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新
(蘇州科技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
摘 要:水墨人物畫是中國繪畫領域中的一個分支,以筆墨為基礎的繪畫語言。筆墨語言的探索是當代人物畫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傳承繪畫技法的同時,求索與創(chuàng)造新的形式,這也是時代的步伐。文章從水墨人物畫的演變進程、水墨技法的繼承與借鑒、發(fā)展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關鍵詞:筆墨技法;傳承;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044-01
縱觀歷史,宋以前的人物畫大都是瑰麗細致的工筆畫。中國傳統(tǒng)人物畫主要用線為造型手段。“吳帶當風”,“曹衣出水”,墨線有節(jié)奏的粗細變化,用筆有頓挫、輕緩之別,自由粗放,可以說是水墨人物畫的萌芽階段。在一定意義上,中國畫或畫家也是藝術史,作品繪畫的風格呈現(xiàn)了當時繪畫的發(fā)展狀態(tài)。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繪畫理論傳入,對人物畫的影響甚遠:明暗關系、解剖學、透視原理、現(xiàn)代主義等。有一批與時俱進的畫家,將西學理論應用于傳統(tǒng)人物畫中,這是中國人物畫一次跨時代的大變革。
對西學東漸在繪畫領域掀起的熱潮,中國畫家各抒己見,一部分人了解西方美術,但有意堅持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代表畫家有齊白石、潘天壽、黃賓虹等;一部分人學習西方美術,將中西繪畫融合,依然從事中國繪畫創(chuàng)作,要革新中國畫,繼承、弘揚中國畫優(yōu)秀傳統(tǒng),代表畫家有高劍父、徐悲鴻、林風眠等。整體來說這是繪畫思潮發(fā)展比較混亂的時期,正是得益于這一時期的思想多樣,拓寬了水墨人物畫的發(fā)展道路 ,對水墨技法的探索也是“百花齊放”。
中國地大物博。地形、地貌、環(huán)境的差異對繪畫風格,筆墨語言的形成有直接影響。地理學上,以秦嶺淮河為界,將中國劃分為北方、南方。北方地貌粗獷,平原開闊、山地雄偉、四季分明。水墨人物畫借鑒北方山水畫的筆墨技法,皴、擦、點、染,形成粗獷豪放的繪畫風格。
近代大師蔣兆和的繪畫藝術對中國人物畫的發(fā)展有深遠影響,他是改良舊中國畫的革新者。將西畫理論與中國水墨技法相融合,形成新的繪畫風貌。吸收西方造型因素,將筆墨付諸于形體結構之上,皴擦、頓挫、點、染。用筆深沉、蒼勁。筆筆飽含畫家厚重的情感?,F(xiàn)代代表畫家周思聰,師承蔣兆和等,諳熟傳統(tǒng)繪畫技法,取中西繪畫之長。代表作《人民和總理》,用筆堅定、殷實、懇切,墨色渲染整個氛圍,蘊含了畫家的筆墨涵養(yǎng)。又如《窯洞前》用筆精煉,結實地表現(xiàn)形體,頓挫、點染,用墨干濕濃淡,皴擦、渲染。筆墨間有份厚重,凝練的情愫。
對人物畫而言,無論傳統(tǒng)技法還是中西結合的新筆法,筆墨的表現(xiàn)都建立在造型之上,不然對表達繪畫之事毫無意義可言,這大抵也是吳冠中“筆墨為零”的含義吧。北方畫派的水墨人物,用筆多勾皴,筆墨蒼勁厚重,如盧沉、趙奇、袁武等為代表的當代畫家,學院當以中央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為代表,繼承發(fā)展著筆墨厚重粗獷,穩(wěn)健的特色。
南方寫意人物畫的風格與北方的粗獷深沉不同。南方細膩,溫婉濕潤、魚米之鄉(xiāng)。水墨人物畫多借鑒花鳥畫的寫意,自如的表現(xiàn)方式,形成水墨淋漓、清新瀟灑的風格。墨分五色,以墨為彩。南方的筆墨風格最能體現(xiàn)墨韻,墨趣。筆墨相輔相成,“中鋒為主,側鋒為妍”。墨為筆用,筆墨為心所使。水墨人物在南方畫家的筆下呈現(xiàn)一種自由、隨性、靈動的生機,代表畫家有李震堅、方增先、劉國輝等。主要以浙派為代表。墨色的濃淡之別與墨中含水量的多少有關。代表畫家吳山明筆下的人物清新淡雅、水墨玲瓏,有一種溫婉恬楚的氣息。宿墨法、漬墨法的發(fā)揮及書法用筆技法的借鑒使畫面形成水跡斑駁的筆觸感。正是書法用筆技法的使用,使得畫面有很強的寫意性。周京新也是融合寫意花鳥畫技法的畫家。其筆墨特點非常鮮明,他的作品被稱為“水墨雕塑”。以水墨為主要造型手法,把“墨”作為最主要的表現(xiàn)元素,利用水量的多少發(fā)揮水墨相融產(chǎn)生的豐富的“墨彩”。淡墨法、濃墨法、宿墨法……用筆方法形式皆含于用墨中。
墨的出彩離不開水的發(fā)揮。墨借助于水的稀釋在紙上留下多樣的蹤跡,在筆的基礎上發(fā)揮墨的五彩,使得濃淡互滲水暈墨染;筆借助于墨的痕跡才會有筆觸顯現(xiàn),有了“骨法用筆”的追求標準。實質(zhì)上筆墨是相輔相成 ,相互配合的?!澳ㄖ?,全以筆出”。
“墨非蒙養(yǎng)不靈,筆非生活不神”筆墨技法的發(fā)揮有高下、優(yōu)劣之分。這就考驗畫家的修養(yǎng),對生活的感悟。水墨人物畫的學習是一個以史為鑒、厚積薄發(fā)的過程。學習過程中就要加強對理論的深入理解,對傳統(tǒng)文化的再認識,提高審美品味,提高對筆墨的感悟,在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技法的基礎上,開拓眼界,與時代接軌,探索、發(fā)展當代人的筆墨技法。
“筆墨”不僅僅是技法的代名詞,從深層次說“筆墨”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華民族心理共同體,與祖先古老神秘的自然探索有著血肉聯(lián)系,其中精神內(nèi)容之深奧精辟無不讓人感嘆敬佩祖先的智慧。
參考文獻:
[1]李小山.中國歷代人物畫經(jīng)典[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0.
[2]薄松年.中國美術史教程[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
[3]馮遠.水墨人物畫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