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登科?黃妙秋
摘要:在網絡web2.0時代,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快速發(fā)展,微課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廣西地方戲鑒賞》系列微課,運用微課制作技術,創(chuàng)新授課模式,讓在校大學生通過網絡,自主的發(fā)現(xiàn)戲劇音樂的魅力,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有效引發(fā)他們接觸、學習廣西地方戲精粹的興趣,這也是對于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一種途徑。
關鍵詞:微課;廣西地方戲??;傳承和保護
地方高校是推動區(qū)域社會經濟文化發(fā)展的前沿陣地,重視傳統(tǒng)戲曲藝術普及與發(fā)展是地方高校的責任與義務,廣西地方戲劇以微課的形式走進大學,是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舉措。另一方面,這也推動了高校的辦學特色,讓我國的高校教育上升一個新的高度,這對社會人才的培養(yǎng)是極大裨益的。
一、制作《廣西地方戲鑒賞》微課的意義
(一)符合當代大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yǎng)
當前,大學生對于潮流蘊含創(chuàng)新精神的藝術的種類的喜好追求,如電影、電視、流行音樂等,而對于傳統(tǒng)的、古板的、創(chuàng)新性較弱的藝術種類缺乏關注,如戲曲、雕塑、嚴肅音樂等。就戲曲而言,對戲曲一點都不了解的占到總人數的1/3,另外的 2/3 的人對于戲曲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對于戲曲有較深層次的理解的人群,僅占 1.37%。由此可見,戲曲在當下大學生的認知中的缺失,僅僅都停留在了解一點的地步,而且有多余一半的人平時根本不欣賞戲曲,也不知道自己的家鄉(xiāng)有戲曲。從大學生是否愿意消費的角度來看,有 1/5 的人不愿意把錢花在觀看戲曲表演上。[1]這說明在大眾快餐文化的興起后,這種包羅萬象,集百行于一體的戲曲藝術受大學生的關注度大為降低。
(二)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
從學習和了解戲曲的渠道來看,有一部分大學生了解和學習戲曲依靠老一輩人口傳心授,但這種學習方式具有較大的局限性,他們獲得戲曲方面的知識非常有限。絕大部分大學生主要是通過網絡和電視了解和接觸戲曲,這說明在當下視聽媒介環(huán)境下,隨著手持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互聯(lián)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泛在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戲劇音樂本身經過漫長時間的打磨,它里面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有南北腔體的差異,有伴奏樂器的異同,有服裝妝容的對比,有分化明確的行當。這些內容通過不同系列的微課制作來統(tǒng)一資源整合,并且以分集的形式加以區(qū)分,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視頻的觀看與討論,極大的提高學習中的趣味性,與枯燥的文本閱讀相比,將顯得更有生命力。
(三)是“戲劇進校園”的一次有益嘗試
戲劇音樂在高校中僅作為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公選課的一個內容,2013年我們廣西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舉辦第一屆的“曲藝大賽”。當時比賽中除了相聲《雙簧》給大家?guī)淼挠鋹傮w驗外,給人留下深刻影響的當屬《分飛燕》,大家接觸了這場演出后,才知道這旋律熟悉婉轉的音樂竟是來源于傳統(tǒng)粵劇曲目。2014年,廣西教育廳為了推廣民族戲劇的傳播,出動了明星劇院的彩調劇演出團到廣西各高校巡回演出,當時演出了彩調劇的經典曲目《王三打鳥》,《劉三姐》。演出的過程中座無虛席。這說明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教育部門是非常注重對于本土戲劇音樂的發(fā)展的。
二、廣西地方戲微課內容的選擇
廣西的地方戲種類繁多,選擇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容的選取要有利于大學生藝術審美價值的提高
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審美就是含蓄,注重意境,在于寓意而不在于寫實,戲劇融合幾千年文化藝術精華,集歌、舞蹈、劇、于一身,虛擬的舞臺表演形式與傳統(tǒng)美學的追求相一致。《廣西地方戲鑒賞》系列微課的制作內容要注意選擇人物刻畫細膩,富有藝術觀賞性的。如桂劇,它利用桂林方言演唱,聲調優(yōu)美,抑揚有致。細膩質樸的表演風格,原始的桂劇劇目,大多由歷史故事改編,表演較為粗獷,大多在鄉(xiāng)下廟會演出。桂劇《拾玉鐲》中,靚麗靈巧的孫玉嬌坐在門前秀女工,被瀟灑多情的傅鵬發(fā)現(xiàn),借故落下玉鐲表達心意,玉嬌撿起玉鐲豐富的肢體動作十分巧妙地刻畫出人物的心理活動,使人得到很大的藝術享受。這種全方位立體的刻畫會逐漸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高尚的藝術趣味,知道美的含義,引導他們正確的是非,善惡,美丑觀。
在微課的制作中,選取這些精致的曲目就是結合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觀念進行審美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大學生擁有一份健康高尚的藝術情操,當代大學生要摒棄社會上光怪陸離的低級趣味,培養(yǎng)自己獨立高尚的審美眼光。
(二)內容的選取要有利于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
