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經(jīng)
君子之動,無茍焉爾矣。動為一身,則有一身之義也;動為一家,則有一家之義也;動為天下,則有天下之義也。內(nèi)焉而有所定,外焉而有所止。動而必中,中而必可法于時人,召于來世,而必?zé)o所茍焉。如是,可動矣。故伊尹一動而成殷,太公一動而興周,子房一動而起漢,孔明一動而王蜀。不然,則食蔬而衣敝,處僻而居陋,安時而守順,存心而養(yǎng)性,不動而可也。彼躍馬揮鞭,橫金匝玉,被貂厭毳,不避燥濕寒暑,弊弊焉跌蕩唐突于浩浩之涂者,謂之為身動也,則心溺而形枯,奔蕩蹶趨,不能固筋骸之束矣。謂之為家動也,則尊卑倒置,疏戚逆處,父子無以親,夫婦無以別,長幼無以序矣。謂之為天下動也,則治亂安危之道,戡定寧一之理,彼惡足以知之?不過夫茍富貴,役趨走,奔競夫勢利之間耳。是以目途中,觀道左,未嘗不為三嘆也。
友弟之才,積精蘊志,儲秀孕靈,靜而養(yǎng)之有日矣,而未見夫動也。諺有言:“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今膏車秣馬,將有所動也。果為一身歟?為一家歟?而為天下歟?以正大之學(xué),著高明之業(yè),振起衰俗,使天下知余后學(xué)之有人矣。而不一夫趨走富貴,奔競勢利也。
余方恬處靜以自存,吾子其著鞭前路,不失其馳,而后有忻慕者矣。
文章開篇寫“君子之動”的重要性,并用伊尹、太公、子房、孔明“一動”之后所獲之利的事例予以證明,后又分別說明了“身動”“家動”“天下動”的不同,并贊賞王之才“積精蘊志,儲秀孕靈”,對其遠游充滿信心,“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最后鼓勵他“吾子其著鞭前路,不失其馳,而后有忻幕者矣”,給人很強的自信心。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jié)出文章在表現(xiàn)主旨時運用的三種方法:
1.總起句顯示法。有的文章總起句可以顯示文章的主旨,能提綱挈領(lǐng)??偲鹁滹@示法適用于總分結(jié)構(gòu)的文章。
2.總結(jié)句顯示法。有的文章總結(jié)句可以顯示文章的主旨,并用以收束全文。
3.關(guān)鍵語句顯示法。這些關(guān)鍵語句在具體的文章中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主旨句,可以是過渡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