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黃木子
精讀和略讀是兩種常見的閱讀方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精讀需要我們通過一次次地仔細研讀去了解文章的中心。
那么,我們?nèi)绾尉x課文呢?一般來說,精讀要遵循由小而大的原則,即讀字、詞、句、段,再理清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的關(guān)系,弄清文章的思路,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找出最能表達中心思想的重點詞語和句段,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以朱自清的《匆匆》為例,我們可以這樣讀。
首先,讀標題,把握閱讀方向。我們可以將標題理解為“時間匆匆”“來去匆匆”“歲月匆匆”……這樣,我們瞬間便理解了標題的含義。
接著,讀全文,弄清文本的主要脈絡(luò),了解作者從哪些方面表達了時間的匆匆。文章第一段,作者描繪了燕子去了來,楊柳枯了青,桃花謝了開的畫面,暗示時光的匆匆流逝。作者由此想起了自己八千多個日子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第二段)。緊接著,作者又描繪了在他日常生活中吃飯、洗手,上床乃至嘆息的瞬間,感嘆日子“逃去如飛”(第三段)。
第三,讀重點,找出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如:“一去不復返”“嘆息”“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們閱讀時,可以從這些詞句中細細體會作者對時間流逝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惋惜之情。
第四,熟讀成誦,在背誦中積累,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
第五,課外拓展,開啟海量閱讀的模式,對比其寫法上的異同。例如閱讀《朱自清散文集》,閱讀關(guān)于時光匆匆的古詩詞或其他作家關(guān)于時間的文章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略讀則要抓線索,抓要點,提綱挈領(lǐng)地把握文意。《別餓壞了那匹馬》是一篇略讀課文。全文主線清楚,脈落分明。圍繞“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個善意的謊言被揭穿的過程,展現(xiàn)了殘疾青年的美好心靈。“別餓壞了那匹馬”既是文章的題目,也是推動故事發(fā)生的關(guān)鍵句子。它在文中出現(xiàn)了三次,貫穿全文,起到了層層推進的作用。在讀這篇文章時,抓住了這個要點,殘疾青年的美好品質(zhì)也就清晰明白。如《手指》一文,文章以手指為線索,以對五個指頭的功能的介紹為要點,文章結(jié)構(gòu)清晰,我們很容易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
如果是敘事文章,我們就可以緊扣文章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在閱讀的過程中,用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快速把握文章中心。如《一面》先寫作者與魯迅先生一面之交的原因:為了避雨,要到中山書店躲一躲;接著重點敘述作者與魯迅短暫而激動人心的會面;最后寫“一面”對作者一生的影響。事情的發(fā)展過程,也是作者對魯迅先生的認識逐步深入的過程,把握住了這個過程,也就能夠感受魯迅先生關(guān)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
我們還可以利用課文前言來指導我們略讀課文。如《千年夢圓在今朝》的課文提示語是:“現(xiàn)代科技成就的取得,除了個人努力還需要什么?數(shù)千年來中華的飛天夢是怎樣實現(xiàn)的,你從中感悟到了什么?”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很快便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了。
讀標題也是略讀方法的一種。很多文章的題目就是文章的中心。如《一夜的工作》標題就告訴了我們文章是寫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從一夜工作想到總理每個夜晚的工作,那么總理工作的勞苦,偉大的人格就很容易體會出來了。
撰寫梗概,保留文章的開頭、結(jié)尾,加上中間的段落大意,這種略讀方法條理分明,很容易抓住作者的寫作思路。例如五年級下冊的《草船借箭》,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梳理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