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袁宏道吏吳期間交游考述

      2017-08-04 02:45:06翟曉楠
      北方文學·上旬 2017年11期
      關鍵詞:袁宏道尺牘王世貞

      翟曉楠

      摘要:袁宏道出仕吳縣,是他獨立自由進行交游的開始。這一時期,袁宏道文學觀念成熟,他抱著強烈的推廣自己文學觀念的愿望,進行交游與文學創(chuàng)作。本文將袁宏道交游人群地域特征與文學特征相聯(lián)系,進而研究袁宏道在吳縣任職期間的交游狀況。

      關鍵詞:袁宏道;吳縣;交游

      一、公安文化圈的延續(xù)

      袁氏家族久居于公安長安里,其地偏僻,遠離當時文化中心,非文化隆盛之所。袁宏道父系家族文化層次不高,但是母親龔氏家族則是詩書簪纓之族,對袁氏兄弟文學修養(yǎng)影響深刻。袁宏道在出仕吳縣之前,這個文化圈對于袁宏道的影響非同一般。吳縣任職期間,具有書信功能的尺牘是他與這一群體交流的主要方式。

      宏道與宗道和小修與舅父的尺牘的內容可概括為三:一是詢問學問進益,二是交游的行蹤報告,三是品評人物。家族之間,相互交流詩文學問,這是公安派人物在互相切磋中發(fā)展完善文學理論,取得共識的主要方式之一。類似于行蹤報告的文字,可知新的文人不斷涌現(xiàn)入袁宏道的視野。而且袁宏道與他們思想碰撞、談禪說道,相知極深。品評人物是袁宏道在不斷交游中尋找知己同盟,全面了解文士學問特點的方式。袁宏道將所結交的新知與兄弟二人交流,是要在群體內達成一致看法,也是袁氏兄弟一個篩選文士的過程,對于后來公安派的形成作用非凡。

      袁宏道故鄉(xiāng)文化圈還包括三袁兄弟共同敬重的李贄、袁宏道的舉業(yè)恩師王以明、袁宏道城南社同社社友等人。宏道與這些人的尺牘與其家族文化圈所關注的內容大體相同。京城文化圈也是如此。也就是說,袁宏道之前建立的文化圈在吏吳期間的交流是此前的延續(xù)與發(fā)展。但是,畢竟兩地相距甚遠,交流密度受限。所以,這對于有著強烈認同需要的袁宏道來說,他還需要擴展新的文化圈。

      二、吳縣新建文化圈

      袁宏道雖然無意于開山立派,但是推廣自己文學觀念的欲望極其強烈。因此,任職吳縣,遠離公安和京城對于袁宏道而言,并非可喜之事。不過,吳縣所在蘇州府亦是集聚文學名流之所。他到達吳縣,以詩文尺牘投拜了多位吳中當地文士。這一群體以張伯起、張幼于、王百榖、曹以新、皇甫仲璋為主。

      袁宏道與這一群體相交時,這一群體早已在吳中文壇歷經風雨,馳騁多年,創(chuàng)作和文學觀念也早已成熟甚至定型。加之,他們都經歷了汪道昆、李攀龍和王世貞在蘇州主持文壇的年月,他們與復古派文人關系密切,甚至某種程度上,他們本人就是復古派的成員。

      王世貞居于鄉(xiāng)里之時,為了壯大復古派陣營,拉攏了一大批文士。他《弇州山人四部續(xù)稿》中有“廣五子、末五子、四十子”這些名目為自己聚集的復古派文人排列名位。王世貞在《弇州山人四部續(xù)稿》卷三《四十子詠》中云:“諸賢操觚而與余交,遠者垂三紀,邇者將十年……而臭味則略等……才均以行,非有所軒轅也?!彼^“臭味則略等”即謂四十子創(chuàng)作文風與王世貞的復古潮流一致。

      張伯起、張幼于、王百榖都名列王世貞的四十子之中,皇甫仲璋的父親皇甫汸也在其列。蓋曹以新是王世貞的外甥,有避嫌之疑,不列其中。但是在王世貞的文集之中,曹以新多次出現(xiàn)。加之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傳》中曹以新的小傳言:“曹山人子念,字以新,太倉人,元美之甥,所謂近體歌行酷似其舅者也?!笨梢?,曹以新也應是王世貞復古潮流的追隨者。

