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臨滄市鎮(zhèn)康縣邊境村落紅巖村,畢世華巡查邊境時,一顆地雷讓年僅37歲的他永遠失去了左小腿。如今,他不得不拄著雙拐在家中進行復健訓練,無法再像往常一樣,花上一兩天時間去巡邏他守護的117號至121號界樁,一段6.7公里長的邊境線。
作為黨的十八大代表,他認真履職,關注民生,村民評價他:“帶領我們致富,也對老百姓好,我們信賴他?!?/p>
作為外事界務員,他曾冒著炮火在邊界插上國旗,也曾細致入微處理邊民糾紛,被當地群眾親切稱為“泥腿子外交官”“活界樁”。
作為曾經的村黨總支書記,他帶領村民布下的四大產業(yè),讓百姓嘗到了致富的甜頭,也讓這個邊境村落成了一個大的“活界樁”。
關注民生事業(yè),黨代表深得民心
2004年至2012年,畢世華曾先后擔任紅巖村委會主任、村黨總支書記等職,他還有個光榮的身份:黨的十八大代表。
2012年,刺樹丫口村輟學兒童達到30%?!耙驗檫h,父母一般等到八九歲才送去讀一年級,讀著讀著就不送了?!崩^續(xù)送孩子的,生產也常常被耽誤。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作為黨代表,首次履職時,他關注的就是邊疆少數民族教育。當云南團討論十八大報告時,他就提出了撤點并校帶來的不便這一問題。
后來,“十八大巡講團”來到南傘鎮(zhèn)時,畢世華專門又為此事作了報告。巡講團專門派人實地調查,并寫了論證報告。
2014年開始,校點開始恢復,其中刷布場自然村、紅巖自然村兩個校點進行重修,并增加規(guī)模辦學,壩子隊自然村,直接恢復上課。
布下致富產業(yè),美好家園固邊疆
畢世華將“強組織、建陣地、聚人心、固邊疆”牢記心里?!按蹇创濉艨磻?,群眾看黨員和干部。作為黨員干部更要積極帶頭貫徹落實好上級黨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帶頭干好村里的事務,群眾才會信任,基層黨組織才能發(fā)揮聚人心、固邊疆、建設美好家園的作用?!碑吺廊A說,通過發(fā)展產業(yè)帶領村民致富,最能聚人心,從而達到固邊疆的作用。
1997年,畢世華初中畢業(yè)進入紅巖辦事處(后更名為紅巖村委會)做文書,同時參加了云南省委黨校鎮(zhèn)康分校連續(xù)六年的學習。此時,從小嘗過貧困的他,開始把改善村里交通,解決群眾用水,配置產業(yè),讓村民過上幸福生活納入夢想。
很快機會就來了,2004年5月, 25歲的畢世華當選紅巖村委會主任。之前,他參觀了鎮(zhèn)康縣甘蔗種植示范點白巖村委會,覺得紅巖村老百姓也有潛力種甘蔗增收。
原來習慣種包谷,現在種甘蔗前景不知,還得推掉一部分耕地做產業(yè)路,有的村民不愿意了。
怎么辦 畢世華白天跟著村民一起下地干活,晚上直接在村民家里住下。黨員干部齊上陣,用了一年時間才說服每一位農戶。
即便如此,第一年種村里也只種了560畝甘蔗。所幸次年糖價回升,村民很快發(fā)現種甘蔗畝產收入是種包谷的近4倍,不用催都主動要求種植甘蔗了。
2006年,畢世華陸續(xù)被派去云南農業(yè)大學、華西村、小崗村、農科村學習。“跟各個省的精英討論,交流后,得出一個發(fā)展方向,邊境自然村得因地制宜布置產業(yè),靠山吃山,把地盤活才行。”
畢世華和村“兩委”反復商議決定,在海拔1200米以下種甘蔗,1200米至1400米之間發(fā)展咖啡+澳洲堅果套種模式,1600米至1900米之間種核桃,套種烤煙。
