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燦
(中央音樂學院,北京 100031)
摘 要:1999-2004年被稱為日本流行音樂的“歌姬時代”,隨著濱崎步、宇多田光、倉木麻衣的先后出道,她們迅速占領日本唱片市場,在短短幾年里將日本流行音樂推至一個巔峰,2005年以后,這幾位歌姬的人氣與召喚力逐漸走下坡路,隨著嵐、AKB48等偶像團體的出現(xiàn),日本流行音樂步入“多元化”時代。本文試圖對“歌姬時代”的產(chǎn)生與衰落原因分別進行分析,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當代日本流行音樂向“多元化”轉變的必然性。
關鍵詞:歌姬時代;日本流行音樂;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J609.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8-0060-02
歌姬(うたひめ),是日本對有較大成就的個人女歌手(歌唱家)或樂團女主唱(聲樂家)一種褒義的稱呼,類似于中國的“天后”。歷史上,有名的日本歌姬有很多,如中森明菜、松田圣子等,她們都為日本流行音樂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世紀末,三位后起之秀:濱崎步、宇多田光、倉木麻衣先后出道,迅速占領日本唱片市場,在短短幾年里將日本流行音樂推至一個巔峰,后人將1999-2004年這段時間稱為日本流行音樂的“歌姬時代”。本文對“歌姬時代”的產(chǎn)生與衰落原因分別進行分析,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當代日本流行音樂向“多元化”轉變的必然性。
一、“歌姬時代”的產(chǎn)生
1999年,濱崎步、宇多田光、倉木麻衣先后發(fā)行個人原創(chuàng)專輯,并在短時間內銷量均破百萬,在日本不斷創(chuàng)下新的記錄。這種爆紅讓三位歌手迅速登上日本流行音樂的頂峰。其中,又以濱崎步與宇多田光更加突出,在接下來的3年里,她們的原創(chuàng)專輯均突破百萬銷量,橫掃日本各大音樂獎項,影響力遍及整個亞洲。直至今日,據(jù)日本Oricon公信榜統(tǒng)計,濱崎步仍然是日本唱片總銷量最高的solo歌手,突破5000萬張;宇多田光的專輯《First Love》國內銷量突破765萬張,世界銷量突破1000萬張,仍是史上單張專輯銷量最高的記錄。不僅如此,2001年濱崎步《A BEST》精選集大賣,使所屬公司艾回唱片的股價實現(xiàn)了超過16%的大幅增長;同年出道新人數(shù)落到50年來的歷史最低紀錄等現(xiàn)象,也足可以反映當時這幾位對樂壇的壟斷情況。
(一)時代背景
政治經(jīng)濟方面,隨著1989年美蘇冷戰(zhàn)的結束,日本海部內閣充分利用風云際會的國際局勢,積極開展“大國外交”,一方面繼續(xù)鞏固與美國的相互依賴關系,另一方面積極加強與歐洲、亞洲各國的往來。1996年1月,橋本龍?zhí)沙鋈问紫?,他上臺時,正逢日本經(jīng)濟經(jīng)過漫長的蕭條期,逐步回暖的階段。1997年初,橋本實施緊縮財政政策,提高消費稅、個人承擔的醫(yī)療費用,結果導致國民不敢消費、國內需求萎縮的局面。當年第二季度經(jīng)濟出現(xiàn)負增長(-11.2%),加上亞洲金融危機,剛復蘇的日本經(jīng)濟遭到嚴重打擊,陷入新一輪的衰落中。20世紀90年代發(fā)生在日本的經(jīng)濟危機是日本歷史上最嚴重的經(jīng)濟危機,這次經(jīng)濟危機造成日本嚴重的經(jīng)濟衰退,近5000億的銀行壞賬、數(shù)不勝數(shù)的企業(yè)倒閉、金融業(yè)幾乎全盤崩潰。
民族特質方面,首先談談愛國主義。20世紀50年代以來,隨著日本國力的恢復,日本人對西方世界的迷戀越來越理性,他們開始對自己的國家充滿信心,愛國之情隨之高漲;二是悲觀心態(tài)。潘光旦先生曾著文對日本人的民族性進行分析,認為日本民族有著濃厚的悲觀心態(tài)。在90年代政治動蕩、經(jīng)濟危機的影響下,日本人這種悲觀情緒更加擴大,對未來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失業(yè)率和自殺率屢創(chuàng)新高。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日本人受世紀末政治經(jīng)濟的消極影響,民族特質中的悲觀情緒被更大地激發(fā)出來,人們急需精神慰藉,而在當時高速發(fā)展的流行音樂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需要。
(二)唱片公司的策劃運營
