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東
[摘 要]民生新聞,顧名思義,以老百姓日常生活為核心的新聞節(jié)目,其內容已經突破了傳統(tǒng)政治、經濟要聞的范疇,更多的是社會新聞。節(jié)目通常以平民化的視角來敘述一些老百姓比較關注的問題,如教育醫(yī)療、工作就業(yè)、住房保障、城市交通等,在人民群眾中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來源是都是百姓的日常生活,內容上圍繞群眾的生存狀況、生存空間,形式上充分利用先進的傳播手段,整一個采制過程中,強調提高新聞的時效性和互動性,拉近新聞媒體與受眾的距離。同時,“民生新聞”也為廣大民眾提供了一個更為公平、開放的話語平臺。本文就如何合理準確地進行前期拍攝和后期編輯來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民生新聞;前期拍攝;后期編輯
一、準確剪輯拍的攝鏡頭,增強畫面的現場感
電視媒介特性的本質要求是要有現場感。在民生新聞中,現場感更是百姓所追求的第一效果。要準確地運用、把握好長鏡頭。長鏡頭所包含的信息具有緊湊、真實、感人的特點,在編輯過程中不要輕易將其剪斷。其次盡量利用現場的同期聲,不要把同期聲用記者的筆墨代替,寫得再精彩也不如觀眾自己親耳聽到的,看到的精彩。
不同類型的民生新聞在畫面拍攝上也有著不同的技巧,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作為一種常用的拍攝手法,在上述民生新聞中較為常見。就以深度調查類的新聞而言,攝像師可以先通過變化拍攝角度的手法對所要調查的內容進行全方位的展示,進而按部就班地采訪與本次事件相關的人物,將調查內容的來龍去脈做一個清晰的展示,從而使得民生新聞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紀錄片類型的新聞資料。
民生新聞同時包含多個人物,這些人物并不同于電影中的“主角”、“配角”,都是新聞中的重要一環(huán),攝像師在畫面拍攝中要做到公正,用鏡頭全面客觀地記錄新聞事件及相關人物的所想所感; 細節(jié)是提升新聞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利器,事實上,比較成功或引起較大關注的民生新聞,大都也是細節(jié)處理比較到位的新聞。
二、準確剪輯鏡頭,合理運用后期特技
鏡頭剪輯是畫面編輯的主要內容,對電視新聞,剪輯的核心目標就是體現出現場感,民生新聞作為老百姓最為關注的新聞內容,現場感更是主要追求。對此,準確剪輯鏡頭也就成為新聞畫面編輯的客觀需要。在鏡頭剪輯中,一是要注意合理運用把握好長鏡頭。長鏡頭在信息的反饋上具有真實、緊湊等特點,契合民生新聞一般要求,不宜剪斷。此外,新聞制作還要盡可能利用拍攝現場的同期聲,除非特殊情形,盡量不用記者的文字資料代替。因為,同期聲所反饋出來的信息具有十足的現場感,配合攝像鏡頭可以將觀眾代入到新聞事件之中,實現新聞傳播的目標。
如今的新聞,特別是較為輕松的社會民生新聞,要面對的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以要提高節(jié)目的可看性,藝術化傾向也開始多了,有些輕松歡快的節(jié)目,往往也會使用第一人稱配音,在加入歡快的配樂,這樣也增加了節(jié)目的趣味性。這些成功的例子都證明了特技的運用是錦上添花的。同時,特技還必須合理運用,才能恰到好處。如果真正起到深刻揭示事物或人物內在的品格、烘托情緒和情感的作用大可以動用所有包裝元素。所以這就要根據主題內容的需要而有所選擇,選擇好了,可以錦上添花,使節(jié)目增加整體的美感。
三、利用動畫、字幕、圖解增強節(jié)目的信息量和可看性
電視制片人不僅要仔細拍攝好每一幅新聞畫面,還要嚴肅認真地運用動畫、特技、屏幕文字等后期制作技術,制作好每一幅與圖像新聞相關的畫面,圖像語言敘事含混的弱點要用準確的文字、圖表等細節(jié)語言補充,追求畫面中的具像語言與抽象語言達到最佳組合,確保信息得以清晰地傳播。民生類新聞中也應該充分運用字幕的表現,特別是一些數據信息也必須用字幕來體現。但是數據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應該簡練,易懂,能用一句字幕表達清楚的,就不要用兩句字幕。還有些電視字幕為了快速制作,忽略了字幕,只是把字幕整版打上屏幕,這樣大大降低了字幕的收看量和字幕的提示意義。在民生新聞中,還有許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如房子糾紛,交通事故,污水排放等等。有的事件由于拍攝現場的局限性,這時就可以利用字幕信息,畫圖表來說明問題。如有條件的還可以利用漫畫形勢表達,增加了可看性也增加了觀眾的理解力。
四、規(guī)范模擬畫面的運用,使其更好地為新聞服務
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可是在做民生新聞中,時常發(fā)現一些具有新聞價值,卻由于事件當時情況沒有現場畫面。沒有現場畫面只是憑借新聞稿件寫得精彩,這樣就會造成聲畫兩張皮,觀眾看到的新聞畫面并不是真實的紀錄。但由于節(jié)目畫面的需要,不得不采用模擬鏡頭。盡管許多專家和業(yè)界人士也在質疑模擬畫面的運用違背了新聞的真實性,但是為了維護節(jié)目的真實性又增加節(jié)目的可看性,打上“模擬”字樣后就應該是“合法化”了。
五、利用快速剪輯提高節(jié)目的時效性
在信息傳播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新聞的“新”更加強調出時效性,除了是新聞還得比別人出來的快,否則新聞也就變成了舊聞,所以在新聞界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一快遮百丑”。如果只是簡單的新聞便在第一時間讓觀眾知道事情的經過。這樣的方法并不多用,畢竟缺少了節(jié)目的完整性,但在突發(fā)事件中倒可以偶爾使用。
民生新聞雖然歷史不長,但作為與老百姓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新聞節(jié)目,在社會大眾中有著非常廣泛的影響力。隨著民生新聞制作實踐的日益深入.總之,電視“民生新聞”這種看似結構簡單的新聞形式,其制作過程也是蘊涵著諸多技巧的。我們無法預知前期的信息采集工作,也更要求了我們在后期的制作過程中能夠合理、合適地運用電視編輯技巧,來增強新聞事件的現場感,讓還原的新聞事件更豐滿、更立體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大大提高節(jié)目的可看性。
參考文獻:
[1]黃云、趙松艷.新時期電視民生新聞編輯應具備的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6(3):112-112 .
[2]衛(wèi)霞.關于電視紀錄片拍攝風格對民生新聞的影響探析[J].新聞傳播,2013(01):115.
(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