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科宇
摘 要:近年來,隨著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飛速發(fā)展,工程質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地質情況及天氣等因素對市政道路的影響,以及施工場地狹窄、施工周期長,地下管線交錯復雜等,此外還要綜合考慮城市給水、雨水、污水、供熱、燃氣、電力、通訊、綠化等因素影響,導致施工難度大,質量難以控制。本文市政工程路面基層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市政工程技術基層道路建設的措施。
關鍵詞:市政工程 路面基層 施工技術
一、市政路面施工存在的問題
路面基層本質上是一種木土結構,在建設和使用中容易受到地質、水土、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在環(huán)境較為惡劣的地區(qū),路面基層容易受到侵蝕跟破壞,因此提高路面基層的堅固性、耐久穩(wěn)定勢在必行。
1、離析問題。瀝青混合料在使用期間會出現(xiàn)離析現(xiàn)象,造成材料內部的組成配合不均勻,降低了瀝青材料的性能。如:級配離析問題中,是因為粗料集中區(qū)、細料集中區(qū)的分布不均勻,導致混合料搭配密度不均勻。縱向離析問題是瀝青施工的常見的問題。
2、硬化問題。大部分的材料不當造成的硬化率控制。是公路路面施工所需混凝土、瀝青兩種材料,兩者之間的比率時,它可能會導致不良的表面硬化問題。如:混凝土、瀝青和其他復雜的情況下,容易使路面沉陷、腫脹和其他問題。
3、侵蝕問題。對于路面基層而言,其構成材料主要是水泥、砂、石等原始顆粒細料。這些材料在鋪設之后難以抵抗雨水的沖擊,由此引起各種侵蝕問題而破壞了材料的緊密性。如:在雨季施工中,路面基層鋪設好的材料會受雨水沖刷而變得松散。
二、路面基層施工質量控制中影響因素
1、土壤的性質
自然土是路面基層的基本材料,控制好自然土的質量能夠保證瀝青路面鋪蓋的密實性。此環(huán)節(jié)可以結合試驗分析,如:施工人員可以對自然土的顆粒狀況分析,土質顆粒越細,回彈模量越低,砂性土回彈模量高。這種自然土材料是最理想的,能滿足路面基層的使用要求。
2、含水量
基層施工選擇的材料要保證含水量處在標準范圍內,這是為了避免水分蒸發(fā)引起路面收縮?,F(xiàn)場負責人要指導技術人員對基層鋪設材料含水量嚴格控制,對含水多的材料需晾曬風干后使用。同時,施工階段要盡量避免雨淋、暴曬,嚴禁砂、石、水泥材料水量增多。
3、密實度
瀝青路面基層的鋪設是路基質量的保證,密實度能夠體現(xiàn)路基各個層面的密度狀態(tài),由此推斷出基層結構的強度是否符合工程標準。在路基施工階段,作業(yè)人員要綜合檢測路基的強度、穩(wěn)定性、耐久性,鋪設路面基層材料時應嚴密壓實。
三、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技術要點
作為市政道路的基礎,路基的施工質量直接決定了道路的施工質量。由于路基經常受到地質、水、降雨、氣候、地震等自然條件變化的侵襲和破壞,以及不斷受到行車的碾壓,抵抗能力差。因此,路基應具有足夠的堅固性、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
(1)測量放線與路基排水 。所謂測量放線,就是相關測量人員按照工程設計圖紙的要求,來嚴格地進行放線工作。在此過程中,測量人員應該對路線中心樁的位置以及路基邊緣的位置等問題進行重視。路基排水施工的主要內容包括地下排水、路面排水與地面的排水。在進行地下排水工作的過程中,主要利用暗溝、滲井、盲溝、滲溝等措施進行;在進行路基路面排水的過程中,主要的任務就是通過分散排水與集中排水的方式,將路面內的積水迅速的排出,并使路面雨水的滲入量得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通過一系列的措施避免雨水對路基邊坡的沖刷。一般情況下,市政工程的路拱橫坡應不低于2%。而市政工程路基地面排水的過程中,往往會采用邊溝、截水溝、地表排水管、跌水、急流槽等措施。
(2)填方路基。首先,在路堤填筑前,選擇一填方路段作為試驗段,在試驗段內測定土的松鋪系數(shù)、達到不同壓實要求所需的壓實遍數(shù)、設備的最佳組合、每臺班最大完成工作量及每臺班最合理完成工作量等技術參數(shù)以指導生產。施工前必須進行試驗路鋪筑,對設計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
在攤平過程中,注意保持每一土層的填筑保持一定的路拱,以確保施工期內路基的排水疏通,每層填土應超過相應標高下路基寬度,每側至少寬出50cm,以保證路基邊緣的壓實度滿足要求。
另外,平整完成后用20t振動壓路機,根據(jù)在試驗段內所測定的在相應壓實度要求下所需有壓實遍數(shù)進行碾壓,碾壓時第一遍不振動,然后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強振,碾壓時直線段由兩邊向中間、小半徑曲線由內側向外側按縱向進退式進行,碾壓時輪跡重疊0.4-0.5m,確保無漏壓、無死角、碾壓均勻。
(3)路基填筑。填筑過程中首先要控制層厚,每層壓實厚度根據(jù)試驗段確定的最佳鋪填厚度進行控制。土石方運到施工作業(yè)段攤鋪后,用尺量測松土厚度,每填一層都應超出路堤的寬度,并有足夠的余寬,以確保路基邊緣的壓實度。壓實的分層厚度、壓實機具類型、碾壓遍數(shù),均應視土的類型、濕度、設備及場地條件而定,以達到規(guī)定的壓實度為準。有條件應做試驗段取得施工參數(shù)。填筑過程中首先要控制層厚,每層壓實厚度根據(jù)試驗段確定的最佳鋪填厚度進行控制。
(4)路基壓實。在路基施工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工序是路基壓實。根據(jù)實踐研究表明,經過科學的壓實之后,會在較大程度上改善路基的滲透系數(shù)、塑性變形與隔溫性能等。在施工之前,需要檢驗壓實機械,對最佳含水量予以確定,如果土體沒有合理的含水量,需要有相應的處理措施,過干灑水,過濕晾曬;慢速開始,保證在4千米/小時內,按照從內向外的原則來碾壓,直線段則是從兩邊到中間,將進退式應用到縱向碾壓中,保證足夠的均勻和密實。一般來講,碾壓之后路基表面會比較的疏松,那么就需要進行一次的慢速靜壓。
四、結語
總之,為了優(yōu)化市政工程的建設,提高道路的整體水平,我們只處理一個清晰的道路基礎的重要性,科學的發(fā)展和有效的應對策略,優(yōu)化施工工藝,提高技術措施才能真正優(yōu)化平滑路面基礎,承壓強度,抗壓實,光滑的交通,創(chuàng)造顯著的好處,延長公路工程的生活服務應用程序,實現(xiàn)健康、可持續(xù)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韓桂林,陳德林.淺談市政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要點[J].居業(yè),2015,7,19.
[2]陳火祥.市政工程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研究[J].江西建材,2015,16.
[3]廖和猛.淺談路面基層填隙碎石施工技術[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