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瑋博
每天清晨,我總是在古城的那條筍江上,漁船離港的汽笛長鳴聲中睜開惺忪的睡眼。盡管如此,我卻極少注意它,直到那個“夕陽無限好”的黃昏,才讓我和它有了一次“親密的接觸”。
傍著筍江住了許多年,如若不是聽人說起,我還真不知道在它沿岸,有這樣一個“天造地設(shè)”的好去處。
這是一條并不寬敞但清幽雅致的香徑,身處喧鬧的城市,要想覓得這樣的地方。的確不易。仰首。綠樹成蔭,繁茂的枝葉縱橫交錯,其中不乏鳥雀們的巢窠,它們悅耳的歌聲更是不絕于耳。沿途隨處可見形形色色的野花,有名字的,沒名字的,都趕趟兒似的爭奇斗艷,朵朵可謂“天然去雕飾”:尤其是那股清新淡雅的幽香,沁人心脾。
然而,最令我心醉神迷的,還是那條江。
夕陽把它最絢麗奪目的萬丈金光灑向了微微波動的江面上,給它鍍上了一層金粉,偶爾闖入一只水鳥,雋逸地在粼粼如紋的湖面橫掠著,打破了寧靜的氣氛,那層金光便蕩漾開來,水中那些倒映著的“海市蜃樓”飄忽不定,給筍江增添了一絲趣味。
日落西山,晚霞初上,這條筍江便又是另一番景致了。它仿佛是由多種顏料“雜糅”而成的,也許江那頭是橘黃色,江這頭便成了大紅色。令人嘖嘖稱奇。
這時,正值退潮期,筍江一改平靜的面貌。加速向下流奔涌著。它撞擊、拍打著堤岸。賣弄著輕快的歌喉。不遠(yuǎn)處。一艘艘漁船滿載而歸。歡喜地高唱著豐收的漁歌,和著水流聲。一切都那么安適、祥和……
漫步于筍江江畔。這綠樹、這花香、這歌聲。真令我沉醉不知歸路……
(福建泉州市實驗中學(xué)初一·4班,指導(dǎo)老師:肖明欽)
點評
夕陽映照,晚霞初上,筍江的美令我們沉醉。
文中,小作者對香徑的描寫可謂別具一格,詩詞的引用更為它增色不少:在描寫夕陽下的筍江時,則妙用修辭,工筆勾勒出一幅江天美景圖,字里行間傳達(dá)出了小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