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戴利
卡爾·薩根從小就對火星著迷,這位未來的科學家從小便是埃德加·賴斯·伯勒斯科幻小說的忠實讀者,他常常在夜晚躺在空地上仰望星空,想象著自己穿越到那顆閃爍紅光的星球上。他幻想著火星人的模樣:他們的身體有著千變?nèi)f化五彩斑斕的奇異色彩(伯勒斯筆下的火星比地球多兩種原色),他們的頭可以摘下來,但仍然是人類的模樣?!爱斈晡也欢?,不知道讓火星人長成地球人的模樣也是一種沙文主義?!?/p>
1965年第一次飛越火星任務發(fā)回的照片上顯示,那里只有原始的巖石,毫無生命跡象。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都~約時報》宣稱火星是一顆死行星。多年后,約翰·厄普代克在《國家地理》雜志上發(fā)文稱 “幻想中的火星巨型動物逐漸被淡忘”。薩根卻不為所動,在他看來,照片模糊并且只展示了火星地表的百分之一,因此并不能下確定性的結(jié)論。
1967年,薩根為《國家地理》撰寫了一篇專題,探討他童年時思考的問題:火星上有生命嗎?這篇文章里有一張配圖,畫的是推論中的火星人模樣,薩根對此尤為關心。在與編輯的通信中,薩根表示他對早期的一張草圖并不滿意,說畫里的火星人看起來就像“穿著烏龜套裝的人”。他想象中的火星人是沒有眼睛的“友好的火星素食者”?!白屛覀冊O想,火星人白天用紅色的小觸須行走,晚上則會挖洞?!?blockquote>
“讓我們設想,火星人白天用紅色的小觸須行走,晚上則會挖洞?!薄?967年卡爾·薩根在給編輯的信中寫道
薩根對最后的畫作(上)感到很滿意,他多年研究的成果都可以在圖畫的細節(jié)里看出:這種生物細長的觸須可以適應火星的低重力;玻璃狀的外殼可以阻擋紫外線輻射。這幅畫是對薩根年幼時的火星想象的完美呈現(xiàn)。1996年薩根離世前不久,他給未來的火星探險家們錄下了一條信息:“不管你為什么登陸火星,我很高興你在那里。我多么希望自己能與你一起?!?/p>