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樸
從前,山東濟陽縣有個老漢,想考考他的三個兒媳。有一天,他把三個兒媳叫到跟前,說:“你們好久沒有回娘家了,心里一定很掛念吧!今天,我就打發(fā)你們回娘家去?!?/p>
三個兒媳一聽說回娘家,歡喜得不得了,忙問公公讓她們住多久。
老漢說:“大兒媳住三五天,二兒媳住七八天,三兒媳住十五天。三個人要一同去一同回來。大兒媳回來要帶個‘紙包火,二兒媳回來要帶個‘紙包風,三兒媳回來要帶回個‘紙包響?!?/p>
三個兒媳由于太高興,想也沒想就答應了。三人便一起動身回娘家,直到走到分手的三岔路口,大家才記起了公公的話來。
大兒媳說:“公公囑咐讓我們一個住三五天,一個住七八天,一個住十五天,還要同去同回。哎,三個人的日子又不一樣,同去容易,同回多難?。 埌鹩秩ツ恼夷??”
二兒媳和三兒媳也開始抱怨,說著說著,三個人委屈地哭了起來。
這時,有個名叫巧姑的姑娘經過這里,見三人哭成一堆,關切地上前詢問,三人就把事情告訴了她。巧姑一聽,就說:“這太容易了!只怪你們心思不夠細膩。你們只要好好想想,這些難題很好解決啊!”
請問:你猜到巧姑是怎么解答的了嗎?
答案:三五天回來:三五一十五,是十五天回來;七八天回來:七加八是十五,也是十五天回來。三兒媳婦也是十五天回來,所以是三人可以同去同回。“紙包火”是燈籠。“紙包風”是紙扇,“紙包響”是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