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月 葛星蕓
摘要:目的 1例PICC置管后合并感染的白血病患兒在護理過程匯總的護理措施和護理體會。方法 對1例PICC置管后合并感染患兒采取治療結(jié)束后先用10ml 0.9%氯化鈉注射液脈沖式?jīng)_管,再用4ml的利奈唑胺注射液正壓封管。結(jié)果 用上述方法配合治療連續(xù)使用4天后,患兒沿PICC置管處條索狀硬結(jié)消退,穿刺點周圍紅、腫、熱、痛,膿性分泌物消失,感染痊愈。結(jié)論 用利奈唑胺注射液正壓封管對護理PICC置管后合并感染有明顯效果,對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有參考意義。
關(guān)鍵詞:白血??;PICC置管;利奈唑胺
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循著靜脈走向尖端定位于上腔靜脈或下腔靜脈的導管,為需要中長期輸液及輸注刺激性藥物的患者提供靜脈通道。表皮葡萄球菌常寄居于正常人的皮膚黏膜,由于其不產(chǎn)生毒素、凝固酶等,長期以來多認為是一種非致病菌。近年來,隨著高分子材料的應(yīng)用,人體正常皮膚黏膜的表皮葡萄球菌可伴隨“異物”(高分子材料如塑料等)進入人體,并通過粘附形成生物膜,入侵血液系統(tǒng)而致敗血癥等[1],而包埋在生物膜中的表皮葡萄球菌較之浮游的細菌對抗生素有更大的抵抗力,使這類慢性感染治療起來更加困難。查閱文獻[2]可知,表皮葡萄球菌對利奈唑胺的敏感率為100%,且尚無耐利奈唑胺的表皮葡萄球菌發(fā)現(xiàn)。
本文通過1例白血病患兒PICC置管后合并感染的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討論并總結(jié)此病例的臨床護理要點,以提高護理人員對此病的認識和護理技能。
1 一般資料
1.1 患兒2歲5月,確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2月為行規(guī)律化療,入院時體溫36.7℃,化驗WBC 2.77×109/L,中性粒細胞1.23×109/L,HGB 8.6g/L,PLT 308×109/L,余檢查均正常。入院后給予CAM方案化療。經(jīng)查閱資料,患兒于3天前在院外置PICC管,置管后給予正常的PICC維護,化療第二天患兒PICC置管處出現(xiàn)紅、腫、熱、痛,并伴有膿性分泌物。
1.2 治療
用CAM方案化療的同時,加用利奈唑胺注射液間隔2小時靜點。每次治療結(jié)束后先用10ml 0.9%氯化鈉注射液脈沖式?jīng)_管,再用4ml的利奈唑胺注射液正壓封管。同時配合遠紅外線理療30min/次,每日兩次。囑患兒抬高患側(cè)手臂,限制肢體過度活動。
1.3 預后
經(jīng)過連續(xù)4天的治療和護理,患兒PICC置管處無紅、腫、熱、痛,穿刺點周圍無膿性分泌物,順利出院。
2 護理措施
2.1 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兒精神狀態(tài)、意識、生命體征、PICC置管側(cè)肢體及穿刺點周圍。
2.2 PICC置管的護理
2.2.1 定期進行PICC維護,維護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shù)。
2.2.2 每次治療結(jié)束后,用此方法進行護理,保證PICC管腔內(nèi)充滿利奈唑胺注射液,更有利于殺滅或抑制細菌。
2.3 對患兒實施保護性措施
由于疾病本身的特點,白血病患兒化療后易引起骨髓抑制,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皮膚黏膜屏障的破壞等,極易受病原微生物侵襲導致感染。
2.4 PICC置管側(cè)肢體進行紅外線理療,抬高患側(cè)手臂,限制肢體過度活動。
2.5 心理護理
2.5.1 責任護士應(yīng)與患兒家長勤溝通,給予安慰,耐心細致地做好宣教工作,消除患兒家屬的顧慮。
2.5.2 問患兒家屬講解治療及護理措施,使家屬配合此項工作,積極主動地參與臨床護理。
2.6 出院指導
2.6.1 患兒免疫力低下,應(yīng)少去公共場所,必要時做好個人防護。
2.6.2 出院后定期PICC維護,教會患兒家長如何識別PICC處是否有異常。如有異常,及時來院。
3 結(jié)果
患兒住院期間各項治療均完成,各項針對性護理措施均落實,4天后患兒順利出院。
4 體會
白血病患兒由于疾病自身的特點,需中長期治療,PICC以其置管操作簡單、穿刺痛苦小、留置時間長、保護外周血管的優(yōu)勢而越來越廣泛地應(yīng)用于臨床。[3-4]但患兒機體免疫力低下,為保護正常的治療通道,PICC維護顯示越來越重要。因此,在臨床護理中,我們應(yīng)不斷探索,總結(jié)護理經(jīng)驗,為臨床護理提供資料。
參考文獻:
[1] 王海蛟,范長勝,等。表皮葡萄球菌SarA對atlE、lipA和zinC基因表達調(diào)控的研究[J].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 2007,34(2):180-186. doi:10.3321/j.issn:1000-3282.2007.02.010
[2] 周明明,沈月芳,等。兒科血液和腦脊液來源表皮葡萄球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和mecA/icaA/icaD基因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3,38(10):679-775.doi:10.3969/j.issn. 1001- 8689.2013. 10.012
[3] 袁麗,陸勤美,王翠蘭,等。呼吸配合在減少PICC置管異位中的應(yīng)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4):498-502. doi:10.3761/j .issn.0254-1769.2014.04.027.
[4] 王建榮,李冰。經(jīng)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應(yīng)用現(xiàn)狀及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09,9(2):10-14. doi:10.3969/j .issn.1672-1756.2009.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