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
偶爾聽過一句話:“有時胃的思念多于我們對于故鄉(xiāng)的思念。”這時,我就會先想起奶奶做的南瓜餅,然后才想到奶奶,想想真是慚愧!
五六歲時,奶奶在南瓜成熟的時節(jié),喜歡給我做餅。這南瓜就長在河坡上,算不得稀罕物,可我每次都會把南瓜餅吃得一片不剩。
做法很簡單,先用大擦銃把南瓜打成粗絲,再加水和面粉,打上幾只雞蛋,大力攪拌成糊狀的就可以了。
奶奶在廚房叮叮當當準備著,我悄悄蹭到鍋沿邊,像小貓兒似的盯著空鍋子,生怕溜走一只南瓜餅。奶奶笑瞇瞇地瞅著我,嗔怪地用鏟柄敲敲我的腦袋,再轉(zhuǎn)身便開炸了?!皣W啦,嗞……”頓時一場交響樂上演了。油劈里啪啦翻騰著,奶奶露出緊張的神色,一邊警告我當心被迸起的油點燙著,一邊用勺子陸續(xù)舀出南瓜糊糊,攤在鍋底……動作嫻熟,而且節(jié)奏分明。溫潤的南瓜糊慢慢變得金黃,成了餅。空氣里彌漫著焦香。餅子做好了,拿起一只咬一口皮,外焦里嫩,“嘩啦——”口水便會流下來。迫不及待的我一點兒也不怕燙似的,熟一個吃一個,齜牙咧嘴卻還英勇無畏。氤氳的煙氣里藏著祖孫倆的歡笑。
后來,我轉(zhuǎn)到鎮(zhèn)上的小學讀書,直到現(xiàn)在,和爺爺奶奶聚少離多。偶爾回來幾次,在飯桌和奶奶寥寥數(shù)語,焦香的滋味隱匿于記憶中了。
又到南瓜成熟的時節(jié),又見奶奶做南瓜餅。我像小時候一樣守候在鍋沿,可是這次我的視線沒有落在鍋里,卻投向了手腳不停的奶奶。濃密的頭發(fā)自然卷曲著,但已經(jīng)全被染白,讓人不得不感嘆風霜的穿透力真是厲害;額角滲出的汗珠,順著縱橫的皺紋向下滴。
鼻子不禁酸澀了?!霸聝?!”奶奶搛著一塊餅,“快趁熱吃一個!”這動作恍如幾年前輕輕用鏟柄敲腦袋一般。嘗著熟悉的滋味,我悄悄地忍著沒讓眼淚掉下來。
我終于明白,其實胃何止思念一種餅,胃的思念在于童年嘗到的滋味和所得到的愛!
給我愛的人,我會感恩一生。
點評
作文的構(gòu)思平中有奇。1.按照時間順序,同樣的故事講述了兩回,做餅的過程前后詳略結(jié)合,描寫的細節(jié)各有側(cè)重:從品嘗餅的美味,到關(guān)注奶奶的衰老,而且形成鮮明的對照,突出了中心。2.“胃的思念……”,小作者在課外閱讀到了這樣感悟生命的話語,這可謂一種寫作儲備;開頭的直接引用引起下文,結(jié)尾的間接引用不但照應(yīng)開頭,而且“終于明白”這深入一層的表達,升華了主題。
“南瓜餅”是一座連接祖孫二人心靈的橋梁。在作者的講述中,情感交流顯得自然妥帖,不做作?!半硽璧臒煔饫锊刂鎸O倆的歡笑”“偶爾回來幾次,在飯桌和奶奶寥寥數(shù)語,焦香的滋味隱匿于記憶中了”。在注視到全白的頭發(fā)、縱橫的皺紋后,“嘗著熟悉的滋味,我悄悄忍著沒讓眼淚掉下來”以上多數(shù)是直白的語言,沒有修辭,感染力卻不小。換句話說,小作者的表達有感而發(fā),清新可讀。
(袁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