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商報》7月30日文章,原題:南非應該走中國人的道路 有時,旅游真能開闊思想,讓人對自己的國家及其挑戰(zhàn)產生全新認識。正因為如此,筆者很高興參加上個月的一周中國之行。對于生活在有自由憲法國家的我們來說,中國社會的某些因素確實不同。但毫無疑問,在經濟發(fā)展方面,中國人做得很對,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
筆者上次去中國至今已有20年。當時,中國開始進入從低收入到中等收入國家的發(fā)展旅程。筆者去了廈門經濟特區(qū),新建工廠里滿是剛從農村來的年輕人。如今,中國已經開啟新的旅程,這次是要從中等收入經濟體躋身高收入經濟體的精英俱樂部,這個轉變更為困難。
因此,中國現在正改變增長模式,摸索采取一種新的發(fā)展方式:增長不再以廉價制成品出口為基礎,而是通過增加國內居民消費,從而促進服務業(yè)等產業(yè),并推動經濟中的創(chuàng)新和科技進步——加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正幫助中國經濟克服可怕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在非洲,中國投資者因一些做法受到批評,比如很少從當地企業(yè)采購、不雇用當地勞力等。作為一個崛起中的超級大國,中國與世界的重新接觸是一種較新現象。此種背景下,犯一些錯是可以理解的,也能從中汲取教訓。但無疑,中國人想要與更廣闊的世界保持長期往來。
北京已制定與世界接觸的新的長遠戰(zhàn)略“一帶一路”倡議。它成為中國經濟和其鄰國與更廣闊世界更緊密融合的藍圖。該規(guī)劃部分涉及雄心勃勃的對外投資,特別是在基礎設施領域。對南非來說,中國新的對外往來及其不斷調整的增長戰(zhàn)略,應被視為南非本地企業(yè)的商機。南非不但可以向中國學習,還可利用對非洲商業(yè)的了解與中方合作。同時,這也是借助合作關系、打入中國市場的好機會?!?/p>
(作者圖默羅·奇普帕,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