      二張喪父,王世貞、李攀龍皆為其父作墓志銘或者祭文。后來,王世貞父親過世,亦請張幼于為其父作墓志銘。在王世貞落魄之時,張獻翼曾作《寄王青州》有言安慰。王世貞“離茨園”建成之時,張獻翼亦時常出入期間,唱和交游。李攀龍也多次與張幼于唱和,在其文集《滄浪集》中多有顯現(xiàn)。汪道昆、王世貞等組織“南屏社”,王百榖、曹子念等人都曾參與。

      他們不僅與復古派的中心人物李攀龍,王世貞私交甚好,且詩文也表現(xiàn)出強烈的復古意識。陳田《明詩紀事》已簽卷七云:“幼于五七言近體皆佳,而七言尤自錚錚,七言古絶似高岑?!标愄铩睹髟娂o事》庚簽卷三:“張獻翼《文起堂集》惟和調匪偏,長體必兼,善力追古。這是對張幼于詩文創(chuàng)作風格的評論,再次證實了“復古”之實。

      袁宏道對于這一群體詩文的評論,都是強調他們所具有的復古特點。袁宏道評價張幼于高標直追李攀龍和王世貞,曹以新詩文有王世貞文雅之風,看似皆是贊譽之詞,實則不然。袁宏道此時已在多篇文章提出了鮮明的反復古文學觀念。《敘小修詩》借為小修詩集作序而高舉“性靈說”之大旗,正如《列朝詩集小傳》所說,如此“天下之文人才士。始知疏瀹心靈,搜剔慧性,以蕩滌摹擬涂澤之病,其功偉矣。”這一時期的《諸大家時文序》、《丘長孺》等詩文也都傳達了類似的觀點。

      一年以后,袁宏道離開吳縣遇到梅季豹,作《喜逢梅季豹》云:“摹擬成鈍賊,七子遞相誤。羶骨蟻回旋,驢脊蒼蠅聚?!痹甑来罅R復古文人,將他們比為鈍賊,而且直接點出所謂鈍賊就是復古派的前后七子,王世貞、李攀龍恰入彀中。那么,那些評價曹以新等人像王元美的贊譽之詞于此看來相當滑稽可笑,所謂贊譽還不如說是諷刺更為恰切。

      袁宏道還慨嘆道:“吳中詩畫如林,山人如蚊,冠蓋如云,而無一人解語。”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袁中郎,能堪幾許煎爍?”吳中共為一詩的現(xiàn)狀,難免阻礙了袁宏道文學理論的推廣。他在給張獻翼和王稚登的書信中分別說道:“夫吳中詩誠佳,字畫誠高,然求一個性命的影子,百中無一,千中無一,至于文人尤難。何也?一生精力盡用之詩文章圣中也?!边@也可見袁宏道所強調的文藝作品應該具備個性化的特點。袁宏道解官后,于萬歷二十五年,作客潘景升家。袁宏道不忘向潘之恒嘮叨“世人眼塞開元錢,哪能讀得貞觀字”,極嘆復古影響之深和自己文學理論的不被接受,接著又說不要像“世人如眼盲,相牽入阱獄”,定要脫此案臼。這就非常容易明白袁宏道言語犀利,毫不留情面的寫給張幼于的“交惡”尺牘。由此可知,張幼于與袁宏道詩學觀念的極端沖突。這封尺牘把這種相交卻不相知的狀況陡然掀開,才發(fā)現(xiàn)二人根本非同道中人。

      相比于數十年前李攀龍、王世貞在吳縣(蘇州)文壇一呼百應而言,袁宏道可謂鎩羽而歸。袁宏道天生早慧,又有不甘居人后的領袖氣質和不怕露才揚己的擔當,李贄評之為“英特”。這樣一位自視甚高之人,登高一呼,卻無人響應的悲涼可想而知。這種挫敗感,對于的袁宏道來說,應是一種難以忍受的痛楚。endprint

