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佐香
孩提時代,最喜歡過年,準確地說是最喜歡過年時豐盛的食品。吃雞魚、食肉蛋、嗑瓜子、剝花生,但最盼望的還是吃母親做的湯圓。臘月臨年,母親要磨十來斤糯米做湯圓。糯米的“糯”字真是妥帖,說出了一種細而黏的質(zhì)感來。最忙碌的日子當(dāng)然是除夕。大年三十的晚上,我洗凈了手,和母親一道包湯圓。蒸汽彌漫的廚房里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氣氛。母親先用水把精細雪白的糯米粉攪成團,再勻成一個個乒乓球大小的皮兒備用。包湯圓的餡兒大多是芝麻粉拌白糖。我們一邊大聲談?wù)撝N種趣事,間或說上一兩個腦筋急轉(zhuǎn)彎的題目,一邊將湯圓在掌心來回搓圓。不一會兒,圓圓的竹匾里已經(jīng)整整齊齊地躺滿了幾十個小巧玲瓏的寶貝。最有趣的是,母親要專門包上一個用硬幣做餡兒的湯圓,說誰能夠吃到硬幣湯圓,誰將在新的一年里交好運,心想事成。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們在鞭炮聲中歡快地穿上新衣,開始了過年的狂歡。父親在湯圓開吃之前要到院子里放上一串鞭炮。只待鍋中水開,湯圓浮起,剛剛好。熱氣騰騰、珠圓玉潤的湯圓盛在藍邊瓷碗里,在我們眼巴巴的注視下端上桌。我們用筷子小心地夾著光滑、黏而香甜的湯圓細細品嘗。母親做的湯圓筋道有骨,你可以將湯圓咬破,然而卻不能咬扁,及至蠶食到最后的一小塊兒,它仍然像是一塊兒碎玉。我一邊吃,一邊心中充滿了期待,那個深藏不露的硬幣湯圓會在誰的碗里呢?幸運的是,差不多每年都是我吃到了“幸運湯圓”,得到了“好運”帶來的驚喜。直到有一年,我無意中發(fā)現(xiàn)母親在一個湯圓上專門做了記號,并把這個湯圓舀給了我,我這才知道了為什么“幸運湯圓”總是眷顧我的秘密。我抬頭悄悄看了母親一眼,她若無其事地說笑著,還說著“羨慕你的好運氣”。我吃著“幸運湯圓”,眼睛里悄然溢出了淚花。我知道,母親是想讓“幸運湯圓”永遠佑護著她的女兒。如今長大成人,山珍海味吃過無數(shù),可我最盼望的,仍然是過年,仍然是過年時能吃到母親親手做的湯圓。每到年關(guān),我常在心底里對著家鄉(xiāng)的方向呼喊,母親啊,等著我,等著我回到您的身邊,圍著堂屋正中的八仙桌品嘗您的湯圓。不論是否能吃到那包著硬幣的湯圓,我注定都是幸運的。
(編輯 王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