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
2016年11月28日,美國西北部的蒙大拿州遭遇了一場暴風雪。
呼嘯的風里,除了雪,還有大約2.5萬只雪雁(Chen caerulescens)。它們在遷徙途中被卷入風暴,往年熟悉的湖又提早封凍了,現(xiàn)在急需尋一處落腳點來躲避和休整。它們發(fā)現(xiàn)了布特市郊的一個湖。
但這并不是一個湖。
它叫“伯克萊坑”,是一個巨大的露天銅礦。如今它已經(jīng)被廢棄超過30年了。在這30多年間,它陸續(xù)積攢了300米深的污水。
那個無月的夜里,超過1萬只雪雁安靜地降落在伯克萊坑的紅色水面上。
“湖面變成了一片雪白。”有人回憶道。
雪雁并不知道這里和此前休憩的其他的湖有何分別。甚至當初廢棄這個礦坑的人類,都沒料到一個積水的廢礦坑會發(fā)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但是,此刻的礦坑是一個飽含硫酸和重金屬的廢水坑。雪雁會死于污水,而污水并不在乎生命的想法。絕望的工作人員想盡了辦法,可依然有近4000只雪雁再也沒能離開這里。
而礦坑和它的廢水依然如故。也許下一場暴風雪帶來的白色,又會被這一片血紅吞噬。
可能百年之后,雪雁終將懂得有些湖泊是不能踏足的。可能到那時,自然選擇終將教會動物如何與人類的“遺產(chǎn)”共存。沒有人能預測未來演化的軌跡,但我們知道如下的事實:
在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一群雪雁為了求生,降落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死亡之湖里。
雪雁的故事之外,還有伯克萊坑的故事。
坑內(nèi)的污水并非人為排放的結(jié)果,但又確確實實是人類所致。當?shù)V坑被廢棄時,坑底的水泵也隨之關(guān)閉,周圍的地下水逐漸在此積聚。水中的溶解氧和坑底的含硫礦石發(fā)生化學反應,釋放出硫酸。隨后,硫酸又溶解了礦石里的銅、砷和鎘。這些重金屬污染物讓它成了一潭酸液。幾乎沒什么生物能生活在這里,連僅有的真菌也發(fā)生了變異,研究者甚至在菌體內(nèi)找到了幾種全新的化合物。
美國環(huán)保署希望能夠盡快凈化坑內(nèi)的水質(zhì),不過沒人知道是否還來得及。坑很深,污水的水面還在地下水位之下,所以暫時不會污染地下水;然而,只是暫時,如今二者的高度差不足30米,估計幾年之內(nèi)就會齊平。一旦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坑內(nèi)富含重金屬的污水就會反流進地下水,并且滲透到附近的克拉克??撕拥脑搭^。這條河長達近500千米,流域面積近6萬平方千米……
或許只有到那時,人們才能真正理解,2016年那個暴風雪之夜里,降落在此處的雪雁眼中最后的景象。
(秋 意摘自豆瓣網(wǎng),劉 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