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各種式樣皮鞋為伍的上班族一定不會陌生這樣的困擾:那原本天鵝頸一般高昂別致的漆皮細(xì)高跟不幸踏進了地鐵門縫,抽出來時被刮掉了一小塊漆;平底鞋就安全了嗎?怎么會。一不留神,溫柔的小羊皮鞋尖就被翻滾的自動扶梯蹭出一道開口……這些刮蹭啊,最是讓人心煩——它從此以后一動不動地在那里提醒著你,“看呀,這里有個殘缺”。
那么問題來了,你,是如何處理這些殘缺的呢?會去修補嗎?——要不是做手工鞋的朋友和我聊起他們有合作往來的修鞋服務(wù)號,而我出于一個傳媒人對一切新媒體平臺的鉆研之心因而掃描進入進行業(yè)務(wù)打探——我大概真的想不起要把鞋子專程拿去送修。我的通常處理方式無非兩種,要么視而不見,要么束之高閣。真的,每天的時間安排那么緊湊,你會提著鞋子暴走幾條馬路去找到一家修鞋鋪子,然后不緊不慢地坐下來等待修補嗎?買買買的通道無處不在,可選擇的新款又是不勝枚舉,挑中心儀的,換上嶄新的,好像來得更痛快。
在線修鞋自然是順應(yīng)當(dāng)下生活節(jié)奏產(chǎn)生的,是否好用不得而知,但對我來說,當(dāng)“翻新”“改色”“重創(chuàng)修復(fù)”這些字眼跳入眼簾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一件事,想到在我身上、在你身上大概都有的一種狀態(tài),因為貪圖便捷,因為內(nèi)心浮躁,我們好像非常輕易地就會放棄“修補”。
記起前幾年與一位生意做得很出色的老先生交流,他一再提及自己年輕時曾幫一位大人物做私人助理,每天的工作中有一項是整理衣帽間。在那段經(jīng)歷中,他記憶最深刻的是大人物每天都會親自擦拭皮鞋,親自處理皮鞋的擦傷、做周到的保養(yǎng)。時光流轉(zhuǎn),傷痕變成了好看的深淺肌理,與皮鞋、與穿著者到整個氣場融為了一體。這讓他深受觸動——給予“不完美”以“完美”地修補,反而會讓“不完美”顯出歷久彌新的光彩。
社交媒體上熱轉(zhuǎn)的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在兒子中學(xué)畢業(yè)典禮上的致辭,也直指“不完美”。他這樣“祝福”孩子們:“愿你們偶爾運氣不佳,這樣才會意識到機遇在人生中的地位,進而理解你們的成功并非命中注定,別人的失敗也不是天經(jīng)地義。當(dāng)你們偶爾遭遇失敗時,愿你們受到對手幸災(zāi)樂禍的嘲弄,這才會讓你們理解體育精神的重要……”他深知這些不夠美好的事物,傳遞著人生真正的奧義。
每個人的成長歷程,都伴隨著痛苦、失意、缺憾、傷痕……而“脫胎換骨”,從來都不在我們習(xí)以為常的思想里,恰恰是那些相異甚至是相斥的東西促使我們改變,直至收獲生命給予的饋贈。正如美劇《This Is Us》里一句很美妙的臺詞所說:“只要努力,我們就可以把命運中最酸澀的那顆檸檬,變成一杯可口的檸檬水。”
——為了我們可口的檸檬水努力。從直面殘缺開始,不盼望輕巧地繞過去,用心修補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