有了甘蔗的經驗,后面的產業(yè)發(fā)展就順利了。截至目前,村“兩委”帶領紅巖村群眾發(fā)展了2000多畝甘蔗、15340畝核桃和烤煙、4060余畝咖啡,套種澳洲堅果?!霸谖覀冩?zhèn)康縣,像我們這種家家都有至少一樣產業(yè)的村委會獨此一家。”畢世華不無驕傲地說。在他的帶領下,村里還修了100多公里的產業(yè)路。
“我們紅巖村村民,人年均收入6726元,比以前翻了幾番。2004年以前,413戶村民不足20輛車,現在戶均至少一輛車,最多一戶人家有9輛車?!痹诩t巖村委會主任楊文剛來看,畢世華功不可沒。
冒死插上國旗維護祖國邊境安全
鎮(zhèn)康縣與緬甸果敢地區(qū)毗鄰,國境線長96公里??h城所在地南傘鎮(zhèn)是邊境口岸重鎮(zhèn),距緬甸撣邦第一特區(qū)果敢縣城9公里,距緬甸重要城市臘戌87公里。居住在鎮(zhèn)康的廣大農民世代生活在邊境,對這里的山川河流、界碑界樁、通外出口了如指掌,有些就被政府聘任為界務員。畢世華就是其中一位。
2009年8月27日下午,“轟、轟——”刷布場執(zhí)勤點聽到境外傳來兩聲巨響,正在巡邏的畢世華警覺到不對?!拔乙恢毕矚g看戰(zhàn)爭片,知道國旗插上去,就宣示了主權?!碑吺廊A說, 他的第一反應,就是開車去縣城買了一捆國旗,帶著黨員干部和武裝干事一起去插國旗。
由于邊境線長,只能分工。有人不敢去,“我就說,不要怕,插上國旗就安全了,最危險最遠的地方我去?!碑吺廊A帶著李國斌去了119界樁,插好國旗又帶著兩個人去121界樁往120界樁方向插國旗。
這是畢世華第一次插國旗,在此之前的2009年8月8日,緬甸國內發(fā)生軍事沖突,大量邊民涌入鎮(zhèn)康境內?!拔覀儼堰吤癖茈y看作投親靠友,村干部帶頭領回家里照顧,我就領了七八個回去。”畢世華說,當時大家都不輕松,沒有聽過這么近的炮火,難民還在自己家里,插上國旗也是為了避免炮彈危及村里?!斑€真起了作用,雙方武裝人員沒有過界,難民也知道過了紅旗就安全了。”
面對槍炮聲,他坦言會害怕,想到家里的幼兒,也會很惜命?!暗@是我作為一個界務員應盡的職責,我相信把國旗插在國界線上,我們的群眾就安全了?!?/p>
這次工作中,畢世華帶領村民們創(chuàng)造了奇跡,在境外邊民滯留的近半個月時間里,當地沒有出現一例人員死亡,沒有發(fā)生一起人畜傳染病,甚至沒有出過任何刑事和治安案件。
實際上,畢世華18歲參加工作就開始了這項工作,但正式聘任是2007年4月至今,負責中緬邊境117、118、119、120、121號界樁地段6.7公里的界務巡查、管理和維護。
1998年,他處理的第一起糾紛是爭地,面積不足一畝。事關國土主權,不能讓的自然就不能讓步,也不能讓對方吃虧?!疤幚韮蓢吤竦募m紛比協(xié)調本村糾紛難多了?!钡谝淮?,畢世華感覺到了界務員工作的神圣?!拔覀兣c外交官不同的是,除了考慮國家尊嚴、領土完整,法律政策外,還要考慮民俗民風問題?!?/p>
一直以來,畢世華與境外邊民關系都很親近。畢世華去界樁附近干農活,雙方互相請對方吃飯?!皣Z嗑時順便把共同維護邊境、和睦相處的政策宣傳一遍。農忙時,還互相幫忙?!?/p>
外事無小事。畢世華細致的管理贏得了邊民的尊重,靈活公正的處理方式,界務員“自家人”的親近形象,讓“有事找界務員”成為邊民的共識。被聘為外事界務員以來,畢世華先后制止過牧行為120多起,處理過伐行為7起、過耕問題4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