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嫻景
軟風飄吳音,竹籃幽步送芳馨,雨巷傘如蔭——古鎮(zhèn)大抵皆如此。
這里是江南。唐人遺風,宋水依依,暮風古榕,是靜之所極。
同游人幾十個,談天說地是他們,故作恬淡融入一抹煙雨也是他們。這自是一種俗世的快樂,卻難免浮躁,擾了靜謐。
窄而碧透的河面蕩過一葉小舟,簇擁出一圈圈漣漪,顫顫的仿佛在心頭。徐徐帶過的清風吹起河邊垂下的柳梢,那一抹翠色便招得游人匿入柳下,欲化成江南風物,盈盈地帶著笑靨融入相片里去了。
也并非都是這般不解風情。那小男孩大約六七歲,軟軟的發(fā)絲服帖地耷拉在額前,水汪汪的眼眸只喜打量,目光純凈得讓人憐惜。他愛樹,稚嫩的小手每每撫過途中的垂柳,悄然感受粗糙蒼老的樹皮。
古鎮(zhèn)中有棵只剩樹樁的古榕,聽聞是雷電擊中,留得半棵茍延殘喘,鎮(zhèn)中人憐惜,便鋸了樹干,留下根隨其幻滅。
此刻,他數(shù)起年輪來。數(shù)年輪并不容易,因為鋸齒的痕跡遮蔽了一些。俯首細察,年輪線之間的距離有差異,寬的有一厘米多,窄的也有半厘米,可見其每年的生長態(tài)勢不同。我粗略一數(shù),約八十圈,一圈圈,恍若一塊石子投進池塘激起的漣漪。一道波紋,就是365天的晨霧夕陽,春花秋月。而于他,每數(shù)到十幾便毫無例外地接不上,囁嚅一陣,稚嫩的“一,二,三”便又響起在古風河畔。
母親仍是笑得恬淡,伸出手輕撫上孩子柔軟的發(fā)絲,像是安慰:“慢慢來,別著急?!焙⒆用蛑觳蛔髀?,聚精會神地繼續(xù)著他的“一,二,三”。
大部隊已漸走漸遠,小男孩仍是溫溫暾暾地數(shù)著年輪。他的母親——一位素凈的,有著白皙面龐的溫婉婦人也不著急著追趕,用溫柔得如同新熬好的麥芽糖般的目光將孩子輕輕包圍。半晌,她才輕笑道:“等他慢慢長大就數(shù)得清年輪了?!蔽視恻c頭。
何必急?不必追。靜默的枯樹樁驀然遇見了耐心沉靜的孩子與等愛長大的母親。世事如書,鮮有幾人得其靜。等待不是虛度光陰,讓年華逝去,而是以耐心的溫火烹煮人生的香茗。
孩子,你慢慢來!我愿等你一圈圈數(shù)清這年輪,就這樣微笑著注視,絕不多一句話,一個動作。我愿給每一棵樹成材的時間,每一朵花開放的時間,給你慢慢長大的時間。
靜置間,古榕樹邊上已悄然抽出嫩綠的枝芽,時光不過翩然輕擦。
(特約教師 李仁甫)
【點評】作者似一丹青高手,青衿飄舞,儒雅沖淡。佇立風前,援筆莞爾。心至神動,頓挫風云。草木紛披,煙霞爛漫。信筆點染,意境全出。難能可貴的是,畫卷中既有撲面而來厚重深沉的歷史文化底蘊,亦有清新細膩本真純凈的生命體驗;既有少年文思飛揚春光明媚的青春氣息,亦有長者笑對風云淡然滄桑的智者哲思。文章開頭如一幅小品,典雅簡潔,雋永古樸。文章主體圍繞著“靜”來寫,“游人”“小孩”“古榕”形成巧妙襯托,給作為敘說者的“我”帶來獨特的思考與心靈啟發(fā)。結尾處如美麗倩影轉身后的回眸一笑,百媚皆生。
☆本文適用考場仿真試題
請以“年輪”“童年的記憶”“成長”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