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材料屬于闡釋型的作文題。材料由三句話組成。第一句話,“生活中離不開車”,說明了“車”和日常生活的關(guān)系;第二句話闡釋了“車”種類——“車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以此來拓展考生的視野,暗指“車”包含各種各樣的類型,也告訴考生,只要與“車”有關(guān)的人、事、物均可為寫作內(nèi)容。第三句話,作為一個并列分句,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層次說明了“車”的作用,“見證……,承載……”;第二層則強調(diào)了“車”的意義,“折射出……蘊含著……”。這第三句,當(dāng)為材料的主旨所在。寫成記敘、散文文體,便可抓住“見證……,承載……”來思考;寫成議論文體,便可抓住“折射出……蘊含著……”來生發(fā)。材料以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車引出“車”的話題,可見,“車”是引發(fā)體驗、思考的一個載體。
伴隨人類文明的腳步,“車”作為人類生活的必需品,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和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guān),離開了車,我們便會感受到諸多的不便。車,種類繁多,古有馬車、人力車……今有火車、汽車、高鐵、無人駕駛車……古代中國有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外國有希臘的木馬車突襲……出行需要車,載物需要車,觀光游覽離不開車……打仗離開了車,出行就會受阻速度大打折扣,戰(zhàn)機稍縱即逝……從生活用車到生產(chǎn)用車,從物流客流用車到軍事用車,可以這么說,車是人類文明的縮影。正由于有了車,才讓我們的生活便捷,才讓我們的生活多彩。
這則作文材料提示我們,“車”中含有情,“車”中寓有理。圍繞“車”,有觀念的沉淀,有生活的感悟?!败嚨●R煩”,說明了旅途的勞頓;“車水馬龍”說明了景象的繁華熱鬧;“車載斗量”,說明事物數(shù)量多,但質(zhì)量一般……趕大車的人叫做“車把式”;以推車、拉車、趕車或駕駛汽車為職業(yè)的人叫做“車夫”(司機);行車時發(fā)生的傷亡事故叫“車禍”;在汽車、火車上進行搶劫犯罪活動的叫“車匪”;幾個人輪流跟一個人打或者幾群人輪流跟一群人打,讓對方疲乏而失敗叫做“車輪戰(zhàn)”……正如江蘇南京市鼓樓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特級教師曹茂昌老師所分析的那樣:生活中可以以車代步,追求速度效率,也可以安步當(dāng)車,詩意生活;豪車代表財富和進取,自行車象征綠色和健身;專車保護隱私,共享車“美美與共”;戰(zhàn)車指向克敵制勝,殘疾車指向溫暖大愛。甚至,“車”還可以抽象出“快”與“慢”;“車頭”可以抽象出領(lǐng)頭和動力……
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用的是車、看的是車,感受的是車,它必然承載無比豐富的人情和世情,深藏?zé)o數(shù)的故事和回憶,讓我們感到親切,感到有話好說。我們可以選取一個角度生發(fā)議論,也可以多角度綜合評說。記敘,利于抒情;議論,便于論理。寫作中,議論類作文要注意亮出自己的見解、思辨和說理能力,記敘類作文要在構(gòu)思、細(xì)節(jié)、文采、意蘊等方面下功夫,要能彰顯自己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智慧,做到內(nèi)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正如古人所謂的“文質(zhì)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