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良,陳宇博,馮新軍,管軍江,袁忠勤
(1.余姚市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總站,浙江 余姚 315400; 2.寧波市種植業(yè)管理總站,浙江 寧波 315012; 3.余姚市小曹娥鎮(zhèn)農技站,浙江 余姚 315400)
?
嘧菌酯等7種藥劑對榨菜白銹病的防治效果
陸軍良1,陳宇博2,馮新軍1,管軍江3,袁忠勤1
(1.余姚市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總站,浙江 余姚 315400; 2.寧波市種植業(yè)管理總站,浙江 寧波 315012; 3.余姚市小曹娥鎮(zhèn)農技站,浙江 余姚 315400)
選用7種不同藥劑對榨菜白銹病開展防效試驗,結果表明,各藥劑處理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結合藥劑成本等因素,實際生產中可選用30% 吡唑醚菌酯乳油、48% 苯甲·嘧菌酯懸浮劑進行防治。
榨菜; 白銹病; 30%吡唑醚菌酯乳油
余姚市素有榨菜之鄉(xiāng)之稱,榨菜常年種植面積0.67萬hm2左右,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3,是余姚市重要的農業(yè)經濟支柱產業(yè)。白銹病是近年來嚴重威脅余姚市榨菜生產的重大新病害,一般年份的發(fā)病率為10%~30%,嚴重年份的發(fā)病率可達50%以上[1]。2016年10月25日余姚市黃家埠鎮(zhèn)、臨山鎮(zhèn)、小曹娥鎮(zhèn)等地調查,白銹病在榨菜苗期普遍發(fā)生,病株率16%~100%,平均35%;病情指數8.0~48.8,平均17.9。經防治后病情得到控制,但后期受暖冬氣候影響,白銹病迅速蔓延,2017年2月6日余姚市小曹娥、泗門、臨山等地調查,榨菜早發(fā)田塊(瘤莖已膨大)病株率100%,病指28.9~42.2;遲發(fā)田塊(瘤莖將膨大)病情較輕,病株率在25%~79%,發(fā)病程度1級。
榨菜白銹病是由白銹病菌侵染引起,白銹病菌主要為害葉片,常在葉背面產生隆起狀的白色皰斑,白色皰斑對應的葉片正面呈淺黃色;發(fā)病嚴重時,皰斑常融合在一起,使整個葉片發(fā)黃失去功能,從而導致榨菜嚴重減產[1-2]。榨菜白銹病防控不力會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為了有效地防治榨菜白銹病,本試驗通過開展22.5% 啶氧菌酯懸浮劑等7種藥劑對榨菜白銹病的防治效果試驗,為白銹病防控提供技術依據。
1.1 材料
試驗在余姚市小曹娥鎮(zhèn)曹娥村進行,試驗榨菜品種為半碎葉型常規(guī)品種縮頭種。前茬為甘藍,露地栽培,土壤為砂壤土。
試驗的藥劑共7種:22.5% 啶氧菌酯懸浮劑,美國杜邦公司生產;75% 肟菌·戊唑醇,德國拜耳作物科學公司生產;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英國先正達有限公司生產;29% 戊唑·嘧菌酯,安道麥馬克西姆有限公司生產;30% 吡唑醚菌酯乳油,48% 苯甲·嘧菌酯懸浮劑,惠州市銀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325 g·L-1苯甲·嘧菌酯懸浮劑,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
1.2 處理設計
試驗共設9個處理;處理1,22.5%啶氧菌酯懸浮劑2 500倍液,667 m2施用1次藥劑成本26.00元(下稱藥劑成本);處理2,30%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藥劑成本19.98元;處理3,75%肟菌·戊唑醇1 000倍液,藥劑成本35.00元;處理4,75%肟菌·戊唑醇2 000倍液,藥劑成本17.50元;處理5,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800倍液,藥劑成本50.00元;處理6,29%戊唑·嘧菌酯1 500倍液,藥劑成本16.65元;處理7,48%苯甲·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藥劑成本19.98元;處理8,325 g·L-1苯甲·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藥劑成本33.30元;以清水為對照(CK)。小區(qū)面積24 m2,隨機區(qū)組排列,重復3次。試驗共施藥2次,第1次2017年2月16日,榨菜瘤莖膨大初期;第2次3月2日,榨菜瘤莖膨大盛期。用SX-LK16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均勻噴霧,667 m2藥液用量45 kg。
榨菜于2016年10月5日播種, 11月5日移栽。
1.3 調查項目與方法
每小區(qū)隨機定株30株,每株定葉1張, 于施藥前和3月2日(第1次施藥后14 d)、3月9日(第2次施藥后7 d)、3月16日(第2次施藥后14 d)調查白銹病發(fā)病情況,并計算各處理防效。試驗期間,觀察榨菜葉片,植株長勢等,調查各藥劑處理后對榨菜的安全性。
榨菜白銹病分級標準:0級,無病斑;1級,病斑占整葉面積5% 以下;3級,病斑占整葉面積6%~10%;5級,病斑占整葉面積11%~25%;7級,病斑占整葉面積26%~50%;9級,病斑占整葉面積50%以上。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效。
2.1 防效
表1表明,第1次施藥后14 d,各處理病情指數均有所下降,防效在50%以上的藥劑有3種,其中嘧菌酯最好,與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均有極顯著差異。第2次施藥后7 d,各處理防效均有增加,防效在70%以上的有5種,第2次施藥后14 d,啶氧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苯甲·嘧菌酯防效均有所增加,嘧菌酯防效最好,達到79.1%,與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1 000倍液無極顯著差異,但與戊唑·嘧菌酯、肟菌·戊唑醇2 000倍液和啶氧菌酯差異極顯著。
表1 嘧菌酯等7種藥劑防治榨菜白銹病的效果
注:病指和防效為3次重復的平均值,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
2.2 安全性
通過試驗期間田間觀察,各藥劑處理使用劑量對榨菜生長沒有不良影響,安全性好。
近年來,榨菜白銹病在余姚市發(fā)病比較嚴重,農戶對白銹病的防治已由原來的1~2次,增加到2~3次,因此篩選出高效、安全、經濟的防治藥劑,對確保農戶增產增收至關重要。本試驗結果表明,幾種供試藥劑均對白銹病有較好的防控效果,平均防控率在72%,667 m21次防控成本16.65~50.00元。由于250 g·L-1嘧菌酯懸浮劑、30%吡唑醚菌酯乳油、48%苯甲·嘧菌酯懸浮劑、325 g·L-1苯甲·嘧菌酯懸浮劑、75%肟菌·戊唑醇1 000倍液在防效上無顯著差異,綜合考慮藥劑成本等因素,實際生產中采用30%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液或48%苯甲·嘧菌酯懸浮劑1 500倍液較為合適。
[1] 馮新軍,金立新,何紅衛(wèi),等. 榨菜白銹病的診斷及藥劑防治[J]. 上海農業(yè)科技,2004(4):94-95.
[2] 王迪軒. 如何識別與防治榨菜白銹病[J]. 農藥市場信息,2015(2):59.
(責任編輯:張才德)
2017-05-16
陸軍良(1967—),男,浙江余姚人,農藝師,從事農技推廣工作,E-mail:lindabridget@163.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734
S435
B
0528-9017(2017)07-1202-02
文獻著錄格式:陸軍良,陳宇博,馮新軍,等. 嘧菌酯等7種藥劑對榨菜白銹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7,58(7):120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