      三、吳縣困境的突圍

      鍾惺《與王稚恭兄弟》云:“袁儀部所以極喜進之者,緣其時歷低往哲,遍排時流,四顧無朋,尋伴不得,忽得一江進之,如空谷聞聲,不必真有人跡,聞沒然之間而喜?!睆逆R惺此言也道出袁宏道吳縣四顧無朋,備受冷落的困境。袁宏道在這種窒息的吳縣文壇氛圍中,尋求突圍。他試圖通過擴大交往空間發(fā)現(xiàn)他志趣相投的文士。

      鍾惺認為江進之是袁宏道突破吳縣困境的關鍵所在。吳縣期間,二人的關系在政治、文學、人生志趣等方面都高度一致。江盈科和袁宏道是同榜進士,又有同鄉(xiāng)之誼,江盈科擔任知縣的長洲縣與袁宏道的吳縣僅隔著一條錦帆徑,治所相近,二人交游應相當便利。

      在吳地山溫水軟之中,袁宏道與江盈科共同發(fā)現(xiàn)了自然的力量,同時也為他們的苦悶打開了釋放的道路。最為關鍵的是,二人在這段時期內通過不斷的討論與大量的創(chuàng)作,袁宏道形成了自己的文學理念。袁宏道曾言:“近來詩學大進,詩集大饒,詩腸大寬,詩眼大闊。”正是這樣的精神狀態(tài)和創(chuàng)作熱情,才有《敝筐集》、《錦帆集》、《解脫集》等三集的刊刻。而盈科為這三部詩文集都撰有序文。江進之《<敝篋集>引》:“詩何必唐,何必初與盛?要以出自性靈者為真詩爾……則性靈無不畢達,是之謂真詩,而何必唐,又何必初與盛之沾沾?”《<錦帆集>序》又言:君(即袁宏道)詩詞暨雜著載在茲編者,大端機自己出,思從底抽……”

      袁宏道的作品與二人石破天驚的文學理論一起出現(xiàn)在當時的文壇上。而且,這種理論漸漸發(fā)展成為一個群體的共識。宏道回信稱賞盈科之序文:“序文佳甚?!跺\帆》若無西施當不名,若無中郎當不重;若無文通之筆,則中郎又安得與西施千載為配,并垂不朽哉!”宏道之言頗為戲謔,但是對于盈科之知音之言深感欣慰。在政治、文學、人生志趣的共鳴,袁宏道從吳縣壓抑的文壇氛圍解脫。

      陶石簣兄弟居于南京,與吳縣并不為遠。宏道多次相邀二人過訪吳縣,不過也只有十幾日。但是就在這短短時間內,袁宏道與他們共同完成了對吳中虎丘等眾多名勝的游覽,寫下許多小品游記,也是袁宏道最令人稱道的作品。屠隆偶然到吳縣,袁宏道識得一個詩文理念相同之人。但是屠在吳縣停留一天,就是這僅僅一天,袁宏道也欣喜若狂?!锻跻悦鳌饭{云:“游客中可語者,屠長卿一人,軒軒霞舉,略無些子酸俗氣,余碌碌耳?!痹甑缹@個游客中唯一相知相交之人充滿了喜悅與贊嘆。給屠隆的箋“明年將掛冠,從長卿游,此意已決”也并非客套應酬之語,袁宏道辭官之后的確遍游吳越,這一作法是否受屠隆啟發(fā),雖然不得而知。但是,二人知心之處,可見一斑。方子公是袁宏道的門客,袁宏道寫于方子公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的不過是袁宏道在吳縣寂寞之時,與方子公相伴排解無聊、尋求慰藉的狀況。

      袁宏道同年中進士以及萬歷二十二年末在京城參與選官的士人群體,袁宏道也有意識的通過交游與他們保持聯(lián)系。他們中很多人同年授官南方,和袁宏道極其相似,多是知縣。這些年輕的進士,有著自己的思考與觀念,公安派的主要參與者并不為多,基本為一般的朋友關系。不過,袁宏道這種有意識的結交,不得不說用意深遠。在吳縣的文學交流中,因為這一部分人員很多都與袁宏道經歷相同,袁宏道認為這一群體最能理解擔任知縣這一政治身份的痛苦,所以將自己擔任知縣的苦惱也多向這一群體傾訴。