隨著日本流行音樂的成熟繁榮,唱片公司的實力越發(fā)雄厚,如宇多田光所屬EMI唱片公司(百代唱片公司)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唱片公司,世界20世紀五大唱片集團之一。濱崎步所屬的艾回唱片公司(現(xiàn)稱愛貝克思集團),其音樂份額最高時為日本7成左右,是日本最大唱片公司及世界最大獨立唱片公司。
這些唱片公司是日本年輕偶像的造星工廠,具有完善的明星儲備培養(yǎng)機制、成功的包裝策劃、高水平的制作經(jīng)驗、高水準的音樂品質。將日本流行音樂高度工業(yè)化的同時也為塑造出大眾心中的完美明星奠定了基礎。
(三)三大歌姬的個人作用
如果說時代背景為歌姬時代的產(chǎn)生提供了土壤,唱片公司的策劃運營為其提供了養(yǎng)分,那么這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濱崎步、宇多田光、倉木麻衣三位就是種子,她們自我魅力盡可能地被挖掘,她們的個人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后長成的果實。在中國,一些媒體和粉絲給她們冠上的名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她們各自的特色。
濱崎步被稱為“百變歌姬”。這個名稱一方面因為她在日本時尚領域的巨大影響力,另一方面則體現(xiàn)在音樂作品上,作為三位歌姬中發(fā)行作品最多的一位,她的作品音樂風格極其廣泛,涉及搖滾、電子音樂、日本演歌、抒情風、舞曲等,既有日本音樂的恬雅抒情,又有歐美搖滾的狂野;既有青春偶像的活潑動感;又有面對未來的迷茫與彷徨。然而,這些都并非濱崎步站穩(wěn)20世紀末日本流行樂壇的關鍵原因,真正原因在于她為自己所有作品創(chuàng)作的歌詞。聯(lián)系前文所述的時代背景,這個時代的日本人,尤其是年輕人,正處于極度悲觀、消極、迷茫、孤獨的狀態(tài),單靠華麗多變的外形、豐富多樣的音樂風格僅僅只能暫時吸引人們的眼球或耳朵,而真正打動人心的則是歌詞所帶來的共鳴。而濱崎步在許多歌詞中不斷體現(xiàn)的正能量就像太陽一樣,讓孤獨無助的日本年輕人感到溫暖、向上的力量。也正是這種精神上的共鳴,讓她擁有了一大批忠實的追隨者,護擁著她走向流行樂壇的天后寶座。
宇多田光被稱為“實力歌姬”。她出生于音樂世家,父親為日本音樂制作人宇多田照實,母親為著名歌手藤圭子。這樣的家庭讓她小小年紀就頗有音樂天賦,從小在美國長大的經(jīng)歷對她的音樂創(chuàng)作有著很大影響。她的音樂大部分均為本人創(chuàng)作,帶有鮮明的R&B風格,這種曲風在她的引領下迅速在日本風靡,為日本流行音樂注入了新鮮血液。簡潔動聽的旋律、強有力的節(jié)奏感、鋼琴伴奏成為她音樂創(chuàng)作的重要特點。這種創(chuàng)作才能和在日本開辟性的引入新音樂風格可以說是宇多田光的成名關鍵。
相較前兩位歌姬,倉木麻衣被稱為“清純歌姬”,她的個人特點相對模糊一些,與宇多田光有著不少相似的地方,因此在剛出道時,曾被稱為“宇多田光第二”,但隨著不斷的突破,逐漸形成自己鮮明的風格。她的嗓音可柔可剛,作品以搖滾為主,擅長輕快的歌曲。值得一提的是,她為日本著名動漫《名偵探柯南》演唱了11首主題歌,其中大部分歌詞由她本人創(chuàng)作,也體現(xiàn)了其非凡的創(chuàng)作能力。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說明“歌姬時代”的出現(xiàn)是諸多因素混合下的必然產(chǎn)物,正是這些因素的合拍造就了這個時代的輝煌。然而,時間總在流逝,社會總在發(fā)展,當上述這些因素中出現(xiàn)變化,打破了這種“合拍”的平衡,那么“歌姬時代”走向衰落便開始了。
二、“歌姬時代”走向衰落
(一)時代背景
步入21世紀后,日本政治逐漸穩(wěn)定下來,經(jīng)濟上也采取了相應的策略,開始復蘇。這個時期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IT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網(wǎng)絡的普及給日本音樂實體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沖擊。首先,人們在家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其次,網(wǎng)絡除了能聽音樂外,還有各種有意思的東西,如游戲、論壇、社交軟件等,使大眾娛樂的選擇多樣化。這些優(yōu)勢讓很多人不再購買唱片,唱片界面臨大幅度縮水的局面。
(二)日本打造偶像團體新模式的出現(xiàn)
