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學
特級教師,教育學者,小學校長,教育暢銷書作者,愛麗絲繪本閱讀課程創(chuàng)生者。建有“閆學”個人微信公眾號。
靜下來會追問自己:你,為什么做老師?
這個問題追問了二十多年。我的答案還是沒變,我還在這里。
不知何時,“情懷”成了一個頗具諷刺意味的詞,但如果我們不談“情懷”,我們今天做老師,那力量的源泉在哪里?
我今天就想談談情懷。
正巧,這兩天得知《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一書再版付印了。在此書再版之際,我還是想說:為了愛孩子,我們做教師。
而這,是當下所有堅守教育崗位的教師共同的情懷。
看到新書的封面,十分感慨,仿佛又回到了8年前,那段心無旁騖、滿懷激情寫作這本書的日子。
那是2008年春天,我啟動了這本書的案頭準備工作。2008年暑假,我閉門不出,完成了這本書的初稿。2009年1月,這本書正式推向市場,迅速受到一線老師的熱烈歡迎,成為教育暢銷書之一。
直到現(xiàn)在,這本書已經重印十幾次,屬于教育常銷書了。
后來,又寫了《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班主任》,也入選2012年教育暢銷書獎。
這些年,我無數(shù)次在各種場合提到蘇霍姆林斯基,不僅跟他學當老師,學當班主任,也學當校長??梢哉f,蘇霍姆林斯基是我教師生涯中最重要的遇見。
以下這些文字,也是這本新書的序言。
如果生命可以重來,如果可以重新選擇,如果不是命運的偶然安排,如果我能夠突破現(xiàn)實的種種局限,如果有人問我——你是否還會做教師,如果我的回答必須是誠實的,那么,我會給出很多答案,但其中必定有一個答案——
我還是會選擇做教師。
我愈來愈堅信,選擇做教師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你可以繼續(xù)做夢,它不會妨礙你繼續(xù)做夢,但終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正是做教師使你的夢插上了翅膀,你因此有了別人沒有的幸運——你看到的那個世界是如此復雜而單純,絢麗而澄明。
很多年前,那個懵懵懂懂的女孩剛走出校門又踏進了校門,她由一個愛做夢、愛看電影、愛打扮、愛寫詩的女生變成了教師。教師工作的繁雜和與此俱來的茫然,使她對自己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可是,很幸運地,她讀到了一本書,遇見了一個人。那是《給教師的建議》,作者是一個叫蘇霍姆林斯基的教師。
這是她教師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遇見。她第一次看到世界上竟有這樣的教育,這樣的教師,她第一次發(fā)現(xiàn)教育是如何作為一種信仰融入一個人的生命,她第一次意識到做教師原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她又重新開始做夢,她想做一個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的教師!
這個女孩就是我。
直到今天,在我做教師的這些年里,在反復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研究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體系,甚至在寫完了這本《跟蘇霍姆林斯基學當老師》的書之后,我依然為自己當初的遇見——更為這些年在研讀蘇霍姆林斯基的過程中那些不斷的遇見,而倍感驚喜和幸運。作為一名教師,我從來沒有設想過世界上竟有這樣的語言教學——
在河岸邊,在田野里,在夜間的篝火旁,在燦爛的星空下,在淅瀝的秋雨中,在大雪紛飛的冬夜,老師教給孩子們怎樣用恰當?shù)脑~匯說出他們的觀察和思想。他們曾經饒有興味地觀察一棵覆蓋著白雪的松樹,發(fā)現(xiàn)了它在晚霞的照耀下魔術般的色彩變幻:時而呈淡淡的粉紅色,時而變?yōu)殚偌t色,一會兒又呈絳紅色,然后又變?yōu)樽纤{色……孩子們興致勃勃地編起了小詩描繪眼前的景象,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和神奇的想象展現(xiàn)了豐富的精神世界。
做教育可以這樣做嗎?做教師可以這樣做嗎?蘇霍姆林斯基就是這樣做的。這是他的“藍天下的學?!?,也是他的“快樂學?!?,他就是在這樣的學校里做教育、做教師的。
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這是一個美好的理想,但又并非是遙遠的烏托邦,因為它曾經在這個世界上實實在在地存在過。如果說這些年我在教育這條路上從來沒有停下過奔跑的腳步,那是因為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教育已經成為力量的源泉,它在我的內心深處涌動,促使我不停地嘗試、反思、否定、認可、打破、建設……我想試試,作為一個中國教師,在當下的教育大背景下,做教育、做教師能做到什么程度?與蘇霍姆林斯基在上個世紀中葉的烏克蘭創(chuàng)造的那個教育奇跡相比,我們究竟還有多大的距離?
其實,當我們回到人本身,就會發(fā)現(xiàn)教育的過程雖然面臨種種困難,但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十分單純的,那就是一切著眼于人的發(fā)展。在蘇霍姆林斯基龐大而完整的教育體系中,有一個根本核心,那就是“人”。因此,他提出了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的理論。只要我們心中有“人”,只要我們把人的全面和諧地發(fā)展放在第一位,就能突破當下種種堅硬的壁壘,就能在這個日益紛繁、喧囂的世界上找到幫助孩子的辦法和途徑。
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浸滿了愛,那些用文字記錄的歲月里也浸滿了愛。他常常用浸滿了愛的目光去觀察孩子們。對孩子透徹的理解與關愛,對教育全面的洞察與把握,對孩子所生活的這個世界無限的悲憫與同情,使蘇霍姆林斯基不僅當之無愧地成為世界教育史的一座燈塔,而且他本身就是一個大寫的人。因此,蘇霍姆林斯基打動我們的絕不僅僅是他的理論和信念,更有他作為一個可完全信賴的師長、父親、朋友與一個真正男性的無比高貴的全部質素。
如果說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個為了愛孩子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那么,對于今天的我們,也當是——
為了愛孩子,我們做教師。
從遇見蘇霍姆林斯基到追隨蘇霍姆林斯基的二十多年里,我做過一線教師,做過教研員,如今又做校長,我還是想說:為了愛孩子,我來做教師。
這本書,是一個教師寫下的愛,思考,困惑,迷茫,奮斗,信念,以及從未改變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