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婷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 青島 266000)
摘 要:徐志摩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新詩的代表詩人之一,其新詩雖然受到了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的影響,但徐志摩的新詩與中國古典詩歌傳統(tǒng)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本文從徐志摩詩歌中的意象,詩歌內容和章法等方面來研究新詩與中國古典詩歌傳統(tǒng)的關系。
關鍵詞:詩歌傳統(tǒng);意象;自然之子;復沓
中圖分類號:I2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021-01
徐志摩是現(xiàn)代新詩代表詩人之一。誠然,徐志摩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在1920年到英國以后才開始的,哈代、雪萊等人是他特別推崇的詩人。正如艾略特所說:“詩歌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表達感情和感受。與思想不同,感情和感受是個人的,而思想對于所有的人來說,意義都是相同的。用外語思考比用外語來感受要容易些。正因為如此,沒有任何一種藝術能像詩歌那樣頑固地恪守本民族的特征。”①在中西文化浸染下成長的徐志摩盡管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仍然無法擺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浸染。
徐志摩的詩在形式上擺脫了中國古典詩歌的束縛,但在內容和題材上還與古典詩歌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多為表現(xiàn)送別酬答、傷時諷喻、山水田園、憂國憂民、愛情婚姻的詩作。徐志摩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傾向于借助意象來表達情感,而非簡單直接地將情感外露,這與中國古典詩學中的“托物言志”傳統(tǒng)相契合,與西方詩歌所重視的直接抒情相去甚遠。呂家鄉(xiāng)曾評價志摩的詩“徐志摩在構思中注意尋找最有表現(xiàn)力的一個場景,甚至一個細節(jié)作為落筆點,以“一斑”反映出他對生活的獨特體會,而不做一般化的平鋪直敘?!雹凇白钍悄且坏皖^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甜蜜的憂愁——沙揚娜拉!”③詩人在《沙揚娜拉十八首》中運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水蓮花,杜鵑,夜蝶,花蜂等,營造出一個朦朧的美好世界,表達自己在離別之際淡淡的憂傷,情感含蓄內斂,頗具古代文人之風。徐志摩是現(xiàn)代社會中的“傳統(tǒng)靈魂”,他用意境描繪詩歌,其詩意境的營造多依賴于自然意象的組合,給人以美的感受。
大自然參與了徐志摩的詩歌創(chuàng)作,他將自己融合于自然之中。中國古人講究“天人合一”思想,將“和”作為最高的審美追求和最高境界?!按笞匀坏膯渭?、和諧深深地內化成了詩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內在地決定著徐志摩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選擇;也是在與大自然的親和當中,徐志摩自覺不自覺地實現(xiàn)了與中國傳統(tǒng)詩歌文化精神的默契,從而把現(xiàn)實與歷史、個人詩興與文化傳統(tǒng)融合在了一起,完成了中國古典詩學理想的現(xiàn)代‘重構?!雹苄熘灸Φ脑娮髦嘘P于自然風物的詩接近一半,他的抒情之作多與自然事物相聯(lián)系,李怡在《中國現(xiàn)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tǒng)》中將徐志摩比作“自然之子”,將他所營造的詩境叫作“自然之境”,他的情感、內心比作“自然之魂”。真誠自然,追求“愛,自由,美”的徐志摩將自我的真性情融于自然之中,他所表現(xiàn)的美是一種渾融圓潤、和諧寧靜的自然之美。在寧靜之美中自然獲得一種和諧。
徐志摩作為文人,始終關心祖國的命運變遷,在《拜獻》中詩人寫到:“山,我不贊美你的壯健,海,我不歌詠你的闊大,風波,我不頌揚你威力的無邊;但那在雪地里掙扎的小草花,路旁冥盲中無告的孤寡,燒死在沙漠里想歸去的雛燕,——給他們,給宇宙間一切無名的不幸,我拜獻,拜獻我胸脅間的熱……”⑤對山、海、風波這些強大事物的不屈服,對小草花、雛燕等弱小事物的拜獻,二者形成對比,體現(xiàn)了詩人儒家“仁者愛人”的情懷。在徐志摩的詩中總能看到古代文人針砭時弊的詠史懷古詩的影子,《這年頭活著不易》中,詩人就直白地表露了對現(xiàn)實社會亂象的不滿,“果然這桂子林也不能給我點子歡喜:枝上只見焦萎的細蕊,看著凄慘,唉,無妄的災!為什么這到處是憔悴?這年頭活著不易!這年頭活著不易!”⑥讀這首詩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唐代詩人崔護的《題城南莊》,表達對時世的憤慨。
徐志摩在詩歌的章法上也進行了繼承。翻看志摩的詩不難發(fā)現(xiàn),有許多詩運用了復沓的形式,“復沓”是《詩經》中最常出現(xiàn)的章法。所謂復沓,又叫做復唱,語出《莊子·田子方》,指句子與句子間可以更換少數詞語,是詩歌和散文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手法,有助于加強感情,分清層次?!肚嗄觌s詠》中的三段,每一段開頭都是運用了復沓的章法:“青年!你為什么沉湎于悲哀?你為什么耽樂于悲哀?……”“青年!你為什么遲迴于夢境?你為什么迷戀于夢境?……”“青年!你為什么醉心于革命?你為什么犧牲于革命?……”⑦詩人利用復沓的形式加強感情,呼吁青年們拋卻幻想與悲哀,投身于切實的革命當中。這種復沓的章法在《雁兒們》、《小詩》、《馬賽》等詩中均有運用。在復沓之中將詩人的情感加以表達,反映出其豐富的情感和內心世界,以及對時代的呼喚,體現(xiàn)了詩人的社會責任感。
由此觀之,徐志摩的詩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新詩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并沒有完全拋卻中國古典詩歌傳統(tǒng),也不是徹底的完全的新詩歌,而是披著新詩外衣的傳統(tǒng)詩歌在新的社會條件下的再創(chuàng)造。中國現(xiàn)代新詩沒有做到與中國古典詩歌傳統(tǒng)的完全割裂,是詩人內在吸收中國古典詩歌文化意蘊之后,結合西方詩歌的特征,在新的社會條件下,順應時代潮流的創(chuàng)作。
注釋:
①艾略特(英).詩歌的社會功能[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8.
②呂家鄉(xiāng).詩潮·詩人·詩藝[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1:112.
③徐志摩.徐志摩詩文集[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109.
④李怡.中國現(xiàn)代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tǒng)[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80.
⑤⑥⑦徐志摩.徐志摩詩文集[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242,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