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勛
自古以來,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這樣的美譽,對于古城蘇州來說名副其實。而美麗的蘇州園林,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瑰寶。
據(jù)記載,蘇州城內(nèi)有大小園林近兩百處。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1997年,蘇州園林作為中國古典園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滄浪亭位于蘇州城南,是蘇州現(xiàn)存最古老的園林。它原為五代時期吳越廣陵王錢元的花園,后幾易其主。滄浪亭于元代時改為“大云庵”,明清時期又幾經(jīng)修建。
其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于園外。園內(nèi)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土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筑,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與之映襯。宋代詩人蘇舜欽在水旁筑亭,取《楚辭·漁夫》“滄浪之水”一詞,將其命名為“滄浪亭”;后又因歐陽修的《滄浪亭》長詩中“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之句聞名天下。
獅子林位于蘇州城東北部,是元代至正年間(公元1342~1368年)由僧人天如禪師修建而成。因園內(nèi)“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故名“獅子林”。獅子林以假山著稱,是中國園林大規(guī)模假山的僅存者,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獅子林的假山群峰起伏,峰奇石怪。這些假山,通過模擬與佛教故事有關的人物、獅形、獸像等,暗喻佛理于其中。其山洞在建造時不完全以自然山洞為藍本,而是采用迷宮式建法,園東部疊山全部用太湖石堆砌,并以佛經(jīng)獅子座為擬態(tài)造型,進行抽象與夸張?zhí)幚?。山體分上、中、下三層,共有山洞21個,有曲徑9條。山頂石峰有“含暉”“吐丹”“玉立”“昂霄”諸峰,各具神態(tài)。
拙政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另三座為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留園)。它坐落于古城蘇州東北部,是蘇州現(xiàn)存最大的古典園林,占地約78畝。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xiāng)特色。
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筑精美、特色分明。園南為住宅區(qū),體現(xiàn)了典型江南地區(qū)漢族民居的多進的格局。此外,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nèi)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留園位于古城蘇州閶(chāng)門外,始建于明代。留園原名“東園”,清代時稱“寒碧山莊”,清代嘉慶年間歸劉恕所有,俗稱“劉園”,后改為“留園”。留園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留園內(nèi)的建筑數(shù)量在蘇州園林中為冠,其在空間上的處理,充分體現(xiàn)了清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超凡智慧。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留園東部的“冠云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之稱譽。留園的建筑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gòu)成了有節(jié)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筑空間藝術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