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教育、砥礪前行
——《美美與共:藝術教育理論思考》評介
《美美與共:藝術教育理論思考——2016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論文集》,周星、郭必恒主編,中國工人出版社2017年5月版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一直在藝術審美教育上持續(xù)探索,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座談會和美育系列講話精神,以及落實國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重要美育文件,藝術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zhàn)。基于此背景,2016年由周星教授、郭必恒教授共同主編的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師論文集《美美與共:藝術教育理論思考》一書近期出版。它的出版,不僅反映了當下高校對于藝術教育的重視與實施,也折射出當代中國整體藝術審美取向的日益提升。此書的全面性、時代性以及審美性特點尤為突出。這是周星教授倡導組織連續(xù)第五年的學院教師藝術教育文集,從2012年開始,《多元藝術交融與藝術學科建設思考》《綜合藝術互動與藝術學科建設思考》《和而不同:藝術學科建設思考》《以美化人:藝術教育理論思考》直至本書,構成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藝術教育年度系列持續(xù)性的成果。本書的特點表現在以下諸方面:
第一,全面性。這是一本關于中國當代藝術教育整體狀況的現狀研究與思考的論文集,也是一本涵蓋了影視、音樂、美術、書法、舞蹈、藝術學理論及藝術教育等多學科、多門類的藝術百家匯。全書共分為八個篇章,其中,第四章——影視與新媒體研究、第五章——音樂藝術研究、第六章——美術與造型研究、第七章——書法藝術研究、第八章——舞蹈藝術研究,既有對傳統(tǒng)藝術門類的整體梳理,也有對具體藝術作品的解讀與研究;既有對藝術本體分析,也有在“文化中的藝術”與“藝術中的文化”視角下的深刻思考。
第二,時代性。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網絡與藝術、科技與藝術,媒體與藝術……都再也不能割裂而論。它們之間互相借力,進行資源整合與重構,代表了這個時代的藝術之聲。其中,第一章——當代藝術動態(tài)、第二章——藝術理論闡釋正是契合時代發(fā)展背景,從文化、媒體、觀念等新視角、大格局入手,用事實、數據解讀了當下藝術門類所面臨的新機遇與新問題。
第三,審美性。藝術的發(fā)展往往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整體精神面貌、審美情趣。其中,第三章——“藝術教育探微”即以高校藝術教育的現狀研究為出發(fā)點,從宏觀的學校體制、課程模式探討,到師資力量、教育教學等具體操作層面的反思,不僅激發(fā)出人們對于當代中國高校藝術教育的探視,同時,也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高校藝術教育在社會公共文化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審美導向引領作用。
正所謂十年育樹百年育人,美育在當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實施,仍是一個命題?!懊烂琅c共”就是基于這樣一個主旨思想的體現,深刻反映了在剛剛過去一年里中國藝術門類的整體狀況,不僅是對高校美育的沉淀,也是對國家、社會公共文化藝術教育的反思。
藝術教育、砥礪前行!
(北京師范大學 張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