      袁宏道給這些人的尺牘中,基本篇篇涉及他為知縣所苦的心態(tài)。《楊安?!饭{中,袁宏道抱怨為官使他肉體受到摧殘,文人雅士的閑情逸致不得舒展?!渡驈V乘》箋中,袁宏道怨氣滔天,事無巨細將吳令之苦件件道來,上官、過客、簿書、錢榖之苦,雖然艱難,但是還可應付。袁宏道所謂“沒証見的是非,無形影的風波”已經不是吳令外在有形之苦,而是將這種煩惱以佛家之語推及更大的空間范圍,以至于逃遁無地。如果佛家回頭是岸,還是脫離苦海之道。袁宏道苦嘆自己是到不了岸的苦頭陀,其中苦不堪言,無法解脫之處,可想而知。最后,《聶華南》箋中,袁宏道已經從怨恨變成了反抗,將吳令冠帶袍服盡數棄若敝屣,以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狂放對抗為官之苦。

      與多位喜好佛理的朋友探討佛理也是袁宏道的交游形式。因為這些人佛學修為觀念各自不同,袁宏道與眾人所談重點也不一樣??v觀袁宏道吳縣涉及佛禪探討的詩文,社交意義似乎更為突出。兩篇名為《管東溟》的箋都是給蘇州府致仕高官管東溟的尺牘。《明儒學案》載管東溟是主張儒釋合一的泰州學派人物。袁宏道給他的尺牘也是討論這個問題。這兩篇尺牘,袁宏道似乎只是根據此人的身份和學說觀點發(fā)表一點儒釋合一的議論而已?!蛾愔惧尽啡此凭渚潢P禪,但實則并非如此。袁宏道不過借《華嚴經》中的“礙”與“無礙”的詞匯對知縣任上事事繁雜,為官痛苦的現(xiàn)狀的抱怨,求得朋友理解。錢伯城《曹魯川》箋下按曰:“宏道于佛學并無深研,觀其《西方合論》,僅能以念誦佛號,教人修行,可知與一般佛教徒,相差無幾?!彼?,與其說袁宏道的佛禪觀念,倒不如說袁宏道借佛禪的幾個關鍵詞張揚個性,維持社交。

      四、知縣政治身份之下的官場之交

      他擔任吳縣縣令期間,亦難免有官場之交。身為官場后輩,他拜謁蘇州府致仕的高官,身為父母官,提攜吳縣當地后起之秀。袁宏道自己所編《錦帆集》,事無巨細,把他與上司、下官的官樣文書也選入其中,與蘇州府當地致仕官員和秀才的交往相交的詩文也多是客套之語。

      寫給欽叔陽秀才僅僅是詢問其參加院試的情況,然后就就此闡發(fā)世俗道德感受。寫給顧紹芾秀才也是由科舉入手,發(fā)表對當時官場的議論。關于錢希言,袁宏道在《朱司理》中言道:“若錢希言,則吳中后來儁才,名不及諸公,而才無一其右者。明公觀詩,當自知之。”此時,錢還未顯名,袁宏道作為吳縣父母官,提攜錢氏,亦在情理之中。

      袁宏道與吳縣當地在職上下級官吏多使用尺牘交往,因為這一群體都是與袁宏道存在公務聯(lián)系,所以有一部分是公文書寫。這些作品,絕大多數都涉及袁宏道強烈的辭官愿望,間或幾篇是辭官離開吳縣與官員告別的作品。題為《徐少府》和《朱虞美言司理》也是苦官書寫,只是這里的苦官書寫與給友人的尺牘又有明顯的區(qū)別。與志趣相同的朋友尺牘的苦官書寫多是做官難以自適舒展,以苦頭陀比喻擔任吳令的自己。這種書寫的苦多是精神之苦。與吳縣上下級官吏,袁宏道則變換方法,極力突出做官 “嘔血癥遂大作,近已作床褥中物,不知可得起否?”和“有性命不能保”這種肉體上的折磨,以及“楚人仕吳者若云,獨弟以不才,爲鬼神所罰?!毕喈敼俜降脑捳Z。辭官的七篇尺牘所用的理由也大體以此為主,還摻雜孝道不行等等官員身份所必須符合的社會倫理規(guī)范來說服上官。endprint