德育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戲曲音樂的欣賞可以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學生通過對戲曲作品的欣賞來增加自己的知識,因為相當一部分的傳統(tǒng)戲劇都以真實的歷史作為創(chuàng)作題材,中國戲曲縱橫千古,大浪淘沙。我們在微課制作的取材之中,是非常重視這一點的。比如桂劇《大儒還鄉(xiāng)》微課內容的選取,講訴了廣西歷史名人,清代東閣大學士陳宏謀,他身工部尚書的一品官吏,一生兢兢業(yè)業(yè),告老還鄉(xiāng)之際,發(fā)現(xiàn)官員利用自己的惠農改革中飽私囊,坑農害農,毅然站出反對追查此事,上演了一場封建君臣,親情,人生選擇的一場太碰撞,體現(xiàn)出為官清正廉潔,為民伸張正義。[2]這些優(yōu)秀的戲劇觸動人的情感,震撼人的心靈,也符合現(xiàn)代社會反腐倡廉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去認識人生,認識真善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道理。
(三)內容取材要具有代表性
廣西代表性戲劇之一的壯劇,由于所屬地域不同而又分別成為北路壯劇,南路壯劇,壯師戲,富寧壯劇,廣南壯劇。[3]從藝術特色上講,壯劇的伴奏音樂非常豐富,音樂顯得飽滿,富有情趣。壯劇伴奏的打擊樂器是其獨一無二的,這些打擊樂器的配合特點是我們微課制作選取的音樂重要素材。而且壯民在古時候多參與祭祀等宗教信仰,其發(fā)展的表演形式多與巫舞,請神的動作頗有淵源,所以壯劇的舞臺風格舞蹈的因素也是別具一格,其經典劇目《百鳥衣》,是由流傳于橫縣一帶的壯族民間故事改編而成,劇中青年張亞原狩獵結緣與一只大公雞幻化而成的姑娘,并力抗衙門土司垂涎的奪妻惡舉,最終與妻子合計除掉惡霸,遠遁生活的故事,這部劇具有很強的神話色彩,但同時也反映出人們對自由純真愛請的追求,使我們青年人更好的去理解對于愛情的追求與擔當,符合現(xiàn)代人的口味,易于接受。
三、《廣西地方戲鑒賞》系列微課制作的過程與應用
(一)前期準備
首先,依據上述內容選取原則,經過篩選,我們將廣西地方戲劇的最具代表性的、易于現(xiàn)代人接受的經典曲目的影像資源進行整合。接著,下一步是合理選取知識點。包括發(fā)展歷史、角色行當、表演形式、代表性劇目介紹。另一方面,要找出該劇種最與眾不同的、別具一格的獨特之處所在,進而進行專門的介紹。比如說彩調劇,它主要是分為生、旦、丑三大類,在對于彩調劇的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其中旦行與丑行尤為出彩最為出彩和有趣,所占的舞臺比重大,因此筆者在彩調系列中介紹角色行當的章節(jié)里,專門選取了旦角和丑角作為主要知識點進行介紹。
其后,準備微課素材,包括ppt的制作,解說文本撰寫,欣賞曲目版本篩選等等。為了追求圖文并茂、畫面多樣的效果,在錄制微課視頻之前,要將需要呈現(xiàn)的圖片和文字制作成PPT課件,以及提前撰寫解說文字文本,收集、整理和選取所需呈現(xiàn)的圖片,并將此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在欣賞曲目版本篩選方面,我們一方面要盡可能選用廣西地方戲經典的片段,另一方面也要兼顧到當代大學生的審美習慣,盡量尋求二者的平衡,做到既能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該劇種的經典唱段,又易于學習者接受。
最終確定微課錄制設計方案,包括整體風格設計、背景音樂的編排、呈現(xiàn)形式的安排等等。在整體風格設計上,盡量做到同一系列的前后章節(jié)的視覺畫面風格一致,不同系列章節(jié)的風格有所區(qū)別,背景音樂隨視頻內容的不同而合理編排(除唱段欣賞以外),比如內容向上積極戲劇,我們就采用活潑輕快的輕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內容悲情的戲劇就采用莊重,舒緩的音樂,這樣會使微課的色彩更加鮮明。微課制作者在微課錄制方案里還要進一步根據內容的需要,編排各個知識點呈現(xiàn)的先后順序,一般可采用“歷史來源→行當→唱腔音樂→經典劇目鑒賞”的順序,如壯劇,我們可以這樣安排,第一,利用ppt播放壯劇的歷史來源,藝術特色,接著介紹它的行當與唱腔音樂,在每個知識點播放的最后,通過插入的語音對本知識點內容進行一個歸納,這樣全方位,立體的呈現(xiàn)結構是十分好的,加入思考討論的環(huán)節(jié),能廣泛的引起對傳統(tǒng)戲劇的興趣,這也是我們努力的宗旨所在。
(二)錄制視頻
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安裝一個視頻錄像軟件 Camtasia Studio來對于微課所需的影視資源進行錄制,比如制作桂劇代表性劇目欣賞《拾玉鐲》時,首先打開第一課的文本ppt,在電腦設備桌面上運行Camtasia Studio軟件,打開并錄制已經收集好的《拾玉鐲》經典唱段視頻資料,這時候用麥克風進行語音的輸入,同步插入課程。一邊講解一邊錄制。隨著對這個曲目視頻的錄制后,ppt上會同步保存講解的語音步驟,因為考慮到當前學習者對于戲劇的印象過于淺薄,所以為了杜絕乏味,我們不得不重視旁白的語言組織和應用。一個視頻的制作離不開幽默的語音注解,它能更好的引領我們去學習。
《廣西地方戲鑒賞》系列微課的制作,對于音樂鑒賞課的現(xiàn)代化新型教學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以后對民族地方戲劇音樂的學習了解方式將更為便捷。通過系統(tǒng)性地制作一系列《廣西地方戲鑒賞》視頻微課課程資源,探索教學新實踐的應用體驗,從另一方面也推動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推廣,是緊跟時代潮流,推動教學方式革新的新體驗,亟待更多的音樂教育者積極參與和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季國平,崔偉,饒文富等.2015年中國戲劇藝術發(fā)展報告[J].劇本,2016(3).
[2]顧樂真.廣西戲劇史論稿[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2.
[3]楊戈平.一個人一條路一條河——參與桂劇《大儒還鄉(xiāng)》創(chuàng)作心得[J].劇本,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