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理
說法 / Remark
富養(yǎng)自己,你真懂怎么做嗎
◎ 艾理
“窮養(yǎng)兒子富養(yǎng)女”作為一句古訓,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是多少說明身為女性更應該被富養(yǎng)。即便年幼時沒有充分的條件來踐行,那么長大成人之后一直到老,女人都應該有一種“我要富養(yǎng)自己”的態(tài)度。只有先學會富養(yǎng)自己,才能去滋養(yǎng)他人,才能真正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心愛的人過一生。
弗吉尼亞·伍爾芙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一書中提及,女性寫作必須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若將“一間自己的房間和1500英鎊的年收入”引申為女性經(jīng)濟獨立的必要條件,似乎也不為過。要想成為合格的新時代女性,不但要精神獨立,而且得先在經(jīng)濟上獨立。對此,Edith深深地認為是這樣的。
Edith大概就是人們眼中那種典型的獨立女性吧,大齡、單身、高學歷、經(jīng)濟條件優(yōu)裕且優(yōu)雅迷人。
活到三十幾歲,Edith還有自己的小理想,也能夠從容地面對沒那么好看的現(xiàn)實,比如七大姑八大姨的輪番逼婚。自然,老人家有老人家的道理:年紀大了,嫁人難懷孩子難,生孩子時要順產也難;婚戀不趁早,一不小心就成了老姑娘……
其實Edith并非是不婚主義者,只是年輕時談過的幾段感情都無疾而終,而現(xiàn)在身邊并沒有與自己兩情相悅的人,她暫時還不愿意去接受一場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所以,在那個適合她的人來到身邊之前,Edith想在各個方面都做好充足的準備。
話說回來,Edith也不是沒有壓力的。好在這幾年,隨著Edith在事業(yè)上的表現(xiàn)頗為出色,父母對她的擔心也就少了許多。除了攢錢給父母換了一套大房子外,Edith還會在每年父母生日的時候送上四位數(shù)的禮金,即便還沒有女婿,父母也經(jīng)常將“看到她現(xiàn)在生活得挺好,我們還算放心”掛在嘴邊。想來,很多老人家之所以總愛催促自家姑娘趕快找個人結婚,主要是害怕姑娘把一個人的日子過得艱辛、不得體。
說起富養(yǎng)自己,很多人總喜歡說“要對自己好點”,不少人也喜歡標榜“我是個內心強大的人”,這些都挺好。只是對于一個女人,尤其是單身女性來說,在讓自己內心舒適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地去追求更優(yōu)裕的物質生活。否則,你永遠不會知道,一件價格昂貴且精致無比的內衣可以沖淡你內心的多少煩惱。
結婚以來,嚴夏麗自認為是個稱職的妻子。她勤儉持家,孝順公婆,知書達理,不盲目追求攀比,也會創(chuàng)造生活樂趣,大事和丈夫商量決定,小事自己果斷拿主意。但這些并不代表嚴夏麗認同不花錢、一件衣服穿十年的女人才是好女人。實際上,她也是個花起錢來絕不手軟的主兒。
大概是因為結婚多年,激情慢慢減退,有一段時間,嚴夏麗很不滿意自己和丈夫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困難,為此兩人鬧了很久的矛盾。嚴夏麗翻看了很多的文章,也請教了一些過來人,想要徹底解決問題,但是不明所以的丈夫總是不能好好配合。一時間,嚴夏麗對兩人之間的隔閡束手無策。
想到一輩子那么長,夫妻倆一直這樣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為了改善家庭關系,嚴夏麗花了近半年的工資去婚姻咨詢師那兒進行了專業(yè)的培訓學習。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專業(yè)學習,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顛覆了嚴夏麗的三觀,也一點點開啟了她新的行為模式。當時,嚴夏麗也在懷疑這錢花得值不值,可是如今你看他們夫妻倆的關系,一定會覺得這錢花得很值。