      五、結語

      縱觀袁宏道吏吳期間的創(chuàng)作情況,社交意義極其突出,充滿了尋求認同的篇目。這其中,既有維持前期兩大文化圈和為后來形成的公安派尋找到眾多志同道合文士的欣喜,也有在吳縣文壇復古氣氛中的壓抑與痛苦。不過,這種痛苦也為袁宏道堅定批判復古文風,呼喚文學創(chuàng)作個性化和提倡性靈文學提供動力。也許正是經歷困難,才有偉大的事業(yè)。

      注釋: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xù)稿》卷三,《文津閣四庫全書》,商務印書館, 2005年,第475頁。

      [明]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82頁。

      [清]陳田《明詩紀事》己簽卷七,清陳氏聽詩齋刻本。

      [清]陳田《明詩紀事》庚簽卷三,清陳氏聽詩齋刻本。

      《列朝詩集小傳》,第567頁。

      《袁宏道集箋?!?,第387頁。

      《袁宏道集箋?!罚?76頁。

      《袁宏道集箋?!罚?76頁。

      《袁宏道集箋?!?,第503頁。

      《袁宏道集箋校》,第536頁。

      《袁宏道集箋?!罚?84頁。

      [明]鍾惺《隱秀軒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63頁。

      《袁宏道集箋?!罚?92頁。

      《江盈科集》,第276頁。

      《江盈科集》,第277頁。

      《袁宏道集箋?!?,第306頁。

      《袁宏道集箋校》,第223頁。

      《袁宏道集箋校》,第253頁。

      《袁宏道集箋校》,第252頁。

      《袁宏道集箋?!?,第247頁。

      《袁宏道集箋?!?,第247頁。

      《袁宏道集箋?!?,第293頁。

      參考文獻:

      [1][明]袁宏道著,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箋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元明史料筆記叢刊[M].北京:中華書局 1979.

      [3][明]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明]江盈科著,黃仁生輯校.江盈科集[M].長沙:岳麓書社,2008.

      [5][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續(xù)稿,文津閣四庫全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6][明]鍾惺.隱秀軒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endprint

      猜你喜歡
      袁宏道尺牘王世貞
      明代復古詩學與家族之關系——以王世貞家族為考察中心
      楊建民先生書法作品
      李攀龍、王世貞復古文風在朝鮮朝文壇的傳播與影響
      東疆學刊(2021年4期)2021-02-12 01:51:02
      米芾《尺牘-書札》集錦(上)
      丹青少年(2017年3期)2018-01-22 02:50:29
      袁宏道吏吳期間交游考述
      北方文學(2017年11期)2017-07-31 16:11:35
      袁宏道吏吳期間交游考述
      米芾《尺牘-書札》集錦(下)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8
      沒有王世貞就沒有《本草綱目》
      孫衛(wèi)國《王世貞史學研究·王世貞著作目錄表》補正
      《海源閣珍存尺牘》——薩迎阿、翁同書、陳官俊、吳式芬書札
      天一閣文叢(2012年1期)2012-10-13 07:58:41
      台江县| 呼玛县| 中西区| 禹城市| 外汇| 永宁县| 沂南县| 罗源县| 乌苏市| 武定县| 龙山县| 泰顺县| 利川市| 鄂托克前旗| 黄平县| 钟山县| 晋州市| 龙游县| 聊城市| 弥勒县| 嵩明县| 白沙| 贡山| 伊金霍洛旗| 金塔县| 土默特左旗| 丰镇市| 宁晋县| 洞头县| 墨脱县| 万宁市| 宜宾市| 蒲江县| 玉屏| 永平县| 全南县| 阿尔山市| 竹北市| 怀化市| 淅川县| 塔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