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麗麗
武夷巖茶產(chǎn)自福建武夷山,屬于半發(fā)酵的烏龍茶,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大紅袍。大紅袍以炭焙逼出茶中韻味,茶性猛烈,口感黏厚。我第一次喝大紅袍,三杯入口,就有了醉茶跡象,胸口悶悶的,頭也有點暈,這力道果然不同凡響。
武夷山自古就是產(chǎn)茶勝地。追溯起來,大紅袍誕生于明朝,武夷巖茶的故事則要從初建于唐朝的天心永樂禪寺說起。
天心永樂禪寺是武夷山最大的寺院,地處丘壑之中,云霧繚繞,有種植茶葉的天然優(yōu)勢。僧人們種下一叢叢茶樹,使得茶葉售賣成為寺院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中晚唐時期,武夷巖茶逐漸有了名氣,因為回甘較晚,被尊稱為“晚甘侯”。唐懿宗年間,進士孫樵就在《送茶與焦刑部書》中寫道:“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月澗云龕之品,慎勿賤用之?!?/p>
到了宋朝,武夷巖茶成為宮廷貢茶,只有王侯將相才能喝到。當時,大文豪歐陽修有幸得到了一小罐武夷巖茶,十分欣喜,立即寫詩與梅堯臣分享:“建安三千里,京師三月嘗新茶……乃知此為最靈物,宜其獨得天地之英華?!?/p>
直到明朝洪武年間,進京趕考的舉人雷鎰途經(jīng)武夷山,發(fā)生了一小段故事,才有了真正的大紅袍。那天天氣炎熱,因長途跋涉而疲憊不堪的雷鎰暈倒在路邊。寺中僧人采茶歸來,將昏迷的雷鎰帶回。方丈發(fā)現(xiàn)他是中暑了,命小和尚煮茶給雷鎰服用。沒想到喝過一碗茶,雷鎰很快清醒,在寺中休整了一段時日,就重新上路了。
秋闈之后,雷鎰高中狀元。他并未忘記那一碗茶湯,衣錦還鄉(xiāng)的途中,專程到天心永樂禪寺答謝方丈。方丈把功勞推讓給了茶樹,帶著雷鎰來到巖壁上的這幾棵茶樹旁。雷鎰脫下一襲紅色的狀元袍,披在了茶樹上,并行禮叩謝,“大紅袍”由此得名。
明成祖時,大將胡瀠(音同瑩)來到武夷山,聽過狀元報恩的故事,親見了僧人制茶的過程?;鼐┖螅麕Я艘恍┎枞~獻給明成祖,成祖品嘗后,贊不絕口,封其為天心禪茶,為“大紅袍”正名。從此,大紅袍成了武夷茶的代名詞。清朝時,寺中僧人扦插移植大紅袍茶樹,有6棵存活至今,成為大紅袍的鼻祖。300多年來,產(chǎn)自這6棵母樹的大紅袍,成為中國最名貴的茶葉品類之一。民國時期,1斤母樹大紅袍能賣64塊銀元,相當于4000斤大米的價格。上世紀70年代,位于武夷山北部的崇安縣送給毛澤東8兩母樹大紅袍。適逢時任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毛澤東將其中4兩贈與了他。尼克松私下跟周恩來“抱怨”毛澤東小氣。周恩來解釋說,主席一共只有8兩,把一半都送給了你??!尼克松這才知道手中的4兩茶葉有多珍貴。
2007年,為了保護這6棵大紅袍母樹,政府宣布禁止采摘。如今市面上的武夷山大紅袍均由母樹扦插種植而來。無論是古茶樹,還是年輕茶樹所產(chǎn)的大紅袍,都以入口層次分明、極富質(zhì)感而聞名,受到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