在岌岌可危的親密關系之中,既然改變不了他人,往往只能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從而去影響另一個人,這才是最高明且最有效的方式。
富養(yǎng)自己,并不只是讓你花更多的錢,而是要你把每一分錢和每一點時間都花得更有意義和價值。
“操碎了心”這個詞用來形容以前的潘虹花再合適不過。從前也不知道哪里來的那么多的煩心事兒,鄰里的家長里短、同事間的擦槍走火、孩子間的無心比較……總之,屁大點事都能夠困擾到潘虹花。
就拿表弟找工作那件事來說吧。表弟大學剛畢業(yè),請潘虹花幫忙留意有沒有適合自己的工作。恰好朋友開的創(chuàng)意公司需要一名策劃人員,潘虹花便推薦表弟去試試。新聞專業(yè)出身的表弟本來不太喜歡這份工作,但在潘虹花苦口婆心的勸說下還是去了。誰知后來,表弟頻頻打電話求助于潘虹花,說“自己實在干不下去了”,潘虹花每次都非常耐心地安慰他,勸他“先努力去適應”。沒過三個月,表弟還是離開了這家創(chuàng)意公司。
按理說,這事兒并不能怪潘虹花,但是表弟的爹媽知道了這件事后,還是免不了責備一番,說潘虹花這個當表姐的不靠譜。而朋友雖然嘴上沒說什么,但是此后很少再和潘虹花談起工作上的事情。
潘虹花也知道自己不僅沒有幫到朋友,反而給朋友添麻煩了,還欠下了一個人情。
大概是類似明明不是分內之事卻讓自己心力交瘁的事情發(fā)生的頻率太高,潘虹花漸漸變得麻木。她不再那么敏感,也開始學會去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發(fā)現(xiàn)最根本的原因其實出在自己身上——因為她不知道如何富養(yǎng)自己,所以總對自己太過疏忽,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的時間去操心他人的事。
潘虹花開始把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所有與己無關且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一律置之不理,也努力地讓自己不去在乎別人的眼光,每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書、跑步、烘焙、賞花……潘虹花感覺自己每天都在變得和以前不一樣,她的智慧和神采與日俱增,生活過得滿足而踏實。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你再怎么為他人(包括父母和子女)操心,基本上他們還是會按照自己原本計劃好的路線行走。一個人只操一個人的心就夠了,看慣他人,看重自己。
對于婚姻,很多人都有期待,以為只要找到了所謂的Soulmate,便不會有家庭的瑣碎;以為婚姻生活美好到無瑕疵,如果兩個人沒有相同的電頻,那肯定就是找錯了人。
專欄作家美亞倒不這么想。美亞的老公老李與她朝夕相處,可是至今看不懂她寫的很多文章,但這并不妨礙他轉發(fā)到朋友圈。有一次,老李在轉發(fā)文章的同時大言不慚地說了一句:“這是在我的指導下寫的。”美亞點開一看,那篇文章還寫了自己的前男友,不禁莞爾。
前不久,女友約美亞去約旦和以色列進行長達兩周的旅行。
女友給美亞繪聲繪色地描述了那個動人的情景:“我倆攜手走過沙漠,在佩特拉古城留下身影,再掠過鉆石柜臺,在以色列的哭墻邊控訴對方長得太好看。最后,我們窩在帳篷里寫文章。”兩個資深主婦一拍即合,“拋夫棄子”浪去也。
美亞做的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老李陪著:說走就走的短途旅行、一個人的午夜場電影、去咖啡店看一個下午的書……在婚姻中,除了要給對方透氣的機會,也要讓自己活出“單身力”。
“和你在某個時段心有靈犀的人多的是,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給你婚姻。與你走進婚姻的那一個,也許不是Get到你靈魂最深處的那一個,卻與你最有緣分?!睂τ诿纴喍裕橐龅闹攸c不是一定要找到那個可能并不存在的Soulmate,而是與那個可能不太懂自己,卻依舊忍不住要熱情擁吻的人白頭偕老。
你有富養(yǎng)自己的意識嗎?如果有,你是怎樣富養(yǎng)自己的?關注我們,你的精彩評論將出現(xiàn)在官方微信號“伊人說”上,與《愛你》的微友們一起分享。我很看好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