中國足協(xié),從郝海東、孫繼海到 Beckham、Renaldo,還談到了中國足球的未來。不要以為這些與課堂教學無關,正是因為他們對這些東西感興趣,所以才能更好地去學習相關的課本知識。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除了要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盡可能的使用多種教法進行教學,傳授知識,還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要隨時隨地觀察學生,接觸學生,了解學生,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有效地利用好整節(jié)課,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