2005年,由秋元康擔任總制作人的日本大型女子偶像組合AKB48誕生。這是一種全新的造型模式,給日本流行音樂樂壇帶來了新鮮血液。這一團體分為Team A、Team K、Team B、Team 4與Team 8五個隊伍,所有成員均簽約于秋元康成立的AKS事務所。2007年,AKB48的成員經(jīng)由AKS安排,分別簽約太田、尾木、SOMEDAY、Hori Pro等經(jīng)紀公司,由此形成了一個圍繞AKB48的戰(zhàn)略聯(lián)盟,將團隊公演管理與成員個人管理分開。AKS依然是AKB48的統(tǒng)籌經(jīng)紀公司,負責為其成員接洽工作,與所隸屬經(jīng)紀公司聯(lián)絡后再分配給成員,所得酬勞按照合約逐一分配。同時,本就分屬不同隊伍的成員在各自經(jīng)紀公司的管理之下,獲得更多獨立的工作機會,且組建成不同的分隊,增加了曝光率。AKB48與其姐妹組合常常被稱作“AKB48團體”,其團體組合成員總數(shù)已經(jīng)超過450人。
(三)三大歌姬的個人原因
由于前面兩種原因,三大歌姬在2005年以后唱片銷量與影響力都有所下滑。并且由于高強度的工作安排,濱崎步左耳失聰、嗓音大變;宇多田光卵巢腫瘤等身體問題影響了她們的正常生活。前者雖未暫停工作,但其作品的表現(xiàn)和演唱會現(xiàn)場演唱的質量上越來越不盡人意,時好時壞;后者暫停了一段時間工作。倉木麻衣為完成學業(yè)也暫停了一段時間,并由于唱片公司宣傳方面等問題,使其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曝光率極低。
正是上述諸多原因,三位歌姬在日本流行樂壇的地位仍在,但號召力與影響力處于一直下滑的狀態(tài),過去唱片市場幾乎被她們壟斷的局面不再。隨著大量新人的加入,團體數(shù)量眾多,如在2014年東京偶像節(jié)上就有138組偶像團體參與表演,日本流行音樂進入偶像團體時代,朝著多元化發(fā)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日本流行音樂的發(fā)展與其所處時代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歌姬時代”由盛到衰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必然的,也是符合歷史發(fā)展進程的。歌姬時代的輝煌讓人驚嘆,如今的衰落也讓人遺憾,但是這個時代所留下的諸多經(jīng)典作品在今天看來依舊閃爍著不滅的光芒。流行音樂作為一種“速食文化”,以商業(yè)盈利為中心,不斷迎合當代人們的審美心理就是它的生存意義。就當代日本流行音樂來說,其生命在于不斷推陳出新,目前團體化、多元化的發(fā)展傾向更適合于當前的社會,可是當文化創(chuàng)作的速度跟不上,生產(chǎn)廠商只能在形式上下功夫,靠形式的改變與更新來維持流行文化的生命力,流行文化的內涵意義就日漸地被忽略了。
雖然目前日本流行樂壇仍有許多歌手在堅持做真正的音樂,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以AKB48團體為代表給日本流行音樂帶來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甚至被2011年的《華爾街日報》稱為“日本經(jīng)濟的激勵者”。那么當這種影響使流行音樂的音樂本身被過于忽視的時候,會給大眾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就筆者自己的直觀感受來說,“歌姬時代”留下了許多的經(jīng)典音樂作品,即使在今天反復聽也能打動人心,而再聽如今流行的一些團體演唱的歌曲,雖然旋律動聽、朗朗上口,但并不耐聽,多聽幾遍就厭倦了,大概這是因為不同人組合式的演唱打破了那種情感表達的連續(xù)性,又或是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多了程式化,少了一點真情實意的表達吧。試想多年以后是否還能重現(xiàn)歌姬獨當一面的情況呢?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文獻:
[1]數(shù)據(jù)來自視頻.日本公信榜歷史總銷量[EB/OL].http://v.yinyuetai.com/video/76549.
[2]數(shù)據(jù)來自濱崎步紀錄片.21歲的光與影[EB/OL].http://v.yinyuetai.com/video/702325.
[3]一口氣讀完日本史[M].北京:京華出版社,2006(01).
[4]譚軍.日本流行音樂中的文化碰撞[J].世界博覽,1999(04).
[5]潘光旦.民族特性與民族衛(wèi)生[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